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前,你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由张若昀、王阳等人主演的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还没有开播,就被很多人寄予厚望,都希望这部剧能够接档之前的电视剧《狂飙》,成为下一部爆款剧。
如果从这部剧的人员配置来看,好像确实有成为爆款的潜质,首先这部剧的几位主要演员都是实力派,其次这部剧的编剧是著名作家马伯庸先生,凭借这两点,就足够让观众对这部剧充满期待了。
由于这部剧是改编自马伯庸先生的同名作品,下面简单说一下追这部剧之前应该知道的一些事(为了让您有更好的观剧体验,以下内容不含剧透)。
第一:《显微镜下的大明》原著并不是一部悬疑小说
众所周知,这一部《显微镜下的大明》是改编自著名作家马伯庸先生的同名作品,但是原著实际上并不是一部悬疑题材的小说,甚至它都不是一部小说,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历史纪实”,用部分读者的话来说,这是一部“明代的新闻调查”。
书中记录的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并且在原著里面也没有将这件事改编成小说的形式,而是以纪实的方式将整个事件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其中偶尔会有一小部分是作者对这件事及事件关键人物心理的猜测,其他大部分内容则完全是对相关史料的翻译、注解及相关事件的延展。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查找、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对整个事件中的每一处细节所衍生的背景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所以这本书无论是在马伯庸先生的书粉里面,还是在一些明史爱好者中,都收获了大量的好评。
第二:原著里面的张若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个“算呆子”
从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官方发出的预告可以知道,剧中张若昀扮演的帅嘉谟是一个算数天才,但是不擅长与人交际,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这样的人设给人感觉就像最近热播电视剧《三体》里的魏成,每天生活里面除了数学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
但是在原著里面帅嘉谟可不是个简单的“算呆子”,这一点从他写的呈文就可以看出来。
原著中写了帅嘉谟军户出身,但是在文武两道都表现一般,不过却是一个学霸级的数学天才,他对数字天生敏感,也正是因此,他才发现了丝捐稅的问题。
同时他也发现了之前曾有两人就此问题提出过异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提出异议的两个人还莫名身亡。
所以帅嘉谟在决定揭露这件事之前做了充分准备,他写的这封呈文非常严密。
首先帅嘉谟用“府志可证”把这丝捐税件事情定为铁证。
其次他又在统计上耍了小花招,展开感情攻势。
然后他将这件事上升高度,大打政治牌,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均平赋役,纾解民困”确保政治正确。
最后他还贴心的为官府提出了两套解决办法 , 六县按照人丁或者田地分摊。
在上交呈文的时候,他特意交给了有清官之名的海瑞。
由此可见帅嘉谟在这份呈文上花了不少心力,可以说做到了尽善尽美,正是由于他做的太好了,他的对手们才会污蔑他,说他是“讼棍”,所以说书中的帅嘉谟厉害得可不止是算数。
不过在剧改之后,为了增加戏剧性,可能会对帅嘉谟的人设做出一些更改。
第三:明朝时期的“三班六房”
在看这部剧之前,应该简单了解一下明朝府、县的政务执行机构,整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与这些机构有很大关系。
在当时主要政务执行机构是“三班六房”,所谓“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快班,这三班被合称为衙役。
“六房”则分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和工房,分别与朝廷的六部相对应。
一般知府、知县都是流官,干几年后就会被调走,比如在这个故事里面,帅嘉谟的第一篇呈文递交给了海瑞,但没过多久海瑞就调走了,如果海瑞没有被调走,也许事情会是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走向了。
与知府、知县不同,“三班六房”的职位都是由本地官吏把持,他们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既熟悉基层,又掌握专业技能,职务世代相传,自成一个体系,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即使是知府、知县也很难开展工作。
在这个故事里面,由于“六房”中的户房负责相关钱粮,所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剧透,就不详细说明这“三班六部”在这件事情中起到的作用了。
第四:这是马伯庸先生第一次担任编剧
虽然近几年来马伯庸先生的很多小说都被影视化了,比如《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等,但是由马伯庸亲自担任编剧,这还是第一次。
之前很多书粉对马伯庸作品影视化不太看好,有些人认为主要问题就是在于改编为影视剧后,没有了马伯庸的特点,所以这一次由马伯庸亲自担任编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第五:追剧日历
最后说一下大家追剧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追剧日历,这部剧一共有十四集,从2月9日开播,会员首日更新4集,之后每天更新一集。在2月19日时会迎来大结局。
以上就是在追剧《显微镜下的大明》时需要知道的五件事,如果您也对这部剧感兴趣的话,别忘了点击一下关注,等这部剧开播之后,咱们结合原著一起聊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