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摇滚版豫剧”BGM引热议,其实江苏梆子跟它有关
春节档电影《满江红》正在热映,片中情节转折用到的传统戏曲过场,引起了很多观众热议。有人觉得“传统戏曲得到当下改编,成为了电影的BGM,很现代很摇滚范儿”“非常洗脑”,也有观众说“不伦不类”、“甚至聒噪”。
据悉,该传统戏曲为豫剧,改编自《穆桂英挂帅》《下陈州》等经典豫剧唱段,大多放置在片中过场戏的蒙太奇阶段,伴随着片中人物的快速奔跑,带来了一种“快进摇滚版豫剧”的感觉。
豫剧,对江苏百姓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它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不过,江苏梆子,其实跟它有关。江苏省梆子剧团,原名江苏省豫剧团。 1958年徐州专区实验豫剧团,1959年徐州市豫剧团并入,1960年4月由江苏省文化局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梆子剧团。
据悉,江苏梆子,是豫剧在江苏徐州一带的称呼,是豫剧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徐州梆子,后来由于清朝时期在沛县与其他剧种的交融汇合,故以沛县为主流,又称沛县梆子。后来,江苏省政府把在江苏的各地豫剧团融合,正式定名为江苏梆子,从此,江苏一带的豫剧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江苏梆子。
在演唱风格上,江苏梆子既硬重又轻柔,既刚烈又不失妩媚。乡下和地方上的江苏梆子,多有早期的豫东调特点,男腔多用真假嗓结合,花腔多,袭用豫东调唱法演唱,也兼有祥符调、沙河调的风格,听起来非常的过瘾,像摇滚乐一样。特别是生角戏,多是“黑脸红脸”戏。
有豫剧迷整理出了电影《满江红》里用到的那些经典豫剧唱段——
第一个唱段来自曲剧《包公辞朝》,讲述了兵部司马王昌为夺江山,勾结辽邦,诬奏杨家谋反弑君,宋王将杨家满门问斩。包拯闻讯前往营救,先在午门怒打王昌,继而金殿辞朝,归隐田园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包拯在午门外怒打拦路王昌的一段唱。
第二个唱段来自豫剧《包青天》,讲述了包拯为民伸冤处死不事双亲、杀妻灭子、停妻再娶欺君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包拯依法升堂,细述陈世美罪状的一段唱。
第三个唱段来自豫剧《打銮驾》,讲述了包拯在十官力保下前去陈州调查国舅克扣赈粮、强抢民女的案件。在出京前夕,国舅之妹贵妃僭乘皇后銮驾摆置在包拯必经之处欲使其闯銮驾而获罪。包拯识破其计,将銮驾打退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包拯向贵妃陈述奏章,竭力保荐包拯查案的十家朝官的一段唱。
第四个唱段来自豫剧《包龙图坐监》,讲述了宋朝太师庞吉之孙逼婚投亲途中的陈氏母女,因陈母被杀而构成凶案。包拯闻知易服出朝,骑驴算卦为名,从县衙里的伙夫婆口中取得了一手资料,引出了自己学生高守正受贿的实证。当夜包拯坐监,询问案情,最终真相大白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高守正不认老师包拯,并以“咆哮公堂,冒认官亲”定罪下南监后包拯的一段唱。
第五、六个唱段来自豫剧《探阴山》,讲述了少女柳金蝉被无赖李保诱喜鹊桥边,逼婚不从被缢而死。知县冤枉并绞死发现此事的书生颜查散。颜死后立尸不倒,颜仆告状于包拯。包拯下阴曹直达五殿,查得生死簿上注明柳被颜所缢。包不信,再至阴山,访问柳鬼魂,得知判官为李保母舅,因袒李私改生死簿。后包拯铡判官,捉李保,柳还阳与颜完婚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包拯下地府时与阎王对唱和所见有感而发的两段唱。
第七个唱段来自豫剧《五世请缨》,讲述了107岁高龄的佘太君在寿诞之日,得知其孙子杨文广边关被困。兵部主和,杨府主战,佘太君带领八个儿媳、两个闺女和孙媳穆桂英等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平定西羌,得胜还朝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佘太君点兵出征时的一段唱。
第八、九个唱段来自豫剧《穆桂英挂帅》,讲述了离朝带领全家转回原郡的佘太君心系国家安危,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的故事。
影片中借用了老年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出征的一段唱,以及反派王强计划让儿子执掌帅印,进而残害忠良的一段唱。
看过电影《满江红》的观众会发现,伴随着片中人物的快速奔跑,慷概激昂的改良版豫剧段落出场,但有时也会戛然而止,完全根据剧情断开。
据悉,这些“豫剧味道”的电影配乐,由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知名乐队斑马森林联袂创作。
李洪超向媒体介绍表示,按照导演张艺谋要求,配乐的方向就是戏曲与摇滚的“混搭”,“要求要有摇滚风格的河南话老戏段落,节奏激烈,声音高亢”。
斑马森林乐队主唱樊玟璐介绍,2010年,他们与李洪超曾创作了一首摇滚版的《朝阳沟》,去年,负责为《满江红》制作配乐的韩红老师听到了这首曲子,邀请他们参与《满江红》的部分音乐创作。他们的创作方向得到了导演认可,按照要求,把创作的重点继续往传统豫剧的方向倾斜,用摇滚来加强乐曲的节奏感,历经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10首作品并交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