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饥饿的时候,有人吃煤块充饥,有人质疑:你吃一块试试?
莫言在文章里写:“饥饿的时候,有人吃煤块充饥。”网友看不下去了:你能认真一点吗?你吃一块试试?有人说:“是真的。”
当年,莫言是真的穷啊,一部作品仅仅卖出了800元,张艺谋对他说:“《红高粱》卖给我,这个钱就是你的了。”
莫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因为1986年的时候,物价水平虽然低,猪肉也才一元上下一斤。
拿到了这800元的“巨款”,莫言都说:“能够我生活好几年的了。”
而张艺谋就跟莫言说这仅仅是稿费,你要给我当编剧,还要跟我去山东高密,一起种高粱。
张艺谋揣着借来的40000块钱,来到山东高密,请当地农民种植100亩高粱,用来拍摄电影《红高粱》。
并承诺粮食全部归他们。
等到开机时,张艺谋来到高粱地瞬间傻眼了。
因为这红高粱种得乱七八糟,一点儿电影感都没有,莫言就说:“跟我小说中的红高粱,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莫言就跟着张艺谋重新种高粱,两人拉来了集卡车的化肥,亲自去挑水,真的是十分用心。
而经过了大半年的努力,高粱出来了,一年之后电影开拍了,最终,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一炮而红。
票房爆卖,家喻户晓。
1988年,《红高粱》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这既是张艺谋的第一次出圈,也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出圈。
自那之后,张艺谋的导演之路越走越顺,拍了很多让人惊艳的电影作品,名扬中外。
如今回头再看《红高粱》,依然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有着持久的魅力。
它的成功,是同时具备了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的一次完美联动。
而过了五年之后,莫言体验到了穷人的“快乐”,有感而发。
就发表示了《吃事三篇》《蛙》等等作品,是第四次描写吃煤块。
相较之前增加了更多细节,如那天没有参与吃煤块盛宴的女生也跟着吃:
“王仁美吃得最欢。现在想起来她大概患有牙周炎,因为吃煤时她满嘴都是血。”
这是莫言在书中的描写,小说 “吃煤块”的描绘不免引起很多争议。
网友说:煤块坚硬如石,人的肠胃怎能消化吸收?你能不能认真点,要不你去吃一块试试?我就不信你能吃得下去。
可莫言是1955年生人,在“大饥荒”时期1961年时,确实是莫言经历的年代,那是最困难的时期。
其中冯小刚的《1942》电影中描述的,也差不多,莫言的文章说:“吃煤是为了戏弄老师,谎称煤炭好吃,嘎嘣脆。
将老师们冬天用于取暖烤火,生炉子的煤炭,给几个同学分着吃。”
农夫笑言问莫言的同学张跃田:“煤炭好吃吗?什么味道?”
张先生说:“我咬了一口,咽不下去,吐了!”
可是网友摆出了事实,在2008年8月,某媒体报道了陕西一个矿工被困数天后,靠吃煤块维持生命,最终生还的事迹。
这些人在极限的环境之下,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最终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和莫言描述的差不多。
莫言还在文章中提过这样的情节。
“母亲饿了七天,快坚持不住了,便偷了路边的麦穗,手一搓就往嘴里塞,顿时感觉精神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2019年,13名矿工被困井下,用矿灯轮流照明,大家抱团取暖,不让身体挨冻。
可是没有食物,忍饥挨饿的时候,他们吃煤泥、吃皮带、喝自己的“圣水”,获得了身体需要的水分。
88个小时以后成功获救,这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案例,而不是虚假的,可见,人在极限的时候,强大的求生欲,真的是激发了很多“豁出去”的念头。
什么都敢往嘴里塞。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的形象群体在“成为动物”,他们饥不择食、互相欺侮竞争。
唯有人灵畜形的蛙精灵叫嚣着它们的存在,不乏一种近乎恐怖的怪诞之感。
或许是莫言的思想太过深层次了,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根本理解不了那个时候的困难,与今天真的千差万别啊。
莫言说的那些在上世纪六一二年时的确真实事情,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了解,可以问问你父辈,祖父辈就知道了。
年纪大的网友说:我妈说她那时候确实吃树皮玉米棒子的芯,地瓜的所有根茎叶,各种树叶树皮但是没说煤能吃。
但那个时候的煤和今天的煤,完全不一样,哪怕最困难时期国家也优先保证城市和工人。九十年代时,很多父母辈还吃玉米饼子,让孩子吃馒头。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相信莫言说的是真的,但那时极少数,不代表不存在。CCTV节目就有描述,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衣足饭饱的幸福。
你们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