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二十四节气·惊蛰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转眼间,时节已至“惊蛰”。

启蛰是24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的春雷开始响起,在地下冬眠的昆虫醒了。 其实,昆虫听不到雷声,大地又回到了春天,直到天气变暖,才冬眠,“吓得走出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之日……万物忽震,雷厉风行,所以说启蛰,蛰虫惊出。 启蛰标志着仲春的开始,当太阳达到黄经345时。 “等待桃子的开始; 二候仓庚叫; 三候鹰会变成鸽子。 ”描写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燕飞时节,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 此时,过冬的蛋也开始卵化。

过去,动物到了冬天躲在土里,不吃不喝,叫“蛰”。 到了“启蛰日”,天上的春雷醒来蛰伏的动物叫“惊”。 惊蛰之时,蛰虫醒来,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雷,可见古人对“启蛰”的描写颇有深意。

惊蛰民间习俗

祭白虎。主要在广东一带,虎在古人中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动物。 另一方面,它凶猛,也能辟邪,所以古书说:“画虎为门,鬼不怕人。” 同时虎是食肉动物,经常危害家禽家畜和人。 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白虎也会从山上出来觅食,为了保持一年平安,在惊蛰日祭祀白虎。 白虎一般由黄色的纸制成,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嘴里有门牙,放在神坛前。 这个风俗至今仍很盛行,许多寺庙都设有祭祀白虎的下坛,每当惊蛰时,特别是中老年人手持供品,排队祭祀白虎。

打小人。来源于驱虫,春雷惊醒害虫。 每到这一天,农户就拿着扫帚下地举行驱虫仪式; 另外,希望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能拿起香和艾草,驱赶蛇、虫、蚊子、老鼠等。 小人被认为像害虫,启蛰后也开始了活动。 去寺庙里打小人,就能清除小人、恶鬼等,全年进展顺利,不受小人纠缠。

金豆开花。春节后,农村即将进入春耕春季,需鉴定种子发芽率。 那时把前一年作为种子留下的玉米、大豆放入少许锅里炒。 由于虫蛀和潮湿变质的种子不会爆炸,农民会判断种子的发芽率,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炒熟了的玉米豆就做零食。 传说龙王为了拯救黎民百姓,违背了玉帝的旨意,玉帝把金豆开花后释放,民间有炒玉米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到了二月二日,人们把玉米花爆了,还有人炒豆子。

吃梨。启蛰后天气明显转暖,人们口干舌燥,外感易咳嗽。 梨性寒味甘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这个时候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 梨的吃法有很多。 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可以榨汁。 如果咳嗽严重,也可以用冰糖蒸梨。 在吃梨的同时,尽量不要吃辣椒和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惊蛰养生小知识

惊蛰过后,春风送暖,致病细菌和病毒极易随风传播,春季传染病易暴发流行。 服装要注意保暖,同时注意气象台强冷空气活动预报,注意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流行。 每个人都要保护自己,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饮食应保持平稳,多吃鲜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牛奶等,增强体质,保护自己免受病菌的侵害。 此时气候较干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之功,民间素有启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相关诗词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孩子笑的是陈人,湖海之春新兴起。

雷厉风行使人心惊,离奇地复活鸿钧。

鳞江色扬石黛,嫒娃柳丝摇尘。

虽然想去兰亭,但回到了杆上,笑着最终为清真感到羞愧。

《惊蛰日雷》

宋代:仇元

坤宫半夜打雷,蛰户花房晓开。

放荡的风和高高的蜡烛熄灭了,明亮的雨突然打碎了窗户。

但是草木没有精神,问候的气候在催促着。

唯石龟并木雁,守株任春回。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代:曹彦约

突然摆弄珍珠,一个接一个地拥挤变得酥脆。

忘记春天的老板,找回寒冷的时间。

甲方迟先达,拆芳菲约后图。

兴来兴去,仍未尽,须回头看手。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下雨的时候大家都开了新的花,开始打雷了。

田家几天闲着,农业才开始。

丁壮都在野外,场院也在理。

回到景常晏,喝犀西涧水。

饥饿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成为泽泻油,成为喜悦。

放在仓库里,徳役还没有结束。

牙不耕作,禄从闫里吃。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贾岛

玄鸟雌雄俱全,春雷太惊人了。

嘴里衔着黄河泥,天空是翔天角落。

整晚都不能回去,嘟囔着留下大家的小鸡。

双雀怀仁义,喂食易劳劲。

雏鸟弯弯曲曲地飞舞,声音在云层之间合得来。

燕雀虽属少数,却羞而不诚。

贤很难自我表现,幸好得到了主人的书。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代:张元干

老了节物催,一点灯晚上突然赶到雷。

巨大的声音震动了龙蛇,蚯蚓和蟾蜍也出来了。

编辑:宋德政

统一:汪东伟

编辑(干江沅)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