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坂东玉三郎,这位“洋”贵妃依旧值得宠
2023年年初,坂东玉三郎高清电影版的歌舞伎舞蹈剧《杨贵妃》在中国上映,摄录的是他2017年12月在歌舞伎座的演出。1950年出生的坂东玉三郎,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他40多岁时,已经推出过一套个人的经典歌舞伎舞蹈集锦《坂东玉三郎舞蹈集》——共分6集,25部作品,为1992年至1994年间的演出实况。其中有长达70分钟的大曲《京鹿子娘道成寺》;也有12分钟的短篇舞蹈,以传统歌舞伎舞蹈为主;还有20世纪初坪内逍遥倡导的新舞蹈剧。而最新的就是1991年刚刚首演的舞蹈剧《杨贵妃》。
坂东玉三郎2017年高清电影版歌舞伎舞蹈剧《杨贵妃》剧照 供图|新现场
音乐和舞蹈是歌舞伎表演艺术的基础语言。舞蹈,是歌舞伎世家子弟幼年学艺启蒙的“四功五法”——歌舞伎名优中,无论生行、旦行,几乎人人善舞,而女形(男旦)更甚,舞蹈剧堪称旦行的看家本事。坂东玉三郎在40多岁体力最盛、技艺最巧、姿容最美之际,将舞台作品摄录成集,颇有艺术集大成,留住艺人巅峰阶段精粹的意义。他曾在某次采访中谈道:“我以为自己大概演到40多岁就到极限了。”他在45岁之前不知疲倦地演出,最长的一次是连续工作演出30个月没有歇息,身心俱疲产生了病症。后来通过调整,仿佛艺术青春常驻,不断超越极限。
20世纪90年代摄录的《坂东玉三郎舞蹈集》,毫无疑问是玉三郎歌舞伎舞蹈艺术的高峰。其中收录的《杨贵妃》是1992年8月在银座世存(SAISON)剧场的演出,如今在网络上可以找来看到。
坂东玉三郎2017年高清电影版歌舞伎舞蹈剧《杨贵妃》海报 供图|新现场
1992年的DVD到2017年的高清电影,由盛年逐渐面对衰老的坂东玉三郎,始终将舞蹈剧《杨贵妃》作为他独树一帜的代表作。
“东渡”后本土化:家喻户晓,贵妃成神
杨贵妃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要感谢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氏文集》在日本传播广泛,在平安时代相当于皇室贵族、知识阶层的教科书,受其影响的日本文艺作品数不胜数。《源氏物语》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例,其中人物的和歌对答往往引用白居易诗歌,或者模仿《长恨歌》的恋爱意象。
平安末期(12世纪)故事集《今昔物语》进一步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散播民间,基本上将《长恨歌》重说了一遍。金春禅竹创作的能剧《杨贵妃》只取《长恨歌》后半段,方士上穷碧落下黄泉,到蓬莱寻访太真仙子。后来日本民间演绎出各种传说,说书人口口相传,他们将“蓬莱”视为伊势湾北部,古代尾张国的热田,杨贵妃则被奉为热田明神,《曾我物语》《唐物语》等书籍记录了这些民俗信仰。
17世纪以来,各种带插图的长恨歌故事书、玄宗杨贵妃的浮世绘流行于世,中国小说的翻译、唐土传奇的戏剧化曾经盛行一时。现在我们一眼望去,似乎只看见能剧和坂东玉三郎的舞蹈剧《杨贵妃》留存。但实际上,江户时代古净琉璃木偶戏曾有多部相关作品,不仅拉上白居易、东方朔,还生造出司马顿将军父子,杨贵妃作为热田明神的化身,机智地向玄宗部队送信,帮助迷惑敌军,平定叛乱。情节、人物虽然荒唐无稽,但显示出杨贵妃故事的日本化、本土化特征和创造力;歌舞伎也有题为《玄宗皇帝花军》《玄宗皇帝宝船》的剧作,故事内容不详,大概与木偶戏有关。1700年文献记载,演杨贵妃的艺人是年轻的男旦玉村吉弥,手持团扇,姿容优雅。崇尚异国情调、热闹故事的庶民戏剧一直对唐土传奇充满兴趣,这些故事通常被编织进歌舞伎惯用的家族动乱情节中。
二战后,日本舞台出现多版《杨贵妃》
二战后,日本的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不少“杨贵妃”剧目。
20世纪50年代有新派与歌舞伎合演的《杨贵妃》,饰演杨贵妃的是新派名优水谷八重子。
