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城市都有鼓楼,鼓楼拍照的人都排到马路中间了!这地儿有啥可照的?老照片揭秘
北京鼓楼前的三叉路,成了越来越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最近,去拍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大家可以与后红墙绿瓦高大鼓楼合影,也可以在要么等待赵雷歌曲 《鼓楼》 中提到的107路电车。
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涌向公路,与来往的车流擦肩而过。 绿的时候,他们在拍照。 红灯的时候,他们还在拍照!
交通协管员扯着嗓子说:“我走了! ”他喊道。 “看车,看车,看车! ”
“这几天人特别多,光拍照片。 这个十字路口本来就容易堵车。 ”交通协管员刚上岗,“到了下午喉咙里就冒烟了。 我们隔了一段时间和同事换班了。 ”
在靠近鼓楼南门的另外两个路口,交通秩序也不容乐观。 为了和“鼓楼东大街”“鼓楼西大街”的路标一起拍照,人们排起了长队。 其中也有卖糖葫芦、玩具、头饰的商人,人员往来就像一个小市场,占领着汽车道。
一位女生在北京鼓楼打出“打卡”后,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户上感慨道。 如果建于元代、饱经沧桑的古建筑能说话,答案可能是“注意安全”。
有很多人不理解,“这地儿有啥特殊的?”
今天,老京先和大家聊聊,北京的钟鼓楼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北京现存的钟鼓楼始建于清干隆十年(1745年),原址为钟鼓楼,元九年(1272年)已形成。 这里记载着很多人们的记忆和感情。
钟楼上悬挂着明永乐年间铸造的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 鼓楼有主更鼓和二十四面小鼓。 其中现存的主滚筒直径约2米,由牛皮整体制作。 清干隆时期,寅时和戌时每天报时两次,敲鼓后敲钟,这两个时期又分别称为“亮更”和“定更”。
天亮后,门会打开; 定好时间,关门,交通断绝。 北京人习惯北京站和电报大楼《东方红》歌曲时报之前,钟鼓楼是北京城最重要的报时中心。
1890年代的钟楼和钟楼广场,几个孩子在烈日下玩耍。 在广场的西北角架起简易的石桥,可以看到这里积水的深度和严重性。
1870年代拍摄的钟楼广场照片中,钟楼和碑亭倒映在积水中,安静平静,但淤泥和污水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目前已知的第一张钟鼓楼照片是英法联军于1860年入侵北京时,法军中负责地图测绘的查尔斯杜宾上校拍摄的。 他站在安定门附近的城墙上,为钟鼓楼拍照。
到了1870年,在约翰汤姆森拍摄的照片中,我们有机会看到了那时的钟楼广场。 车轮在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两侧民居的地基比广场高一个。 说明汤姆森拍摄钟楼广场时,这里经常积水。
从20世纪90年代的照片可以看出积水有多严重。 广场西北角有一座简易的石桥,桥洞约有一半高。尽管钟楼的倒影在雨后积水中美丽安详,但这片水坑无疑会给周边居民和行人带来不便。民国成立后,政府发起卫生运动。钟楼广场的积水情况得到改善。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法军负责地图测绘的查尔斯杜宾上校在安定门附近的城墙上拍下了这座钟鼓楼的照片。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钟鼓楼照片。
约翰汤姆森1870年拍摄的鼓楼和钟楼广场,两侧民居的地基明显高于广场,深深的车辙也表明这里是泥土,可以想象曾经积水的面积和深度。
20世纪00年代,鼓楼高层修复围栏的工匠眺望鼓楼东大街,当时北京的主要干道如此崎岖。
1890年代,鼓楼前的车是马龙,地上不是普通的烂货。
1890年代,站在鼓楼上俯瞰鼓楼东大街,你能看到马路中间高出半尺的大车辙吗?
1925年,鼓楼下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建设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固定陈列馆,展示了矿物标本、海洋动物标本、昆虫标本、两栖标本和鸟兽标本、矿山模型、油井模型、石膏人体骨骼模型等,还设有图书馆和代写处。
钟楼则改建为教育馆附属的电影院,钟楼广场也被开辟为“民众商场”。面积虽小,但与当年的人行天桥齐名,是固定市场,也是百姓娱乐场所。 场内东南角和西北角分别设有“第一民间茶社”和“第二民间茶社”固定的茶社。
鼓楼前的商业街。
据说相声演员侯宝林在第二民伡茶社的剧团学艺。 民俗学家春曾说,这里还有卖药丸、吞宝剑、拉洋画、变戏法、弄狗熊的表演。 “一过年,锣鼓喧天,声音听得很清楚。 ”
还有很多北京特色小吃。 鱼糜、凉粉、灌肠、豆汁儿、填饱肚子、炸点心、驴打滚、茶汤、油茶……每一个摊子都在长长的事件和长椅旁支起阳伞。
孩子们总是围在卖糖衣、螺丝糖等零食和木刀、口罩、万花筒等玩具的摊子前,流连忘返。
1922年在钟楼上俯瞰钟楼广场,通过鼓楼上的大门可以看到巨大的主更鼓。 尽管广场的地面已经很高了,但还是有很多土,地面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922年钟楼的钟,是明永乐年间铸造的这座铜钟是国内目前已知的最大、最重的古钟,被称为“钟王”。
几百年来,高大的钟鼓楼外观变化不大。
20世纪20年代,钟楼广场开了一家“民众百货”。
20世纪30年代,赫尔曼德拍摄的钟楼和鼓楼。 赫达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笨蛋”。 她是给袁世凯当顾问的英国记者莫理从的儿媳妇。 木兰下的北京美丽、大气、恬静,照片中的什刹海满是荷花,眼睛很凉爽。
随着城市的发展,钟楼前的小广场不断变迁。 但是,无论怎么变,独特的北京味道没有变,承载了几百年的北京文化没有变。
话虽如此,旧京君可以拍照,但不要影响交通,安全第一!
图|徐家宁,陶然野人
文|徐家宁
(原标题:鼓楼拍照的人都排到马路中间了!这地儿有啥可照的?老照片揭秘)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记者张宇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北京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