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特吕佛再出手,这部电影成了《四百击》的对立面

特吕弗的电影很有意思,同时也很工整。他的运镜以及布景等技术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导演擅长用故事来串联整部电影,然而对于特吕弗来说,仅仅靠着电影语言就能在少许的台词串联下,让我们很好地领会整部电影的要点。这是他的长处。

新浪潮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主观现实主义,以及浓重的个人风格,以此来对抗传统电影的工整技法对于电影人的束缚性。在众多代表导演中,特吕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四百击》斩获戛纳最佳导演后,新浪潮的发展到了巅峰。而新浪潮产生的背景也同样值得我们深究。

《野孩子》是对于《四百击》的一种反面阐述,《四百击》强调的是走出去,然而《野孩子》说的是反对这种走出去的走出去。前者是从里到外,后者则是从外到里。这里不得不说《野孩子》选取的故事是具有一定代表性,而这种代表性一定意义上完整地阐述了后自由主义时期的反思。走出去,最终是要回来的。

《野孩子》说的是一个在野外成长起来的孩子被带到了人类社会后的种种不适应。然而研究者却悉心的不断的教会野孩子慢慢变成人类。后来,教育收到了成效后,野孩子逐渐的开始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天性使然,野孩子却在意外中逃离了人类生活,重归大自然,不过后来在大自然与人类交汇的地方受阻后,他重新的回归了人类生活。

自由到空虚,仅仅是青年们走的第一步而已。等到了真正的领会了这种空虚之后,青年要么坚持自由,要么重新回归社会秩序。然而很遗憾,坚持的力量并不占据大多数,因为很多人并不明白自由的可贵以及坚持自由终将要去的去处。就好比人有着一腔热血,然而一拳打下去却轮了空。目标没有了,热情就成了讽刺。因此,野孩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类社会的。即使不愿意被规则束缚,野孩子在没有更好的“规则”之前,回归是唯一道理。

特吕弗在本片中的电影语言自不必说,然而这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大背景却值得我们深思。时至今日,很大一部分人依旧是彰显着自己要追求自由,且不乏勇气的。然而自由就是自由,它并不会因为你的追求而变得对你有益。知道自己为何追求,知道自己如何坚持这种追求,往往更重要,否则走出去容易,但最终还是会回归。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