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成语,奋进的春天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提示:这种经济复苏与以往不同。 一直以来,中国都依靠基础设施项目来重振增长。 目前,中国的重点是使14亿人增加国内消费——。 这是他要重新点火的引擎。 另外,中国还将在解决差距和降低生活成本扩大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等决策者优先考虑的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复苏将充斥一系列全球企业和新兴市场,势头足以吸引投资者。

2022年12月31日,这个跨年之夜不平静。

出现奥密克戎感染后上海重症高峰。 多数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脆弱群体,许多三甲医院的急诊患者急剧增加。 急诊患者日均超过2000人,创历史新高,120辆救护车陆续运来重症患者,车多时堵塞了紧急通道入口。

上图: 2023年1月27日,阳光明媚,上海外滩的游客人山人海。

急救大楼的大厅、走廊、诊察室内外,挤满了重症老人。 折叠床、氧气瓶、输液架、吊瓶是观察患者的“床”,躺着数百名患者。 每个诊察室,值班医生8个小时不吃不喝,全力以赴就诊。 他们大多是阳性患者。 “发烧38的医生给发烧39的患者看病”并不是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随着深入生活的无奈现实,患者越来越多,医院不得不安排其他科室的医生和病房作为急救患者的分流。

71岁的龙度过了大半个人生,不幸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在家扛5天后发现血氧饱和度远低于正常的95%以上。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基础性疾病的龙来说,情况非常危急。 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很少睡觉,身体异常虚弱。 “他喘不过气来了,脸色不好! ”龙先生是65岁的老伴,林芝先生大声地对着护士喊道。

救护车排了190多号队,得等几个小时,等不了。 还没蒙阴的林芝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把老伴送到离家最近的嘉定安亭医院。 护士们迅速将龙生放在急诊室门口正好空着的床上,首先帮助老人吸氧。 患者络绎不绝,每次一开门,一股巨大的冷气就让小龙打了个寒颤。 林芝赶紧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老伴身上,希望他能暖和起来。

气喘吁吁的林芝开始在接待处排队,弯弯曲曲的人群似乎看不见头。 她也冷静了下来,毕竟丈夫已经接受了救治。 手续慢慢办。

冬夜楼里,暖风充足,混杂着消毒水、青霉素和其他药味; 远处和近处时不时有呼救声、咳嗽声; 患者们躺在床上继续呻吟,家属们皱着眉头,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不够的住院病床。 医务人员总是在仓促的步伐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8195#333333; --tt-darkmode-color: #B3B3B3;" class="data-color--tt-darkmode-b3b3b3">及至2023年1月18日,上海多家医院的门急诊量下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和之前的常规就诊量基本持平。奥密克戎带来的一波疫情海啸总算过去了。“阳康”的人们开始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奔赴可能三年都不曾回到的、那个叫故乡的地方……

女人们带着新春三件套——美甲、美睫、美发,容光焕发地从城市里的lily、Sherry无缝切换到村里的小芳、翠花;男人们也都穿着新装,理着利落的头发开始做回狗蛋、铁锁。那种熟稔的、亲切而温暖的年味终于又回来了。

电影院里挤满了全家老少,景区里人头攒动,不少地方甚至响起了久违的鞭炮声。灿烂烟花中,倒映出的是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渴盼。

疫情还未散去,但我们已经挥一挥手,告别了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新冠降为“乙类乙管”,旅游业重新拥抱“诗和远方”,更多行业跃跃欲试“等风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上图:2023年1月27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游人如织,迎来春节客流高峰。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衰退?


“全球经济将面临‘艰难一年’,比刚刚过去的2022年还要艰难。我们预计今年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都将处于衰退状态。”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2023年1月1日向全世界发出的警告。

而与IMF齐名的另一大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则在年初发布的报告中称,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放缓至1.7%,几乎腰斩上年增速。要知道仅在半年前,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还有3.3%。

经合组织OECD的预估全球经济增速差不多在2.2%,国际金融协会IIF最低,只有1.2%,世贸组织WTO经济学家也认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将“大幅放缓”,预测值为2.3%和1%。

这些报告得出的结论,普遍比较悲观。理由也比较雷同,无非是疫情反复使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大国博弈使地缘政治冲突持续、通胀压力使金融紧缩债务加剧、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以及主要经济大国增长放缓,引擎熄火。甚至在结束不久的达沃斯论坛上,“衰退”“危机”之声也不绝于耳,很多知名智库或经济学家提出,2023年世界经济会进入深度衰退,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研究员杨建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些分析依据客观存在,2023年世界经济确实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严峻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情况正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一些国际机构和相关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的是“根据统计、惯性思维、线性推演”的预测方式。而现实矛盾是复合的,经济运行也不可能线性发展,相反,现实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波动、互动性演进、阶段性突破的特点。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某些关键变量是否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进而引发世界经济走势出现新的特点和新的调整。上述国际组织也据此对经济预测定期作出向上或向下的调整。

上图:2023年1月5日,工人在领克汽车浙江余姚工厂总装车间进行下线前的检查工序。 近期,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回到2023年的经济展望,我们需要关注或调整的分析变量,一是美元指数周期进入了上升阶段下半期,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紧缩的政策力度,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和经济预期,而且减低了他国因本币贬值而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风险;二是全球商业循环周期度过了最可能发生滞涨的阶段,美欧经济基本上实现了软着陆,同时也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动荡时期进入美国三大市的国际避险资金开始考虑反向流出,新兴国家债务危机和市场崩盘的风险急剧下降,国际资本和要素流动已经出现了重返亚洲的迹象;四是俄乌冲突逐渐进入了尾声,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尚未形成,可能转化为全球范围的地缘经济争夺;五是主要经济大国作出宏观政策新选择,尤其是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和加快经济修复,也包括欧盟为防止制造业转移而制定的净零产业法案;六是美欧原先量化宽松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已经出现整体回落,短期内(至少2024年之前)难以重返高位。

