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手游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厦八成青少年爱玩手游 个别学生甚至严重透支费用

厦门3名初一女生进行了为期45天的课题研究,发现8成青少年喜欢手游

专家表示,家庭和学校教育必须双重,以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手游

厦门晚报(记者林珊李小庆)谈起手机游戏,很多中小学家长都“说多了眼泪”。 据媒体报道,海口一名小学生玩游戏、做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妈妈4万元积蓄。 杭州一个13岁的男孩,被父亲批评沉迷于玩手游,一言不合就跳下楼摔断了腿……类似这样的伤心事屡见不鲜。

近日,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第一年的3名学生历时45天完成了《手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课题研究。 通过对61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超过八成的被调查青少年玩手游,超过四成的青少年玩《王者荣耀》游戏。 问卷显示,不少家长和学生已经清醒认识到手游的不良影响,但部分学生在手游时无法自律,个别学生严重透支相关费用。

案例

原本冷清的饮品店有了游戏主题后学生顾客爆满

上小学四年级了,我喜欢《王者荣耀》游戏。 父母不给他买智能手机,父母睡觉的时候,偷偷拿着妈妈的手机,输入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玩游戏,经常玩到深夜。

西西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作业是“英语配音”。 因为你需要用平板电脑或手机做。 每次,她都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玩手游。

除小学生外,中学生多做手游。 中午放学后,在斗西路、禾祥西路、思明北路附近的饮品店、西洋快餐店,可以看到很多穿着制服、低头挥手玩耍的中学生。

上周四中午12点半左右,记者在斗西路一家咖啡馆里,6名身穿制服的中学生走进店里,找到里面的两张桌子坐下后,从口袋、书包里掏出手机开始玩游戏。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走到柜台前为大家点饮料,其他人继续低头“苦战”。

当天下午1点左右,在思北某西餐厅二楼,记者看到3名穿着制服的中学生拿着手机一边玩游戏一边交流。 记者上前和他们交流,他们中午没回家吃午饭,就在家里给30元的午饭钱。 他们在酒店吃完后来这里玩游戏。

在禾祥西路和斗西路的交汇处,有一家以“王者荣耀”为主题的饮食店。 店里除了柜台和桌子外,还有按摩椅和游戏的大屏幕。 附近的刘老师说,这家饮品店的原老师很冷清,自从换成游戏主题饮品店后,顾客爆满,白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 进店玩游戏需要消费,学生们从午饭钱中省下。 大多数父母午饭给20元-30元,但有些学生只吃了5元一碗面,剩下的钱拿去饮料店消费玩游戏了。

住校生偷偷带手机进学校元包月租给同学玩游戏

小李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剩下的唯一爱好是手游。 李先生的母亲说,孩子性格内向,但玩游戏时就像别人一样,每天有空就玩,经常沉迷其中,所以被父亲扇过一巴掌,父子关系也很紧张。

小陈也是高一学生,同样是“手游控”,经常玩到顾不上喝水。 虽然陈妈妈苦口婆心地劝他,但他依然纹丝不动,只顾着玩手游。 有一次,妈妈生气地在他面前弄坏了手机和电脑。 但这也没能阻止小陈的游戏,他继续去网吧玩。

小刘今年是高二学生,平时上学。 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部分学生偷的话,他会借学生的手机玩,每天包1-2元,每月30元。 周末一回家,刘先生就向妈妈要手机,如果妈妈不给,他就会和妈妈吵架。 有一次,妈妈不让他用手机,他还从楼上的房子里跳了下来,妈妈吓得晕倒在地上。 父子关系因手游问题而紧张。

小郑已经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了,今年高考正在考英语系。 他特意打电话给妈妈给手机充满电,提醒妈妈考试结束后回家玩游戏。

学校对策

严格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高一学生只能用“老人机”

杏南中学对学生的手机限制非常严格。 高中部禁止学生在白天上课时段在教学区内使用手机; 晚上宿舍熄灯后,学生的手机也要集中放入保管箱。 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的时间是每天的吃饭时间段和晚上9点45分到11点。 晚上,老师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听“10点看书”等有益身心健康的节目,尽量少玩手游。

今年的高一学生被要求只能使用“人机计算机”等非智能手机。 该校德育处陈老师表示,今后这项措施将逐步在全校推广。 “学校近几年高考取得巨大进步,与对学生的手机管控措施密不可分。 ”陈老师说。

专家观点

家庭学校要双管齐下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

厦门逸夫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中学语文教师陈泽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说电子游戏能刺激大脑,产生幸福激素。 如果不加控制,持续进行高强度、高频率的刺激,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难获得幸福感,就会逃避现实,沉迷于游戏。

陈泽清表示,家庭教育要防患于未然,学校教育也要重视沟通引导。 陈泽清说,有些父母自己也玩手游,有时还会拿手机等当小孩子的“电子保姆”。 笔者认为,父母要想不让孩子玩游戏,首先要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

