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管虎父母:93岁管宗祥,89岁于黛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变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可是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到,能在耄耋之年,依旧轻轻抚过你的白发,大概才是最浪漫的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哪怕白发苍苍,我还有你的肩膀可以依靠。

管虎的父母便是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93岁的管宗祥与89岁的于黛琴这对影坛伉俪,在晚年依旧能携手话今朝,令人羡慕,令人神往……

管宗祥,1927年出生在山东平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母早逝,年幼他便早早尝尽了人间的疾苦和艰辛,10多岁就离家,开始在外闯荡,刷过盘子、扫过马路,也给人搓过澡。

在此期间,他曾出演歌剧、话剧、京剧近二十部,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管宗祥还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不过这些却都无法敌过,他对表演的热爱,以及他在演戏的兢兢业业,他是《武林志》中的陈阿伯,他是《梨园传奇》中的乐老善人,他是《神秘的大佛》中的海能法师,他是《五张照片》中的公安处长。

不过比这些角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小兵张嘎》中扮演的伪军队长,《智取华山》中敌军,参谋长《祝福》中卫老二,他在《老炮儿》中饰演的二爷。

虽然当年在《老炮儿》的影片中,他只是一个分量不大的配角,但在剧组,他却是资格最老的表演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还有《包氏父子》、《良宵血案》、《浪迹天涯》、《黄粱梦》、《大饭店小故事》、《武生泰斗》等。

1983年出演的《包氏父子》中老包,是他较为少见的主演作品,这是根据张天翼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他凭借出色的演技,将剧中一个含辛茹苦、望子成龙,却最终陷入绝望的老父亲,演绎的淋漓尽致,刻画的细致入微。

他的妻子于黛琴,也是一位演员,1931年出生在辽宁大连,祖籍在山东栖霞县,7岁开始读私塾,之后进入桃源台小学继续学业,11岁时,小学毕业又顺利考入了大连伏兄台学校。

在沙蒙、张平等人的指导下,15岁的于黛琴开始渐渐参加演出活动,年青的孩子虽然没有太多表演的功底,但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总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1951年,20岁的于黛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做演员,还曾先后两次到抗美援朝前线参加慰问演出。

3年后,23岁的于黛琴的工作再次调动,她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并参演《葡萄熟了的时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影片。

在1957年时,她又被调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话剧演员,在人才比较稀缺的年代,大家都是那块奠定根基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青艺剧院里,她曾参演多达50多部剧目,她是《血泪仇》中的儿媳妇,她是《刘介梅》中的介梅妻,她是《保尔·柯察金》中的丽达,她是《李双双》中的李双双。

她也是《红鼻子》中的叶太太,《战斗中的篇章》中的江青,《撩开你的面纱》中的小川惠美,《威尼斯商人》中的鲍希霞,《两颗金刚》中的日本妇女等。

于黛琴除了表演水平极高,她的翻译水平也非常高,从80年代起,她还曾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日本戏剧、影视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

她日译汉的作品有电视剧《阿信》、《至爱》等,话剧《结婚》、《王子与乞丐》等,音乐剧《安徒生之恋》,偶形剧《亨特和葛蕾特》,电影《在杂技团背后》等。

同样,她也将中国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可口可笑》、《红鼻子》等翻译成了日文,而且译作被专家公认为上乘之作。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儿子管虎也极其出色,是我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则有《斗牛》、《老炮儿》、《黑洞》、《活着真好》等。

不仅他们一家三口从影,管虎的妻子,他们的儿媳妇,也一样在圈中,那便是著名女演员梁静,还曾是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代表作有《黑洞》、《女子特警队》、《活着真好》等。

他们一家子,可以说为演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两位老艺术家,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老一代艺术家,他们吃过我们无法想象的苦,受过我们没有受过的累,也承担过我们不曾承担过的责任,正因为有他们的默默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娱乐生活的多姿多彩。

如今管宗祥和于黛琴早已过了意气风发的年纪,但他们依旧精神抖擞,相互扶持,令人心生羡慕,令人不由生出"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忆话夕阳"的美好情境。

或许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海誓山盟的惊天动地,也没有浪漫的传奇色彩,但陪你一起慢慢,便是他们最真挚的誓言,最长情的告白

"稚昧棘丛越半生,风刀雪剑伴天明。初心铿锵何曾忘,银丝依旧舒豪情",这是于黛琴对她与丈夫一生的回顾。

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祝福他们依旧能在晚年,上演人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