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与狮》:为什么长津湖电影全程很震撼,结尾却意犹未尽?
过年在家两天时间看完了长津湖的原著《冬与狮》,电影版本的长津湖没有说完的情节成为了下一步水门桥的故事线。#长津湖#
一、万里问千里大哥,百里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平和想冲上去告诉万里真相,却被余从容拦住了,因为平和是淮海战役的俘虏,那时平和是防守,百里是主攻。
于是平和炸死了百里,被冲上来的余从容俘虏了,随后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二、雷公死后,千里举全连之力把雷公浅浅的埋在了长津湖边。梅生在一颗显眼的树上画了一个五角星,千里和梅生用血五角星填满了红色。
三、长津湖一战,全连损伤巨大,150人的连队仅存33人,还未得到喘息,又接到了炸桥的任务,于是梅生、余从容、平河相继牺牲,
四、万里是七连唯一的幸存者。炸桥任务完成后,全连只剩下了千里和万里两人,万里的衣服在战斗中被火烧毁了,为了让弟弟活下去,千里把自己的衣服给了万里,于是自己被冻成了冰雕。
看完了整部小说,毫无疑问,电影的精彩程度远胜于原著,因为原著中有一些相对生涩的战争场面的描述,从表现力来看,电影具有绝对的优势,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从情感的细腻程度分析,原著却更胜一筹。
为什么长津湖电影全程很震撼,结尾却感觉有点仓促,让人意犹未尽。你是不是在想,会不会还有彩蛋和续集?实际上,长津湖战役结束前,的确还有一个没有在电影中呈现的悲壮感人的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长津湖大战的高潮部分,三炸水门桥。
面对志愿军突如其来的强大进攻态势,在遭遇了精锐部队北极熊团被团灭后,1950年11月30日,号称没有败绩的王牌部队、大名鼎鼎的美国陆战一师,为了避免被我志愿军全部歼灭,师长史密斯正式下达了撤退命令。
撤退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触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它就是整个长津湖大战的咽喉要道水门桥。
水门桥在长津湖下游,是一座水电站引水管上面的悬空桥,跨度8.8米,一侧是发电的房屋,另一侧是陡峭的山坡。如果这座桥断了,那么美陆战一师将插翅难飞。
为什么说这个位置是最后的机会呢?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机械化程度极高。一旦越过了水门桥,后面就是开阔的平原地带。
在平原地带志愿军无有利地形可以凭借,美军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快速直达海边,在西南港登船逃走。
要知道,长津湖一战,我军调动15万主力部队,长途奔袭数千公里,甚至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挨饿受冻急行军,为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水门桥。美军也知道水门桥的重要性,是先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和40辆坦克防守双方的。
对于一部硬核的爱国战争片,长津湖没有交代的细节或许会在水门桥中完美呈现。看完之后,你是否会跟我一样期待着水门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