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媚粉正在毁掉明星

最近女团风有点大。

有关青你2的话题越来越多,“冰清玉洁”里的申冰,今天就被扒出疑似小三经历。

这类真假难辨的瓜,飘无心吃。

反倒是另一个现象,值得讨论。

热门选手许佳琪,也被翻出小透明时期的“媚粉”行为。

还甜甜地说:你会一直陪着我的对么?

本来算是走心的回馈。

但因为“媚粉”大多会走向偶像失声的境地。

把正常营业全都归结为媚粉,是不是另一种矫枉过正。

这其实关系到一个问题:

飘今天想借此聊一聊。

先抛出一个问题,“媚粉”存在吗?

存在。

从字面意义上看,“媚”有着迎合、顺从的含义在。

放在明星身上,它指的是一种讨好的姿态。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媚粉?

乍一听,以为拥有了一整个后宫。

但局外路人看着这姿态难看的空头支票,不免觉得牙酸。

这样“媚粉”,当然也能圈到粉,但却让人觉得恶心。

因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和讨好。

你把我当幻想对象,我也满足你的想象。

如此讨好,看起来是把双方关系捆绑得更紧。

事实上,却会让彼此逐渐“迷失”自我。

典型的,是有“求生欲”的偶像们。

“猪蹄子”和“母猪”的愉快对话。

背后却是对自己定位失败的困窘。

或是和毕雯珺一样费尽唇舌解释,道歉,保证……

像SNH48在舞台上大跳辣眼的、大尺度性暗示的舞蹈,实在太low。

姿态是讨好的,但心里衡量的,却是自己的利益所得。

而是成为相互捆绑,相互利用的工具罢了。

一旦利益被触动,这种关系,说散就散。

那,再进一步说,是不是所有互动,都是“媚粉”?

其实不是。

“媚粉”指的是姿态卑微的讨好,他们的互动是有目的性的。

这样的关系,对偶像而言,是束缚。

这不是一种良性互动。

良性互动是什么样的?

关键在于“平等”二字。

但飘却不这样认为。

“不想我来”“看不过来”……

言语间并没有丝毫讨好的意味,反而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亲切。

这是“宠粉”,而不是“媚粉”。

它更像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和亲近。

透露自己喜欢吃什么。

既亲近,也不失分寸感。

营造一种相互陪伴,但各有自己生活的氛围。

这样的关系,更接近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

正如普通人交朋友,不需要小心翼翼立个“规矩守则”,去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过了界。

分寸感,产生于发自内心的尊重,体现在日常的微小细节里。

之前杨洋有次在机场的咖啡馆休息,结果引来一堆羊毛对着他拍照。

这大概就是“宠”和“媚”的根本区别——

一份平等的回应,不为利用,只是在表达,我看到了,我很感激。

坦白说,虽然飘也对那些没得洗的无底线“媚粉”,恶心至极。

但并不想一棍子打死。

更反对轻易就动用“偶像失格”这类诛心之词,去界定。

毕竟,“失格”的形容对象,比起人,更像神。

而偶像说到底是“职业”。

也唯有将它当成职业。

才有可能避免他被神化、人偶化,甚至于,失声的后果。

偶像究竟是怎样的职业?

我的答案大约要冒犯不少人:一类美貌、人格魅力、唱跳实力占相同比重的职业。

“有(舞台)作品就是最佳宠粉方式”,其实并不那么适用于偶像这行。

某种程度上,贩卖男/女友幻想,的确是偶像的一部分“工作内容”。

试图通过“媚粉”来圈粉的偶像,不过是其中,专注于“赚快钱”的一类。

比起失格,他们更像是失分寸。

与其去定性“对不对”。

你可以迷恋低俗互动。

却必须承担后果。

因为距离和边界,是偶像自己先打破的。

而更极致的“媚粉”,则是个恶性循环。

只会被划进最low的、卖脸吃饭的那一类偶像。

但能产生精神化的、更丰富的羁绊的,一定是持续不断的表达——

对待每件小事的态度、每次回应中呈现的喜恶倾向,这些琐碎细微之处的累积,所呈现的,迷人特质。

可能是朱一龙聊到《丹麦女孩》,兴奋地表示,我也想挑战这样的角色。

这是在维护偶像,还是纯粹白痴斗嘴?

也可能是,炎亚纶发表过的,一段看似自大傲慢,实则走心的“偶像的意义”。

因为欣赏而被吸引;因为崇拜而追逐;因为相似的缺憾而想要陪伴;甚至是,某个想法、某段经历,在一瞬间引起的强烈共情。

这些情绪情感,依然可以拉近两个人。

由此建立的羁绊,更长久,也更牢不可破。

通过“媚粉”贩卖“颜值”和“幻想”,只是最低级的一层。

偶像,就像我们头顶的月亮。

有人爱他永远皎洁不可及;

有人怜他阴晴圆缺也会破碎;

有人爱他让自己找到,更广阔的日月星辰;

抑或只是,纯粹爱他曾照亮指引过自己的一段夜行;

但,月亮始终在那儿,不远不近,却不会只照耀一人。

可这段距离,也不是让我们卑微的。

反而应该感激。

感激正是有这份“不远不近”,给追逐月亮的人,最后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