新派剧比日本话剧(新剧)起源早很多,现在遵循的是20世纪初确立的表演路子,写实表演中保留着男旦女优合演、歌舞伎背景音乐、袭名制度等程式化手段。当初进步的人们把歌舞伎视作落后的旧派,而作为对立面发展起来的新派,如今剩下唯一的剧团,成员中还有不少歌舞伎界配角。歌舞伎大明星也时时客串新派剧,坂东玉三郎就演过不少新派名剧——两个剧种的演技有许多相近之处。
水谷八重子在大正、昭和年间声名显赫,在坂东玉三郎成为守田家养子之前,早已与第14代守田勘弥离婚。但玉三郎在上世纪70年代崭露头角时,除了所演的歌舞伎传统戏惊艳一众剧评家之外,他最初跨界踏入的是新派剧领域:作家泉镜花充满浪漫幻想主义的新派名剧,玉三郎演来尤其超凡脱俗,这与水谷八重子的影响不无关系。
同在20世纪50年代上演的《杨贵妃》,还有大佛次郎1951年编写的三幕戏,分别为道观、宫中牡丹园、马嵬坡。按照这个剧本演出的还有正式的大歌舞伎,第4代中村雀右卫门、第4代坂田藤十郎在1953年、1959年都分别饰演过杨贵妃。只是这些名优当时正年轻,还未承袭这些重要的艺名。
到60年代,第6代中村歌右卫门也饰演过杨贵妃,采用的是川口松太郎编写的剧本,为六幕戏,大名鼎鼎的左翼剧作家兼导演村山知义担任导演,他采用倒叙手法,开场与结尾均为马嵬坡废寺,颇有回望历史的现代风格。
除了新派剧、歌舞伎,1955年大阪松竹歌剧团演过音乐剧《杨贵妃物语》,1965年宝冢歌剧团有《杨贵妃与梅妃》,加上沟口健二导演的古色古香的电影《杨贵妃》,杨贵妃的故事几乎没有离开过日本文艺界的视线。
沟口健二导演的电影《杨贵妃》
中日合作版:一头是家族渊源,一头是个人追求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杨贵妃形象时而出现在歌舞伎舞台上——例如第9代中村福助在1997年和2011年重演了大佛次郎版本的歌舞伎《杨贵妃》。中村福助在即将承袭第7代中村歌右卫门名号之前不幸患了重病,影响到运动机能,据说近年来逐步重回舞台。这么数下来,现代歌舞伎名声最响、地位最高的男旦,歌右卫门、雀右卫门、还有生旦兼演的坂田藤十郎、即将袭名的福助,都曾演过杨贵妃。在歌舞伎舞台上,演这位唐土美人也许比其他新潮的新编戏,特别是比流行文化改编的新戏要显得更稳重大方,更有古典风致,同时又可以在异国情调中一试身手——这大概是歌舞伎男旦断断续续演出《杨贵妃》的理由吧。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中日两国外交关系蜜月期中,文艺作品所具有的烘云托月作用。
图片来源|1987年9月至10月新桥演舞场《玄宗与杨贵妃》演出手册 供图|李玲
1987年正是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新编历史剧《玄宗与杨贵妃》在新桥演舞场连演两个月。演出获得了中国驻日大使的贺词、中国大使馆的后援、中国方面的京剧指导和剧装厂的服务。这部新编作品规模宏大,光上台的演员就有103人,龙套和配角大多为新派剧和现代戏剧演员,善写中国历史小说的井上靖在1965年出版的《杨贵妃传》是本剧改编的底本。制作方松竹公司的高层和作家井上靖点名让坂东玉三郎和片冈孝夫(后来袭名片冈仁左卫门)担任主演。这两位演员在当时歌舞伎界是星光熠熠的生旦搭档,扮相色气逼人,被视为战后歌舞伎挑大梁的一对璧人。而坂东玉三郎因为祖辈守田家与梅兰芳的交谊,对中国戏曲和历史文化也心怀憧憬。
(同上)
1987年盛夏,玉三郎、孝夫及剧组人员、戏剧评论家一行访问北京和西安。在北京的首要任务是去北京京剧院跟随梅葆玖、梅葆玥学习京剧台步和身段。玉三郎学《贵妃醉酒》的技巧,孝夫学王帽老生的稳重雍容做派,两位艺人身披京剧戏服,眼中闪着全神贯注的亮光。这部作品的服装扮相以京剧为基础,第二幕几乎原样照搬了京剧《贵妃醉酒》。玉三郎学成后,融会贯通的兰花指、卧鱼嗅花、衔杯下腰的技术成为一条长长的红绳,一头系上了歌舞伎守田勘弥家族在20世纪前半叶与梅兰芳和京剧艺术的渊源,另一头则延伸出玉三郎进一步学习京昆、创造独一无二艺术美的个人追求。在西安,孝夫去看大雁塔和兵马俑,玉三郎拜谒马嵬坡的杨妃墓,“游客挺多,但都不是来参拜的。只有看门人、我们几个和树上蝉声,挺寂寞的一个地方。”这是同行者记录下来的玉三郎的原话。
(同上)
舞蹈剧版:跳脱传统,融会中日
