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 陪你多读书,普通人,你凭什么不喜欢完美女孩“黄多多” ?
黄多的话题又火了。 与以前的服装问题不同,这次是因为17岁就导演了舞台。 本来恭喜的评论区域,大部分都表达了“讨厌”。
有人说这一代网友不认同别人的优秀,也有人说这个17岁的孩子确实心机过人。 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大家不喜欢黄多,不如说网友们真正讨厌的,可能是不喜欢被摄像头拍到、挂在手机上的黄多。
一、期待值拉的很高,却忽略她只个孩子这可以从备受争议的《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看出。 在这个亲子节目中,编辑似乎给每个孩子都设定了角色。 比如,贝儿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康康是个男人,诺一是单纯地主家的傻儿子。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用照相机和夹子这样制作出来的,或者被这种性格所强调。 与这些孩子优缺点并存的角色相比,很多人都设置得很完美。 因为她似乎在告诉观众,她必须是一个完美的领导者,应该对每个人都很亲切,哪怕只有一点点没能满足观众的期待,黄多也会被认为是“太自私了”。
心理学上有名的沉锚效应。 这就是说,在判断某人或某事时,总是被第一信息所左右。 节目给我们的第一条信息是,黄多是个完美的十分女孩。
但如果我们退出节目,或者摆脱编导给我们塑造的角色,作为一个8岁的孩子,黄多在节目中表现出的行为超乎意料。 8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样的心机,她其实只是做一个善良的小公主。 被批评是因为那个完美的角色。
二、知道她很优秀,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黄多多是个成功的女孩是不争的事实。 她从小就善于读书,8岁就能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13岁在钢琴比赛中获得四大满贯,15岁就出演了著名导演的戏剧。 17岁成为导演指导舞台演出,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账号“多读书”。 知识丰富,说明也很有范围。
如果这是普通孩子发布的内容,一定会得到好评吧。 但实际上,在这些出色的表现之下,有着常人无法逾越的楼梯。 没有每年30万的学费,没有社会地位高的父母,也没有接触资源的关系。 普通人的17岁,埋首于高高的教科书,费尽心思也只能过上普通的人生。
很多人并不讨厌黄多,而是讨厌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看到了贫富差距,看到了生于罗马的公主,却只能接受命运的不公平。 其实没必要那样做。 做个普通人已经够了。 承认这个世界有差距,不要和别人比较,可以过得更好。
三、说着只是普通人,却拼命营销黄多多就像是在大家的见证下长大的孩子,通过黄磊和孙莉的微博,我们总能看到很多身影。 我学了很多点心,染了很多头发打了耳洞。 很多网友的尖锐评论,如果想让孩子好好成长,为什么还要把她暴露在网上呢! 如果你们不拿出来,谁能想起她?
黄磊和孙莉的操作让很多网友觉得特别想别人夸奖,称赞父母也好,称赞孩子也好。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在朋友圈里扮演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再可爱,再优秀,看多了就会烦,慢慢就会讨厌。
如果你们不买热门,不营销孩子,谁会想关注这个17岁女孩的生活呢?
#黄多短发# #娱乐评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