家长要当好“安全带”角色用更有意义的事取代手游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者温娟说,一些青少年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视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比这些更有趣的东西。 父母禁止孩子玩游戏时,应该换成更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自主退出游戏。

温娟认为,从小缺乏父母陪伴,容易产生内心的孤独。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如果孩子的“同意需求”“感情需求”等得不到满足,我们会通过手机游戏等进行“补偿”。 孩子变得离不开手机,沉溺于手机游戏等,是“过度补偿”。

温娟建议,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比手机更有意义的玩具和游戏。 例如,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搭积木、读书等,不仅可以让孩子主动放弃手游,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爱好。 否则,一旦孩子沉迷于手游,一味制止,不仅徒劳无益,而且容易让孩子心里产生担忧,越来越神秘地感受到禁绝,甚至会背着父母玩。

“为了放心,也有父母主动让孩子玩手机。 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温娟说,父母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手游的影响,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电脑游戏,而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态度,起到“安全带”的作用,制定和孩子玩手机的规则,严格执行

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良好孩子就不容易沉迷于手游

厦门市怀伶心理咨询中心首席顾问付衍清说,不管什么时代,孩子都有不太想接触的东西,但孩子接触了又着迷。 例如,以前是电视、电脑,现在是手机游戏。

付衍清认为,手机游戏就像虚拟人生,孩子没有现实体验过或者满足过的东西,可以通过游戏来弥补。 再加上青少年不参与社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沉迷。 “这个时候,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付衍清说,上瘾通常来源于缺乏人际关系。 就像心里有个洞一样,需要塞进一些东西,有充实感,否则就会感到空虚感。 “孩子身边都是爱他的人,孩子感到被爱,内心充实,就不会想用东西填满他,也不会沉迷于手机游戏。”

幕后

五年级开始研究课题

博士家长成指导老师

-厦外瑞景分校的三名女生进行课题研究,调查手游对青少年的影响。

本学期开学之初,厦外瑞景分校老师招收学生研究性课题,初一学生连芷宁提出想调查手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找来隔壁班的杨瑾语与李恩琪合作。

10月21日至12月4日的45天内,3名女学生分析并协助完成了数百份问卷,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了该课题研究。

记者林珊

设计两套调查问卷研究腾讯财务报表

芷宁的父亲是博士,也是厦大客座教授。 她提出课题研究的主题后,向父亲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认为,芷宁和恩琪小学时有过两次研究性学习,初步具备了研究能力。 除了校内辅导老师刘晓晓外,他自己也可以成为校外辅导老师。

5人组成科研QQ小组,连任邀请市图书馆馆员进入校园,教学生如何查阅相关文献。 通过网络发现,3名女性参考了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有很多数据没有支撑。 因此,她们决定从2048/">问卷调查入手,从家长(老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利用软件制作两套独立的问卷。

在问卷发布阶段,三人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在课上统一发布,部分同学通过电脑完成。 同时,她们借助同学、家长的力量,将问卷广泛发放。 在等待回收问卷的过程中,连任下载了腾讯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的财务报表,并分别分发给三个人,教他们如何从数百页财务报表中寻找重要数据。

收到613份有效问卷分析讨论后写成论文

12月4日,她们最终回收了613份有效问卷。 其中,家长(教师) 311件,学生302件。 当天,3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分析问卷结果,讨论了3个小时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结合腾讯公司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学生和家长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对青少年的影响,但家长更不安。 最后,她们在文章中建议,学校、家庭、网络公司等要通过一系列措施,防止学生沉迷于手。

三人得出结论后,连任指导如何规范撰写研究性论文,包括字体大小、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要求等论文要素。 随后,连任根据孩子们的文章,花了两个小时帮他们润色,总结了7000多字的论文。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作为老师和家长,善于引导和探索孩子,在她们能力不够的地方,我也乐意帮助她们。 ”连任说。

曾为了课题研究自行联系厦大博导来指导

芷宁和李恩琪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环保除虫我能行》和《酵素施肥真神奇》获得厦门市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工作展示一等奖。

其中,《酵素施肥真神奇》是六年级学生制作的。 当时,连芷宁从网上发现了厦大化学教授的相关研究。 后来,她联系厦大后,才知道教授不在厦大。 但连芷宁也没有放弃,她打电话到相关办公室,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卢英华取得联系,想去卢教授的实验室参观。

卢教授欣然应她的请求,邀请了几个小学生到厦大参观实验室上课。 连任者表示,卢教授从古代酿酒发酵开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传授酶的相关知识,并逐一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在百忙之中花了一下午为小学生们上课,真的很感动。 ”连任说。

小学时有两次研究性学习成功的经验,连芷宁对课题研究感兴趣。 “我很享受研究过程。 ”她说。

手游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