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赫尔佐格新著聚焦最后的二战士兵,忧心当代人阅读得越来越少

今年九月即将迎来八十大寿的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已凭借其大胆创新、奇思妙想的作品蜚声国际影坛,也是公认的德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旗手之一。

《微光世界》书影

长期以来,相比作品本身,赫尔佐格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恐怕还是他拍片时付诸的无限勇气以及影片制作过程中诞生的种种奇闻轶事。比如,为拍摄《陆上行舟》而真的将一艘轮船拖上山丘,为拍摄纪录片《苏弗雷火山》而险些死于火山爆发,在拍摄《玻璃精灵》时催眠了全体演员,为《灰熊人》做采访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枪击,以及为鼓励后辈导演而煮熟了自己的皮鞋并且公开下咽等。

赫尔佐格在美剧《曼达洛人》中

《冰雪纪行》书影

《征服徒劳》书影

“说到虚构,大部分人都觉得小野田几十年只是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十分悲哀。但我倒觉得这也并不一定有多悲剧。甚至,我怀疑其实他那三十年里,过得还挺充实的。而且,我在《微光世界》里也写到了,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还不光光是小野田的虚构生活,我感兴趣的还在于,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差不多过的也都是一种虚构的人生,一种受限于各自文化框框的人生。”

《小野田的丛林万夜》书影

就在去年,法国导演阿图·阿拉里的剧情长片《小野田的丛林万夜》(Onoda, 10 000 Nights in the Jungle)问世。虽然最终也没能将小野田的故事拍成电影,但想必赫尔佐格并不会觉得遗憾。一直以来,他都以电影闻名于世,但如今却觉得:“我的那些电影就像是我在外面的各种旅行,而我的文字作品,那才是我的家。”赫尔佐格说他相信,包括《微光世界》在内,他的文字作品,会拥有比他电影更长久的生命力。“但我自己说的也不一定都对,事实上,我还是经常判断错误的。”

赫尔佐格曾不止一次地指出:电影是一种管道,通过它能让我们对自己身上原本最不了解的真相——包括我们的梦和噩梦——有所领悟。相对的,文学触及的则是我们自己身上常常连自己都不知道其存在的某种更深层的自我,或者说是我们对于诗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