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艺谋拍了部被封至今的影片,让余华赚了1550万
01.
1993年,是中国电影无比辉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国影坛诞生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一时间陈凯歌名声大震,响彻国际。
自觉不能落后的张艺谋,赶紧寻找优秀小说,准备大展拳脚。
他找到了中国最擅长写现实主义小说的余华,看上了他的小说《河边的错误》。不过余华并没有同意让他拍这部小说,而是对他说,自己还有一部更好的小说,只是还没有最终定稿,只能看个样稿。
没想到张艺谋看完样稿,兴奋地自拍大腿叫道:“太好了,就拍这部小说。”
电影《活着》就这样诞生了。
1994年,张艺谋带着主演葛优、巩俐去参加了第47届戛纳电影节。在颁奖最佳男主角时,葛优听到了第二遍才确认得奖的是自己。
除了最佳男演员,影片《活着》还获得了电影节评委评审团大奖,人道精神奖。
一年后,《活着》获得了国外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确定提名国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张艺谋蜚声国际,风头无两,国内导演无人能及。
当张艺谋带着大堆奖项兴致冲冲的回来时,张艺谋傻眼了,电影《活着》被禁止上映了。
除了在国外可以上映《活着》,国内是全面禁止。这部被电影业内人认为是张艺谋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从此只能在民间“暗度陈仓”。
还好,大众对电影的评分让张艺谋有了些许安慰。豆瓣61万人打出了9.3的高分,位于豆瓣电影排行榜第28位。(包括外国电影在内)
观众评分这么高的电影,为什么会被禁止上映?这自然绕不开电影的内容。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富贵的人的一生命运,从他青年时代一直到老年。他本是一个富家少爷,奈何年轻时嗜赌成性,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被迫靠卖母亲的首饰,租了一间破茅屋生活。
富贵痛改前非,决定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好好生活。束手无措苦难总是与他如影随形,每当他看到生活的希望时,都会遭受到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
生活就像一个大锤,一点点砸向富贵,他的亲人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最后剩下一个人孤老终身……
电影《活着》是一部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通过富贵一生的遭遇,揭示了人在历史的命运中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于“如何活着”的思考。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生,也是国人无法回避的生存状态。
不过,正因为电影太过写实,涉及到某些时代因素,所以电影被禁止了。
02.
其实,电影比原著小说温和多了,因为张艺谋只截取了小说的前半部分,后面更精彩的部分他不忍拍出。
尽管没有呈现出小说的全部内容,张艺谋依然拍出了他最精彩的电影。不过对于原著作者余华而言,活着的后半部分才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余华曾说《活着》是他所有作品当中最好的一部,也是他写人性最透彻小说。
他说:
“我想写《活着》,是想写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我想告诉所有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张艺谋也曾说:
“《活着》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写出了中国人身上那种默默承受的韧性和顽强,求生存的精神。”
但是也正因为《活着》写得比较大胆,一开始并没有哪个出版社敢出版。余华拿着手稿去了好几家她比较熟悉的出版社,都被拒绝了,直到后来,有一个编辑对他说了实话:“你写的内容太大胆了,估计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发表。”
就在余华失望之际,张艺谋电影《活着》获奖的消息传到了国内,立马就有出版社上门找到他,要发表小说《活着》。
余华和出版社都信心满满,首印了2万册,从首次出版到如今,《活着》一直排在销售榜单前列,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册,给余华带来了1550万元的版税收入,创下了当代中国纯文学的销量奇迹。
在豆瓣评分榜上,余华的《活着》排在小说榜第2名,仅次于《红楼梦》,可见影响了无数人。
余华之所以把人性看得如此通透,在于她从小就经历了太多去世,看遍了人间离别。“活着”是他送给世人的一本人生箴言,是每个人都要想明白的事情。
余华父母都是医生,他自小就住在医院宿舍。离他家最近的是医院的太平间,每次余华上厕所都要经过太平间的门口。
几乎每一天,余华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哭声。那是人们面对生死离别的哭声,感情悲切苍凉,透着无法言说的疼痛。
见惯了生死离别的余华,对这一切并不害怕。相反,他对生死的感悟比同龄人早,也比一般人更能接受生命的变化无常。
他觉得去世是每一个人的终点,坦然接受。但是,活着,就要用力。好好活着,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03.
正因为亲眼目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见证了他人的苦难与痛苦,余华的小说才会如此真实,引起读者的共鸣。
《活着》、《兄弟》……尽管余华的小说总是逃不开去世和苦难,可那才是最真实的人性。
正如余华自己所言:“我所有的创作都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
当然,除了真实外,还包含了作者的悲悯之心。
在小说《活着》当中,余华告诉我们,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远,比我们自己想象中要大得多。
小说主人公富贵一次次承受住了生命的打击,像头老牛一样倔强而顽强的活着!我们看到,一个人对苦难承受的能力是如此之大。
这是人性本能,也是活着的本质。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现在有了确切而本能的答案:人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好好活着。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但是只要好好活着,苦难终究会过去。
《活着》既是小说的名字,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人性真相:“活着,在我们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这部小说字数不多,却以非常犀利大胆的文笔吸引到了全世界读者的眼光。
《活着》不仅入选了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10部作品之一,还获得了意大利卡佛文学奖、国外文学骑士奖,意大利国际文学奖等,并且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已经超过千万册。
余华本人,也成为一位蜚声国际的小说家,被称为中国的巴尔扎克。
《活着》既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又展示了人的局限,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展示我们顽强的生命力。给了全世界读者永不放弃的勇气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让我们学会对生命的忍让,学会苦难中保持乐观和希望。
排名仅次于《红楼梦》的小说,值得每一个人看一遍。只需要28元,少喝一杯奶茶或者少抽一包烟,让你彻底看透活着的意义,拥有向死而生的勇气,面对困苦时想想《活着》,心中边生出更多的勇气,看到更多的希望。
点击下面链接快“看一看”吧!正版包邮!
); }
活着 余华 当代文学畅销书
¥28
购买
如果你想对生命和人性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不妨看看余华最具有代表性的四本小说。除了《活着》,还有《兄弟》、《许三观卖xue记》、《在细雨中呼喊》。原价142元,现在只需要88元,每本平均22元,非常划算。
); }
余华 作品全四册
¥88
购买
经典永流传,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对生活、人性有更清醒的认知。而余华的作品,让我们在苦难中看到生命的顽强和忍耐。人,只有一辈子,面对生活,无论经历多长坎坷和不平,始终应该铭记活着才是第一要事。
关注
@千夏语记
,解读经典书籍,一起在阅读中成长!欢迎阅读、点赞、收藏、转发、评论,你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我独一无二的喜欢!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名教授戴建业四处捞金,被嘲不像文人:妻子患病一瓶药51000
张爱玲宁把270万遗产送朋友,也不分亲弟一分钱?真相令人心酸
王蒙:相比于“屌丝”,“小鲜肉”的称呼更低下,更引起我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