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在综艺中常被指散发妈味,“妈味”到底蕴含何种性别想象?
节目中,制作组邀请了30位30岁以上的女艺人共同进行训练和比赛,最后由全民投票选出5位艺人组成女团。
因众艺人的性格与身份背景各异,在节目安排的不同比赛中,各人所展现出的能力与才艺均成为观众的谈论重点。
其中,伊能静在节目中因为经常说教、诉苦、评价他人、炫耀资历,被网友和媒体亲切的评价为“妈味”。
例如在首轮比赛中,她与王丽坤、王智一组共同演唱歌曲。
歌手出身的伊能静在面对两位没有声乐经验的队友时,从一开始就主动包揽队长,在练习期间对两人的声乐技术、舞台表现、训练作息等方面,都几乎掌握全部话语权,也经常当面提出两人的不足。
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对伊能静的评价渐渐由对其悉心指导队友的称赞,转向妈味十足、油腻等大众批评。
“妈味”一词,由此被大量提及和传播。
此言一出,引发舆论批评,指其不该用婚姻定义别人的价值。
有网友指出,《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中国国内第一档主打成熟女性价值的真人秀,得益于现代社会性别平权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却又不自觉地被传统性别框架规训。
现在因伊能静举止所引发的“妈味”批评,可否这样理解,这其中也暗示着一些社会对女性的枷锁?
首先52岁的伊能静在这档节目中是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其他女艺人在节目中常称呼她姐姐,而伊能静在采访中则称她们为“女孩们”,并觉得她们都像她的孩子。
例如之前的一些女性主场的综艺节目《妈妈咪呀》、《婆婆妈妈》等,往往将女性与母亲的身份捆绑,以显示传统的性别价值判断。
不过这一次,为何观众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却只想看到自信飒爽的“姐姐”,却不喜欢苦口婆心的“妈妈”?
这是我今天想说的。
根据伊能静在节目中的表现,“妈味”一词被冠以倚老卖老、喜欢关注和评价他人、经常诉苦卖惨的含义。
在微博上搜索“妈味”,约每一个小时就会有一条相关微博,网友大多用以抱怨或讽刺自己的穿着、语言妈味太浓。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中观众人气极高的宁静、万茜等女星其实也是母亲,但她们在节目中没有过分强调其母亲的身份,也没有被观众所诟病的妈味表现。
有论者指出,这是因为其他已拥有子女的女艺人,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是充满个性魅力、同时实现了相对程度的自主自由,完美诠释了现代独立女性一词;而非伊能静“想管别人、想教别人”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姐姐”。
不过,在被受众追捧的“姐姐热”背后,被忽视了的还有现实中中国女性的婚姻、生育和年龄焦虑。
2007年,“剩女”一词被列入汉语词语;
所以“妈味”的同时该不该被嘲讽或贬化?
我看到这里,觉得有点偏激了。
其实“妈味”之前,早有“爹味”出现。
随着各类性别议题在社交平台上被不断热议,“妈味”这样的新词语在网络环境中不断被建构。
在去年底开始流行的爹味,就常用来形容有大男子主义、爱卖弄、控制欲强的男性,近来更被大范围用于任何人身上。
如黄晓明在综艺中的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被认为是经典的“爹味”发言、Bilibili五四青年节的《后浪》演讲也因为讲者何冰以中年男性的视角出发,同被打上“爹味”标签。
与新兴的“妈味”一词相比,“爹味”已经在网上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叙事体系,也有公认的溯源,即父权制社会——父亲辈的男性在传统家庭中,拥有支配家庭成员及财产的权利;在公共领域中又较有发言权,故而“爹味”浓厚。
“妈味”、“爹味”似乎是在指涉中国儒家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价值,强调“长幼有别,以礼为纲”的家庭伦理进而扩展至社会上的人际关系。
这种道德价值在社会变革缓慢,封闭的农业社会是一种降低社会运作成本的运作方式。
但是在当今社会里快速变革的社会模式,“经验”本身也是在快速变更的,被上一世代规训往往意味着落后于时代。
这一点更体现在90年代末以后,年轻一代因大学扩招带来的学历收入提升以及互联网兴起,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占据着互联网乃至社会的话语权,对于这种落后于时代的价值论述以及或多或少受到这种封建礼教压迫的年轻世代对于这种价值自然是由衷地反感。
对于年轻时代而言,这种价值论述是不兼容当代社会运作模式的。
回到伊能静、黄晓明两个“妈味”、“爹味”的代表,会让很多年轻人想起自己或者是身边同龄人的上一代:又没有什么本事,又喜欢教人家做人,还要道德绑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同时更不会尊重身边的人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的价值,这是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所厌恶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价值在中国社会的没落。
相反地,他们还在中国的老年人口,家庭主妇之间根深蒂固。
原因在于他们很多已经脱离现代商业社会里的竞争而回归家庭,这是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运作的地方。
这一点从前年电视剧《娘道》在全国的热播可以看出“妈味”、“爹味”背后的价值仍是社会中相当主流的价值,年轻一辈不满其压迫,在互联网同温层发泄怨气也是正常不过。
我之所以会觉得以年轻世代作为切入点更为合理,是因为背后油腻模糊的概念其实在冯唐最先提出的时候与性别定型的关系并不算强。
反而更多地是在世代竞争中,年轻一代对与职场中的中年在审美,工作能力以及性格特质上的批判。“油腻”是中年男性因为年老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肥胖,油脂分泌增加的外在体现。
重点在于年龄段而非性别。
在这里我觉得,妈味与爹味共享对传统长辈式说教的讽刺,不过放在节目的语境下来看,唾弃妈味其实又蕴含着社会期望女性外表年轻靓丽,又给予女性婚育压力的矛盾。
这样来看节目给姐姐的赋权、观众对姐姐的追求,何不是对女性真实困境的忽视。
如果用年龄和经历来绑架年轻人,企图让年轻人服从,在一个年轻人收视为主的节目,这样子必然不受欢迎。别的不说我第一个抵制“羽扇纶巾”唱成“lun”巾的女歌手,她自己没文化就算了,竟然一整个团队都没发现她念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