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守望者》影评

《守望者》中对人性的刻画与讨论更像是一种宏观的,也就是政治意义上的。在电影中,最终极的一个问题无非是这个:为了所谓的和平,我们到底愿意牺牲多少。而电影的几个主要人物——玩世不恭的流氓笑匠,愤世嫉俗的“正义代表”罗夏,似乎代表小市民生活的夜枭与女朋友,“邪恶”却取得功利和平的智慧法老王,以及那似乎超然于情绪、用规则的角度评判一切的曼哈顿博士——都扮演着对这个问题多少不同的答案。而他们都是英雄这一点在此处的讽刺意味更是被完美地放大了——既然每个答案背后都站着一个英雄,而这些答案本身又相互冲突的时候,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又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压根没有“正义”和“和平”可言呢?这点我们稍后再谈。

在《守望者》中,“反派”法老王是最后的赢家。他先杀死了对他计划(可能)知情的笑匠与死神,随后利用他手上拥有的曼哈顿博士的能量毁灭了几个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使得曼哈顿博士成为了全世界的公敌,也成功地让处在核战争边缘的美国与俄罗斯达成了和平协议,一同致力于抵抗“曼哈顿博士”这个“邪恶”的人类公敌。在计划过程中,二代夜枭和罗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试图阻止法老王。同时,曼哈顿博士也赶到现场,打算制裁搞坏他名声的法老王。但是,在法老王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即只有塑造一个人民公敌才能使世界团结起来、达到和平,而这个和平的代价便是几座城市与上千万人的性命。

在这番言论后,曼哈顿博士居然认可了法老王,并且打算离开地球。而一向厌恶谎言、追求透明“真相”的罗夏却不能够接受,并且因此不得不死于曼哈顿博士之手,而二代夜枭看着自己最好的搭档死去,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在此之中,几个政治哲学不断地碰撞,而这几个政治哲学也都出自“凡人”手中。即使是化身为某种规则掌握者的被称作“神”的曼哈顿博士,也是由凡人在死过一次之后脱胎成了规则的掌握者,在能力上面有着绝对的压制性,但在道德观上面却压根没有任何可证明的领先性;他所拥有的话语权只不过是能力带来的而已,并不是价值观。而通过谋杀千万人而达到的和平也正因此被“批准”了:结尾,夜枭与丝魂二代回到了他们的小市民生活中去,对这个真相守口如瓶;法老王达成了自己的大计,而曼哈顿博士则选择离开地球前往了火星,在那边开始建造自己的世界。

但是,故事并没有如此结束;影片最终,一本日记本静静地躺在一个媒体人的桌子上,而这本日记是谁的不难猜,因为小半部电影几乎都是以这本日记的口吻——《罗夏日记》——讲述的,这本记载着所有罗夏所看到的真相的日记。罗夏有没有来得及把他和夜枭的发现写到上面去呢?走投无路、濒临破产的媒体又是不是一定会刊登这个恐怖的真相呢?政府会不会选择掩盖呢?民众又会不会相信呢?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堪称反转式的开放性结局。到头来,会不会世界又变回到电影开头的那种紧张状态?法老与曼哈顿博士的计划到头来是不是只是平添了一笔几千万的伤亡?这一切都是未知的,留给观众们去想象的。

这多少有些像现代版的《俄狄浦斯王》,将人类的智慧(sophia)与神性的(或者自然的?)秩序、必然性对立起来。法老与曼哈顿博士可谓是人类智慧的极限,甚至是智慧的极限(曼哈顿博士),然而却依旧被一本小小的日记绊倒了。讽刺的是,当初干扰曼哈顿博士预言能力、让他看不见计划与这本日记的存在的人又是谁呢?没错,就是法老王本人。人类的智慧与超人类的智慧对抗(但始终两者的存在形式都是sophia),最后却造成了一笔千万的(额外)伤亡。这不是单纯的反英雄,而是一记对世人、对“智慧”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