如果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那么,2023年世界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的判断可能需要作出适度修正了。“总而言之,2023年的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之中,一个再调整的过程之中。通胀威胁没有远去,增长压力越来越重,政策选择左右为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下行区间的判断可以确定,但深度衰退或陷入滞涨,并非是一种唯一的可能。”杨建文说。


兔年“开门红”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过去的一年,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升级、全球通胀高企,叠加新冠疫情和粮食、能源、债务等多重危机影响,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相较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不超过2%的预期增长率,中国经济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十分不容易。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孙立行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考虑到2022年GDP增速较低所产生的基数效应将有助于推高2023年经济增长率,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5.5%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从国内情况看,去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仍然存在,核心点是预期抑制了消费和投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随着我们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国内消费场景将逐渐恢复,服务消费和接触性消费有望得到显著提振,二季度以后将会出现较大的反弹。”孙立行认为,今年经济走势会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2023年开年的相关数据也支撑了孙立行的这一判断。

上图:兔年新春,沪上的商圈、老城厢和街头巷尾,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摄影/ 刘歆


1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宣布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1月21日至1月26日,从中国内地前往香港及海外的人达119.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据交通运输部门预测,包括春节假期在内,春运期间40天的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也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12.2%,比起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假期也增长12.4%。统计显示,春节假期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1.5%。此外,家具五金、文体用品销售收入增幅可观,反映家居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明显。春节假期各地线下消费也加快恢复,养生年货、衣服鞋帽、鲜花绿植、新能源汽车等品类增长较快。与此同时,随着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村消费也出现升级迹象。

在春节消费猛增的同时,也有多地抓紧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对春节连续生产企业给予奖补,冲刺兔年“开门红”。凸显年要过,经济也要拼的决心。

包括河南、河北、福建、北京等多地都先后发出支持春节期间企业不停产、不停工的通知,并发布如“留岗红包”、新春消费券等利多措施,对春节期间正常生产的企业进行奖励。各地方也针对性提出鼓励优惠。例如河南省祭出企业春节不放假的电价优惠政策,对执行分时电价的工业企业实施阶段性用电优惠;浙江绍兴提出,春节当月保持连续生产的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可纳入电力保供“白名单”,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还可获得环保指标结转。

为保障节后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华东华南用工大省提前进行抢人大战,开启“宠员工模式”,除了推出包车或包机接送等服务,还给返岗务工人员最高500元人民币的红包补贴,跨省招工稳生产。

上海则在1月28日发布《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营商环境6.0版”),再次提出了195项改革举措,从四方面推进: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支持重点区域创新引领,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加强协调配合、督查考核、宣传推介。

针对上海两会提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的经济发展目标,杨建文说,与其他省市的目标相比,上海的目标中等偏上,反映出上海稳定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150亿元重大项目的投资领先带头启动,科创继续带动高端产业进一步发挥引领性作用;同时,对于总部经济、头部经济、中小微企业都做出了一系列工作的安排,上海正在加快经济修复速度,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经济的大翻盘来了?


杨建文进一步指出,二十大报告的思路,是以发展预期引领经济预期和市场预期,这是有效的。“2023年政府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财政加力,货币有力,各类政策形成合力,进一步树立起了社会信心。再加之防疫政策的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断链威胁基本消失,社会压抑情绪悲观情绪正在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客观上的经济低谷见底了,主观上的‘不确定性恐惧’减弱了。这就使得2023年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起步,全国31个省份确定的增长目标除北京天津外都在5%以上,平均增速5.9%,几乎是去年实际增速3%的两倍。股市是晴雨表,1月行情出现多年未见的一路飘红,人民币币值也在持续走强。政府看清楚了难点和痛点究竟在哪里,节点和重点应该怎么把握,预估接下来的全国两会将会拿出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

“当然,开局好并不意味着全年好。我们2021年初也曾拿到一手好牌(防疫先手),2022年初也曾有过正确认知(三重压力),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杨建文说,“尽管2023年有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条件,但中国经济究竟V形反弹,还是L形沉沦,还得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机整合内外发展的有利因素,能否有效解决仍然存在的矛盾问题,能否抓住可能稍瞬即逝的发展机遇,能否在多重约束下找到找准突破口。”

美国《巴伦周刊》则撰文指出,中国的大翻盘才刚刚开始。文章说,中国股市出现非同寻常的上涨,这可能才刚刚开始,今年众多股票可能持续走高。“人们重返街头和商店,城市地铁客流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形势一片光明,强有力的经济、监管和防疫政策协调一致,全都有利于拉动股市和经济。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增长5%,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增速。”

基金经理戴维·森普尔说:“在中国,国内所有可以启动的开关都拨向经济增长一侧,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毫无疑问,这一轮经济复苏不同以往。此前中国依靠基础设施项目来重振增长。现在中国的重点是让14亿人增加国内消费——这是他试图重新点燃的引擎。此外,中国还将在决策者优先考虑的领域发力,包括通过解决贫富差距和降低生活成本来扩大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经济复苏将溢出一系列全球企业和新兴市场,形成足以吸引投资者的势头。

中国经济2023年总体回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外贸银行等国际投资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IMF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调高至5.2%。展望未来,中国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更大贡献。记者|陈冰

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