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祥林嫂:怎么倒霉的事情都让她赶上了?

过去的封建社会怎么人都这么愚昧呢?这是我看完电影《祝福》以后的最深刻的印象,我记得应该是在1980年的时候这部电影重新上映,我是在电影院里完整的看了这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没有看《小兵张嘎》那么开心快乐,反而一直觉得非常的压抑,至少会闷闷不乐。尽管这部电影都是由当时电影界的大腕儿集中一起拍摄的,电影的拍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的公整,但由于是这样一部题材,可以说是我们年轻人不大喜欢的,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影响它成为中国经典电影当中的一部。

(我收藏了这张海报)

电影《祝福》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文学家夏衍先生亲自改编成电影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我觉得如果是交给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可能会更好看,《祝福》是 第一个将鲁迅笔下的人物搬上银幕,影片是新中国拍摄得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电影《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遭遇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的改编体现了夏衍以往的编剧风格,以严谨的结构、精炼的笔触,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保持了鲁迅作品中冷峻、深沉、凝重、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夏衍这些创造性的丰富和改动,使影片既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又突出了电影表现特点,为名著改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电影剧照)

选祥林嫂的扮演者时,先后有5位都很优秀的女演员前来试镜头,花了几百米当时还很紧张与昂贵的胶片。经过筛选,最后只剩下白杨与秦怡,一度难以确定高下。后来因为"秦怡的外形虽显得更美一些,但更像现代的女性,而祥林嫂则是个四十年前的农村妇女"选中了白杨。有人戏称:秦怡的因外形太美错失"祥林嫂"。

此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让导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桑弧做导演、白杨饰祥林嫂、魏鹤龄饰贺老六,并安排导演和男女主演去绍兴体验生活。就在此时,突然接到文化部和北京中央电影局通知,让《祝福》拍摄任务由上影转交北京电影制片厂,后又安排了自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归来的钱江和池宁分别担任摄影师、美工师。

(电影剧照)

起初北影方面并未认可上影初拟的这一角色扮演人选,于是重新扩大范围遴选祥林嫂的扮演者: 让所有拟选演员进摄影棚试镜拍几段最主要的戏,然后由厂领导与导演等有关人员一起,集中对这些由不同演员分别试拍的样片进行评选,最后还是选中了白杨,我觉得白杨也属于漂亮的女人,她扮演祥林嫂虽然演技上没问题,但是她还真不像是一个农村妇女,如果找一个再土一点、面相苦哈哈的可能更好。

剧组在绍兴一带拍外景时碰到阴雨不停,眼看赶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1956年5月19日)上映成问题,北影厂长汪洋立即召集摄影师钱江、美工师池宁商量对策。最后,剧组决定撤回北京先拍内景。所有待拍外景镜头,到十三陵附近和玉泉山搭景,让北方山地改观为

江南

水乡。这对美工和摄影都是严峻考验。为了逼真,摄制组把绍兴的门窗和乌篷船都运到"假水乡"。祥林嫂在河埠洗衣、淘米以及被抢的镜头,都是在这里拍出来的。

(电影剧照)

《祝福》里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贺老六的纯朴忠厚,阿根的老实善良,鲁四老爷的伪善残酷,鲁四太太的刁削成性,卫老二的狡诈奸滑,柳妈的迷信麻木…………导演以高超技艺把他们刻划得人各有貌、个个血肉时尚,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永远闪光的作品。

的确,这部影片所有的人物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让人永远难忘的还是祥林嫂,以至于现在一说谁命比较苦,大家都会张口就说他可能就是祥林嫂,可见这部影片和这部影片的人物给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我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也有很多不理解,为什么所有的灾难都发生在了祥林嫂一个人身上?我知道过去没有现在的科技发达,人们相对愚昧,对于一些老理儿、老观念都是口口相传,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抗争,但是,最终还是祥林嫂死在了风雪交加的一个夜晚,我们今天在看这部电影也依然有这种感觉。

(电影剧照)

影片原计划首轮只在1956年5月19日至23日期间于北京的"首都"、"大华" 两家影院上映,不料一经映出,影院门前购票者人山人海,由于广大观众向电影发行部门发函要求扩大上映,不得不决定由各甲级影院轮流上映,连映55天达370场,上座率一直保持最高纪录。

1957年5月电影《祝福》在莫斯科公映,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应邀前往出席隆重的开幕式。苏联电影发行部门洗印了500部《祝福》俄语译制片拷贝送往各地放映,因供不应求又加印300部,创造了中国影片在苏联上映的最高纪录。

(电影剧照)

虽有很多人的赞誉,但是也有行家和观众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 土地庙门槛这一细节上,有的人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 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而多数的评论则予以肯定,认为这一细节的增添是严谨并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编剧夏衍对此回应称,"砍门槛" 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 电影剧本。这样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持续颇久,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人就《祝福》的电影改编撰文与夏衍商榷。

(电影剧照)

任何一部作品都会有人评说,这很正常,这至少证明这是一部经典的值得评说的电影,总比那些垃圾电影不值得一看不值得再提起要好上1000倍。

现在很多年轻观众不熟悉魏鹤龄,还是为没有欣赏过魏鹤龄表演的人们感到了遗憾。1907年5月,魏鹤龄出生于天津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魏鹤龄听说山东省立实验剧团招人,没想到他一试即中。

1956年,魏鹤龄在电影《祝福》中所塑造的贺老六这个角色,形神皆备堪称完美,奉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尤其是影片中,当祥林嫂以死抗婚时他所表现出的茫然和木讷,以及祥林嫂坚持要离开时他所体现出的平静与遗憾,都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份诚挚和善良,不仅打动了祥林嫂,更让万千观众看到了贺老六真实而质朴的内心。试问现在有哪个演员扮演这个角色,可以超越魏鹤龄呢?

遗憾的是:魏鹤龄老师后来的作品不是很多,1979年5月2日,魏鹤龄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