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北漂的小人物,怀揣电影梦的《北漂鱼》

影片的故事有些类似于前年备受好评的《钢的琴》,都是因为女儿,而身为父亲的男主人工集结了一群朋友而圆了一个梦,不过余治林的野心显然更要大一些,带出了这个时代里的不少怀抱着北漂梦的人们的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困顿,如余小宝租房住的那里,鱼龙混杂也杂糅了种种的困境,如水龙头的坏掉。这使得影片散发出学者王一川所说的“奇观现实主义”的意味——“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毕竟,无论是余小宝还是他的朋友们如阿力、李晶晶等,都是日常生活里常见到的小人物,怀抱着种种的梦想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打拼,尽管面临着种种的波折依然追寻着自己的梦,或者是放弃离开。而片尾的纪录片式的访谈则使得这种“北漂”显得更为真实、贴地气。

当然,这也是受到好莱坞的影响下的电影作品——电影更多时候是为观众制造一个“梦”,现实困境的可解性(也即人物的改变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对于《北漂鱼》来说,也即让余小宝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圆了一次“导演”梦,虽然只是那么一个晚上。当年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更为侧重于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八十年代末在中国涌起的“新写实主义”潮推崇“零度”写作,都受到不少的好评,但时不我与,电影越来越成为了观众寻找生活的宣泄口的一种娱乐方式,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不仅是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更希望能有一种希望,而《北漂鱼》同时做到了这两点。

可以说,余治林在《北漂鱼》里将众多北漂族的追寻梦想的过程浓缩在一起,以小人物的悲喜剧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结局时的圆梦、顿悟,还有对于现实里的北漂族的访谈记录,使得影片既让人共鸣,也让人感受到了丝丝的希望。

(文/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