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解析之帅家默:是天然呆,还是白切黑?

对于《显微镜下的大明》帅家默一角,不少观众心中都存在一个疑惑。他到底是个“真呆子”,还是个隐藏很深的“白切黑”?

剧中有不少细节似乎都在暗示家默是个腹黑“心机BOY”,所行所为都存在一定的算计,并不像表面那么“呆”、那么不通人情事故。

比如,借好友丰宝玉将“人丁丝绢税”捅到台面上,这份智谋完全不是一个呆子能办到的,方县令被迫接下案子后,帅家默的神秘一笑,看起来也别有深意。

而且,围绕帅家默身边的巧合很多。

他发现“人丁丝绢税”的时间,刚好是黄知府上任时间,本地官员原本的牢固格局被打破;也刚好是张居正想要清丈变法的时机,需要树立一个典型。

帅家默与最大助攻程仁清关系转变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养的小猫打乱集市秩序,因果关系太有趣,让弹幕中不少观众怀疑帅家默故意放走猫猫绊住程仁清。

对于帅家默是“白切黑”最直观的证据,是“三千五百三十两”这个数字,人丁丝绢税数字恰好与他幼时刻在墙上的神秘数字一致,这是不是他执着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个数字的巧合,使丰碧玉推测帅家默坚持纠正人丁丝绢税“另有目的”,也让观众在开局就留下帅家默可能是白切黑的印象,越看他越觉得微妙。

但综合全剧内容,你会发现帅家默的纠错之路,一直不是由他来掌控。

人脉网四通八达,且掌控大量情报、谋士的范渊,尚且无法预判朝堂格局,以帅家默的身份、认知,又怎么可能有条件预判张首辅等人的博弈心态呢?

最关键的是,帅家默能成功打到最后一环,是因为有三个助力的临时加入,他们分别是反水的程仁清,任主薄的愧疚,金安府旧人李世达。

程仁清反水,在架阁库失火一案中保住了帅家默和丰宝玉的性命,因为帅家默对公义的执着,引发了曾经拥有一腔炙热之心的程仁清共情,不由自主向其倾斜。

且不说帅家默并不清楚程仁清与范渊集团的纠结,只“人心”两字,便最是难测,如果帅家默能提前预判到程仁清会暗中搭救自己,智商都能赶上诸葛亮了。

若不是意外助力的加入,帅家默的提告之路,刚踏出第一步便会被灭口。

任主薄保留并多年坚持批注《丝绢全书》,是扭转民心与让李世达介入的依据,帅家默可以预判父亲旧友任主薄手上有证据,却不可能预判他的行为。

没有《丝绢全书》引起重视,他又如何有机会用算学证明自己?

李世达的现身,是帅家默冲破马文才的关键,故事发展到后期,其实真相已经不重要,关键是哪一方的“后台”够强,或者说,哪一方能能力牵制对手。

原本站在帅家默一方的是黄知府、刘巡抚,他们两人可以压住本地官员,但范渊集团搬来马文才后,黄、刘两人被克制,范渊的本地力量反压上来。

与范渊有利益冲突的李世达介入,才打破了原本的包围局面,使人丁丝绢案、丈地缩绳的顽疾得以重审,这三个助力,少一个,帅家默都举步维艰。

而这三个助力,恰巧都是帅家默原本生活圈无法涉及的,按他最初的举动,能借丰宝玉之力提诉,却连成功提诉这一步都走不通,“白切黑”一说,不攻自破。

至于父母旧案,从帅家默的反应来看,另一种解读更为合常理:解开童年阴影。

回顾剧情初期,从帅家默与丰宝玉关于自己童年的对话中可以发现,他早已失去了童年记忆,连关于父母事故的回忆,都是受程仁清刺激后才想起来的。

对父亲故友任主薄、宋仁的记忆,也是在当事人给出重要信息点后他才能回忆起来,经常看悬疑剧的观众应该很熟悉这种症状吧?创伤后应激障碍。

简称PTSD。

因为童年亲眼目睹父母遇难产生心理阴影,遗忘了太多信息,在查人丁丝绢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这个案件与父亲的关联,记忆逐渐苏醒。

丰碧玉发现人丁丝绢税银两与帅家默多年执着的信息一致,觉得他别有目的,但对帅家默来说,前后关系却不一样,他是先纠错,后解开内心谜题。

人物不是“白切黑”,难道是真呆吗?

观众怀疑帅家默是白切黑,除了种种巧合,还有一个因素是他太聪明了,这份聪明不仅仅是指他的高超算学天赋,还有灵活的思维与敏锐的观察能力。

他能将算学运用到现实,以算学方式去推断可能存在的情况,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也能第一时间发现程仁清与丰碧玉的互动,看出两人暗生情愫。

很多剧情都可以证明,他远远比爱玩爱闹的丰宝玉聪明懂人情事故,虽不是“白切黑”,却有能与“白切黑”媲美的智商,内心聪慧、通透。

那这么一个通透的人,为何又有“呆”的感觉呢?是保护色,还是天然呆?客观来说,都不是,与其说帅家默“呆”,不如说他的人生观非常纯粹。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帅家默其实只坚持了一件事:解题,给正解。

人丁丝绢税是道算学题,他做了,然后发现目前存在的答案不正确,于是要改掉错误答案,让问题回归正确答案,这也是帅家默选择的人生理念。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那便要改正,才能迎来对。

很纯粹的思维方式,只针对问题本身,但人性、社会的复杂,往往会让问题背离本身,就像人丁丝绢税一样,明明只是纠正错误,却牵扯到从多人事。

当人们习惯于用关系、利益等外在元素去看待问题时,原本简单的事情便复杂起来,原本纯粹的人,却变成了不通事故的“呆子”,或者别有目的的“白切黑”。

忽略帅家默本质的纯粹,总是将他与呆、白切黑关联起来,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大众在复杂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惯性思维误区:用复杂看纯粹。

戏里如此,所有人都问过帅家默相似的问题:关你什么事?你有什么目的?戏外亦是如此,观众:他应该不会这么简单,怕不是个白切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