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直播再动真情,谁在骗百姓?谁在为百姓?
张雪峰近日风波不断。
本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因为网络的发酵,被反复推上风口浪尖,甚至引起一众高知的抨击,他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张雪峰从医院回来后,再次直播,谈到了要强这个词,动了真情。
他说:“一个要强的人可能是装的,你不要羡慕对方的坚强,也许对方心里很累,也不要因为不强而自卑,人生从来不是强与弱可以定义的,别人的标准不能代表你。”
有人认为,他这段话是在说给自己听。眼神骗不了人,张雪峰逐渐红润的眼眶,表达着他的意难平。
他这段时间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身边仍然有很多需要他的人。因为孩子的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
问题来了,张雪峰的建议究竟为谁挡住了路?
在我们的印象中,张雪峰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
有位母亲为自己的女儿求助:“我女儿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可以去做空中乘务员吗?”
张雪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你的孩子有底线吗?”
这位女子没有明白,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认为女儿条件好,应该去当空乘,机会多。
张雪峰直言不讳地说:“长得好就一定要利用美色谋生吗?为什么非要当乘务员,这个工作可能会触及底线,你的女儿对底线的要求高吗?”
真是尖锐!必须佩服他的勇气,他把网友当做自己人,说的都是推心置腹才会说的话。
张雪峰提醒考生不要选择管理专业,除非家里有矿。如果选择医学专业,家长要做好抚养孩子到30岁的准备。
有人可能会感到反感,难道管理专业和医学专业不好吗?
事情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每件事都有前提条件,很多人只扣住第一句话,忽略了选择的前提条件,从而使问题引发争议。
张雪峰的话引发最大争议的是他提醒一个总分590的考生不要报考新闻专业。
他说:“闭着眼睛在一本院校里随便找个专业,都比新闻专业强。”
显然,这句话有些偏激,也招致重庆大学的张教授的反击。
张教授回击说:“新闻是不会被淘汰的。”
他列举了几个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在大公司找到了不错的职位,还愤怒地指责张雪峰,明明自己已经尝到了新闻学的甜头,却不让其他人学新闻。
这件事迅速引起了讨论,实际上,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专业,而是出身。
对于条件优越的人来说,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没问题,因为父母早已为他们铺好道路,大学毕业后可以回到自家企业,或者尝试创业。
而对于普通人家的大多数人来说,专业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一个刺人的现实: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都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支付。
而父母本身又没有什么学历,自然无法给孩子提供好的建议,这样的学生试错的成本就很高,选择错误的专业很可能会导致毕业后失业。
我有个高中同学就是这样的例子,他选择了管理专业,毕业后三年没有稳定的工作,整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偶然相遇时,谈到工作,他感慨地说:“现在才明白,哪个企业需要你去管理?早知道不如学个实用的专业,也比高攀不上,低不了强。”
还有位朋友学了化学专业,找工作也很困难,因为专业相关的企业太少。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大学毕业后,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工作,因为父母已经无力支持,谁好意思继续向父母要生活费呢?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张雪峰坦言,自己也是普通出身,了解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需求,在给予建议时,他坦率地说实话,尽管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听起来刺耳,但这就是现实。
只有实际情况摆在面前,一个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人,才能长时间待在象牙塔里。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拼命工作来谋生。
说实话!张雪峰的建议对普通人来说就是非常实用。
毕竟,他敢于直言不讳,即使你觉得不合适,也给需要的人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只有了解为什么某个选择不合适,才能提高选择正确专业的机会。
对于向往北漂的人,他泼了盆冷水。
“你先去体验一下,挤不上公交车是什么感觉?一个天通苑住了400万人,早上一辆公交车挤了1000人,你就算挤上去,也是双脚离地,要是你能接受,再考虑北漂。”
我们大部分人,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我们也都是普通百姓。
张雪峰从不能给家长一个绝对标椎的答案,但他以心换心,总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给予家长建议,告诉我们专业的弊端与经验。
我还是觉得,比起那些高级教授,还是张雪峰更亲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