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MM三人行|“剧N代”霸屏,情怀还能“续”多久

最近,现实题材“剧N代”接踵而至,《少年派2》刚收官,《欢乐颂3》正在热播,《二十不惑2》又来了。此前国产剧中既有无奈收场、无疾而终的系列剧,也有至今仍活跃的长寿剧,以及令人唏嘘的情怀之作,如今扎堆而来的“续作”再次把“剧N代”这个话题摆到观众的面前。

  • 爆款续作,还能撬动市场吗

    “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这一规律放在国产剧集创作上,竟然也不违和。最近热播的《欢乐颂3》借着之前爆款的“余威”受到关注,但看下来,网友似乎挺不满足。全新的故事和人设,还有演员,感觉跟前面也没啥关系,对观众来说,等于要重新接纳一个刻画都市女性群像的故事。女性题材剧集中,当下市场中理性探讨冲突的现实题材不少,但真正能刺痛现实并引起深入讨论的不算多。就目前话题的深度来说,似乎也很难出现之前《欢乐颂》的讨论度,比如樊胜美的原生家庭问题。

    刚刚播完的《少年派2》集结原班人马,和第一部不同,这部剧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校园的空间,而集中描绘了毕业新人进入职场后的社会化过程。四位主角林妙妙、钱三一、江天昊、邓小琪的人设都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一季不再是“少年派”,而是“青年派”,堪称汇聚职场、爱情、中年危机、亲子等各种社会议题的“大乱炖”,对于主创的驾驭能力,可谓考验十足。

    接下来还有由关晓彤、卜冠今、董思怡、徐梦洁、李俊贤、费启鸣、谢彬彬、周翊然领衔主演,李庚希、牛骏峰特别出演的励志青春剧《二十不惑2》8月17日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首播。其中有原班人马,也有新加入的徐梦洁,聚焦于25岁女性群体的新故事即将拉开序幕,观众接受度会如何呢?

  • 那些年的“剧N代”,有多少“意难平”

    说到“剧N代”,你会想起陪伴许多人童年的《家有儿女》系列、《还珠格格》三部曲、《仙剑奇侠传》三部、拍到第五季终结的《爱情公寓》,还有《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的“小”字系列剧,掀起了国产现实题材的小高潮。这其中,既有情怀之作,也有11年后历经抄袭、老演员“回踩”无奈收场的剧集,已经播到14季的《乡村爱情》几乎算是国产剧中最“长寿”的剧集,此前“谢大脚”的去世,也给这部长寿剧带来影响。但不管时光如何流转,带来全新话题的老剧新篇,仍然承载着长情观众的百般期待,殊为不易。

    播出12季的《生活大爆炸》和10季《老友记》,都是让国产剧羡慕的标杆,如果从剧集多少来说,咱们的《家有儿女》四部有367集,就连没有拍续集的《武林外传》也有80集,但其实“剧N代”其实讲究的是质量“续命”,以及对IP的善待和赋能。

    当下凡剧皆有续集。其中大IP剧在一开始就计划开发系列篇,比如《鬼吹灯》系列,比如《精绝古城》到《怒晴湘西》《龙岭迷窟》《云南虫谷》都由相同人物统领全局,虽然每部剧集质量不一,受欢迎程度不同,但奇幻探险的故事风格相对统一。

    此外,相对有计划的开发还有同主题的系列之作,有不少青春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案例。比如“致我们”之《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还有教育题材的《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

    大多数情况下,剧集还没播完,接着当下的热度,下一季已经官宣处于筹备中的状态。但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品牌开发,急速上马的项目不断跌入“剧N代”的坑。剧集“续集”面临着内容质量下滑、与前作关系松散、原班人马凑不齐、同质化剧集扎堆、观众审美疲劳等各种问题。还有评价认为,续集往往在“火不过三”的短命魔咒里兜兜转转。

  • 三人行

    越拍越乏力,还能怪观众?

