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戏曲在山东莱西真热

戏曲在山东莱西真热

近日,在山东省莱西市第18届戏迷票友大赛上,巧笑嫣然,水袖摇曳,选手唱念做打有板有眼,唱腔婉转,各展其能。《红嫂》《李二嫂改嫁》《锁麟囊》《铡美案》等经典唱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比赛现场成为一场“戏曲嘉年华”。

戏迷捧红了莱西的戏迷票友大赛

79岁的店埠镇桃花乡艺术团的老戏迷张子欣,连续几年参加莱西市戏迷票友大赛,每次都止步于预赛,但他痴心不改,刻苦学习,一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终于在今年的莱西市第18届戏迷票友大赛上荣获一等奖。他高兴地向亲朋好友分享自己胜利的喜悦。无独有偶,同为这个艺术团的热心票友崔元萍曾经获得大赛二等奖,这是她个人履历上获得的最高奖项。

正是这些戏迷捧红了“18岁”的莱西戏迷票友大赛。莱西市文化馆馆长张冉冉说:“戏迷票友每场大赛犹如年轮般镌刻出戏曲文化事业的成长痕迹,回顾走过的路程,有苦、有酸、有甜,但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能风雨兼程。”

大赛凝聚着组织者的智慧和汗水

今年,获得戏迷票友大赛京剧组第一名的林建华说:“从2005年我就开始观看我市的戏迷票友大赛,这18届每次都不落,尽管也参加过比赛,但成绩不理想。今年,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京剧票友姜玉志也表示:“没有市文旅部门的培养,我万万不可能跻身华东六省一市京剧票友十佳行列。”

的确,由于缺乏专业训练,戏迷票友普遍存在着演唱水平低的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准,莱西市文旅部门着实动了一番脑筋。莱西市文化馆从2005年开始邀请多位专家到莱西开设戏曲讲堂,在月湖广场、人民广场等城区广场建立文化队伍培训辅导点100余个。文化馆先后邀请坠琴演奏家马常委,国家一级演员胡静华,青岛市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荣镇、张秀晶,一级演奏员王惠文、张良君,莱西籍作曲家丁博民及青岛市民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乐芬,即墨文化馆的专业演员任明明等前来演出和示范指导,有力地提高了戏迷的演唱水平。

2010年11月,年届八旬的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应邀到莱西为广大戏迷进行了为期3天的授课,他深为莱西浓厚的戏曲氛围所感动,当即收下包括戏迷票友在内的3名徒弟。

莱西市吕剧团发挥专业优势,手把手地教给戏迷俱乐部提高唱念做打的水平。2006年大年初一,剧团负责人带着乐队到店埠镇前寨村指导戏迷排练小吕剧《借媳妇》。这出小戏在青岛市首届“大地欢歌”庄户剧团调演汇报中,获优秀表演奖。近些年,作为市剧协主席的莱西市吕剧团团长王振刚,积极倡导举办了十几期吕剧演唱培训班,从化装到身段一点一滴地给大家做示范,深受戏迷票友好评。

学戏,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莱西很多人是在四五十岁以后才开始学戏的。2011年,李岱江在莱西市图书馆讲课时,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连续3天一节不落地听完了讲座,课后还积极向老师请教,李岱江很受感动,不厌其烦地给她做讲解,还亲切地称她为“老大姐”。这正是应了那句话:学习,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2009年,莱西市举办戏迷票友培训班,孙受镇的刘文信前来报名,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问:“您今年高寿?”老人答道:“80岁。”“您知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要达到像模像样表演的水平,那时您就90岁了。”老人笑一笑,很幽默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戏,10年后就能变成70岁吗?”说完大家都笑了,人们在笑声中,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

浓浓的戏曲氛围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2005年以来,每场大赛都有青少年报名。曾经获得一等奖的张红果、张玉、张志佐、王乃学、韩乃秋等,初次参赛时也在30岁左右。莱西很多民办艺校都开设了戏曲班,有京剧、吕剧,还有越剧、黄梅戏,连续几届都组织小学生参加大赛,有的艺校培养的小学生还到央视戏曲频道展示了才艺。双华舞蹈艺校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激发少年儿童学习国粹、省粹的兴趣,目的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

永不撤离的庄户剧团

莱西市不仅仅靠专业剧团送戏下乡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更主要的是靠培养一个个永不撤离的庄户剧团,支撑群众戏曲的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锦绣天华演出公司、院上民间演唱团、沽河头吕剧团、夕阳红艺术团、京君艺术团、桃花乡艺术团等业余剧团已经成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骨干力量。

2019年,桃花乡艺术团文明实践站成立大会上,莱西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旅局和店埠镇相关负责人到场讲话、揭牌,体现了对群众戏曲活动的重视。

锦绣天华演出公司先后排练了《小姑贤》《小姑不贤》《三女拜寿》《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江姐》等古装戏和现代戏,自编自演了大型现代吕剧《玉兰花香》,讴歌“莱西经验”,深受群众喜爱。2021年他们邀请莱阳、招远、莱西3个县市的专业剧团同台演出,助力莱西乡村游。2022年,小吕剧《一粒米》参加全国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是全省唯一进京演出的的单位。

“戏曲艺术与城市文化是融合共生的,戏曲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应当鼓励推出具有戏曲艺术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沉浸式体验场景和主题旅游线路,鼓励合理利用戏曲艺术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这样才能培养熏陶更多年轻的戏曲工作者和受众,戏曲保护传承才能永葆活力……”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王华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