此后,《玄宗与杨贵妃》这部大制作再也没有重演过,但它促成了舞蹈剧《杨贵妃》的诞生。1991年,坂东玉三郎请梦枕貘为新编舞蹈剧《杨贵妃》作词,请生田流筝曲家唯是震一作曲。用筝曲做歌舞伎伴奏实属罕见,歌舞伎舞蹈通常使用日本三弦,日本三弦有大小之分,三弦乐曲亦有各类唱腔,例如长呗、常磐津、清元等腔调,舞者手中变换道具,随曲调节奏起舞,或翩跹跃动,或柔情曼妙。唯是震一采用胡弓、尺八、日本筝、十七弦筝几种乐器,跳脱出歌舞伎舞蹈的传统趣味与风格,音色低沉落寞、凄美神秘,塑造天上仙境的缥缈和浮华幻梦、皆悉无常的超脱。编舞者为梅津贵昶——这位舞蹈家从小学花柳流和尾上流,在1985年新创梅津流。
歌舞伎舞蹈艺术在台面上由歌舞伎演员传承和表演,但幕后的编舞师傅所领导的日本舞踊流派传承着另一条彼此有重合也有分叉的路子,演员习舞、演出、创作都依赖编舞师傅的指导与合作。主宰歌舞伎编舞工作的一直是藤间流,然而坂东玉三郎请来了当时新成立的梅津流。
最终,作品呈现出能剧、歌舞伎、京剧和日本传统音乐浑然一体的面貌,彻底标新立异,却又完全符合坂东玉三郎的理想:创造出古典样式的新东西。尽管日本舞台上曾有许多关于杨贵妃的作品,但这一出舞蹈剧在歌舞伎界是属于坂东玉三郎独一无二的艺术结晶。尽管歌舞伎界新人辈出,人人三头六臂,艺术跨界变为日常,然而没有人能够接替他演出这部作品,因为他在舞蹈中所表现出的超越俗世的艺术气质和中日间艺人情谊缘分的积累无人能及,这也许是他选中《杨贵妃》重拍影像的原因之一。
30分钟的舞蹈依照能剧《杨贵妃》的内容,以幽玄、梦幻为意境,讲述方士至蓬莱宫寻访杨贵妃,传递玄宗书信;贵妃从纱幕中缓缓步出,阅信后,以双扇舞一曲羽衣霓裳,歌词唱道“往事一场空,何必重逢”;随后把金钗交还给方士,贵妃重回纱幕中去。与《长生殿》的“重圆”不同,舞蹈剧强调因缘不再,逝水无常。
剧中中日两国舞蹈形神交融,难分彼此,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出三个段落:素手阅信、双扇、水袖,也就是见面、回忆和返天宫。素手时运用戏曲旦角手势与日本舞踊的手踊、玉三郎新学来的卧鱼折花和嗅花;双扇舞是高潮部分,双扇模拟比翼鸟、连理枝,舞扇上锦簇的牡丹如同往日浮华,贵妃忆起往事,舞步和动作轻快起来,碎步、跃动的步伐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舞扇一收,节奏再次沉缓,戏曲水袖和日本舞踊手帕舞姿态结合在一起,仙人飞升入云中。此时才感觉到,平金绣缠枝花纹的旦角白披和厚敷白粉的歌舞伎脸庞具有超越尘世的冷淡和孤寂,玉三郎的眉眼之间是天人一般的神色,就像歌词中融合《源氏物语》里的和歌与《长恨歌》一样,歌、舞、曲浑然一体,卓绝无双。
坂东玉三郎2017年高清电影版歌舞伎舞蹈剧《杨贵妃》剧照 供图|新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的DVD影像中的舞美和灯光是神来的点睛之笔,摄录的演出场地是1992年的银座世存剧场,那里曾经是日本泡沫经济巅峰时期,文艺界肆意纵横的创新之地。当年世存剧场敞开怀抱,如大宴宾客一般号召新人竞相创意。后来剧场几经易手,于十年前被关闭。在那高楼中演过的作品,经过时代的考验又重演多次,成为经典。
这出舞蹈剧《杨贵妃》作为黄金时代的创新之作,时隔25年,当坂东玉三郎在歌舞伎座重演时,被重新再录制成高清电影。影像技术必然更趋完美,但舞蹈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
21世纪之后,坂东玉三郎学演昆曲在中国成为美谈。他演出过中日合作版的昆曲《牡丹亭》,还进一步制作过中文版的歌舞伎舞蹈剧《杨贵妃》——伴奏采用苏昆的萧、二胡、筝,中文演唱;配角方士由原来的日本能剧配角穿戴和身段,改作中国道士的样子。
坂东玉三郎一直向外界表示,自己除了追求艺术理想,别的什么都不太懂,也向来不管。他的人生似乎就是舞台,舞台就是他生活的本质,他被视作为艺术而生的人。如今我们常常提到跨文化、融合剧等名词,在舞蹈剧《杨贵妃》中,我们看到艺术家在吸收艺术外表形式可供模仿的东西,在参照所谓的异国情调提取灵感,但他作品的意义清晰地指向未来,指向一种崇高的艺术理想,因为他掌握着自己的艺术品质和魂魄。这也是新编戏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文|李玲
编辑|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