    2022年了,国产“剧N代”还是难逃烂尾的尴尬。三季拍下来,《欢乐颂》系列的豆瓣评分一路从7.5滑到4.6,恐怕主创团队都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观众已经不愿意为之前积累的情怀买账了。

    按理说,剧N代有着初代的人气打底,起点高,主创团队经验也相对丰富,怎么就越播越不好看了呢?有人把矛头指向了观众,避重就轻地狡辩:“后期发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观众的新鲜感过去,审美疲劳了。”

    诸如此类的话,只是给“难看”的作品找了一个道貌岸然的理由,把“黑锅”推到观众身上,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实际上,观众的新鲜感过去并不可怕,主创团队陷入乏力,不愿意创新,只吃珠玉在前的老本,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轮轮播下来,依旧是熟悉的模式,同样的套路,只在剧名后面的数字加了“1”,换层包装,趁着剧迷对初代作品意犹未尽的时候,重新上阵。这样的“诚意之作”,实在是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打破僵局,逃离下坡路,“剧N代”们想获得观众的认可,还是得靠正在播出的作品说话。孙庆云

  • 不是所有剧集都有必要拍续集

    虽然说这些电视剧前作的人气都很高,口碑也都还不错,但还是想要问一句:真的有必要拍续集吗?就拿《欢乐颂》系列来说吧,2016年《欢乐颂》播出第一季,几个个性迥异、身价背景也截然不同的女孩子身上发生的悲喜故事还是颇有看点的,剧情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戏剧冲突性饱满,尤其是剧中蒋欣饰演的角色樊胜美,这个角色的人设不是很讨喜,但是令人印象特别深刻,樊胜美的人生悲剧也成为一类人的缩影,樊胜美成为某类有类似经历的人的代名词。但是到了《欢乐颂》第二季,这个角色就已经感觉“续不上力”了,在看第一季时,樊胜美虽然有点爱慕虚荣但基本还是务实打拼的职场上班族,还时不时会强调一下自己要做独立女性,到了第二季仿佛是换了个人一样,樊胜美的日常好像只剩谈婚论嫁,只剩下和王柏川纠缠不清,人物变得非常没有辨识度。到了《欢乐颂》第三季,看下来似乎就只剩下片名和前作有联系了,这样的续集很难得到认可。

    电视剧要拍摄续集的前提还是在于能够将故事好好地延续下去,两个季度之间原本就隔着比较长的时间,会天然的损失一部分观众,若续作不能延续前作的风格调性,而是打算“另起炉灶”,人设崩塌剧情崩坏,这样的续作就算顶着前作的好名声,也不会获得好口碑。电视剧要不要拍摄续集还是要视剧情来定,若是前作的剧情已经足够丰满,人物的 故事、人生走向已经交代清晰,何必 要强行拉出多个故事线来拍个续作呢,口碑不一定上的去反而容易被诟病为狗尾续貂了。沈昭

  • 消费情怀吃红利难长久

    由于珠玉在前,后续作品本来就面临创作压力,如果内容质量不佳,故事陷入套路,对续集期待值较高的观众就会不买账。

    国产剧续集短板,也与其创作模式有关。与采取季播的国外剧集不同,后者往往演员专注于一个角色,一拍就拍十多年,观众黏性很高。而国产剧通常情况下,第一部剧大火后,续集就很难凑齐制作班底。剧集走红后,随着演员的成名,身价也会暴涨。而对演员来说,若不想重复之前角色,就无法打动其继续出演。

    对“剧N代”来说,若主创团队更换,还面临风格延续,人设变更、话题选择等具体操作难题。一旦续集的气质变了,就很难再吸引粉丝,延续爆款之路。比如《无心法师》《河神》,就算第二部的演员打造出全新个人风格,也有接受度的问题,割裂感会影响剧集的热度。

    剧集火爆之后,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两者关系也是玄学。光想着榨干IP的剩余价值,杀鸡取卵,广告植入等元素过度涌入,会对剧集质量产生影响,招致观众反感。之前《欢乐颂2》就曾栽在这方面。而更有甚至,纯粹借着爆款赚一波快钱,此类严重消耗IP行为,既短视又可惜。“剧N代”要长久,需要拿出“常青剧”的内容思维,通过整体布局和把控,把具有独特内容的作品做到极致。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