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什么样的爸爸才是好爸爸?
在《朗读者》第三季节目中,讲述了野生动物保护者潘文石与女儿之间的父女情。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什么样的爸爸算好爸爸?”热烈讨论!
野生动物保护者潘文石常年在野外工作,女儿潘岳从7岁开始就很少见到父亲,但父亲每次带回家的“礼物”——豪猪刺、相思鸟、桦树皮、熊猫粪便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潘岳放弃了高薪工作,追随父亲的脚步走入荒野。潘文石给女儿的爱不是陪伴,但却是独特的。
那么,对于孩子,什么样的爸爸才是好爸爸?
每个孩子对于爸爸的爱其实都是非常渴望的,因为父爱和母爱有所不同。我曾经也问过孩子这个问题,他说:希望爸爸周末能陪他玩,说话时不要那么凶,闲暇之余能多带他出去旅行。虽然孩子说得比较简单,但他的内心需求其实已经表达得非常。
然而现实就是,大多数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其实孩子喜欢和爸爸互动,主要也是因为爱爸爸。当孩子对你连提都不想提时,可以想象你是有多失败了。
好爸爸首先是应该能够经常陪在孩子身边的爸爸一个缺席孩子童年的爸爸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一个好爸爸。父亲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男性不同于女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粗放性的。可能对孩子的悉心照顾没有妈妈那么周到,但是他们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气运动能力等等。
其次好的父亲应该是爱妈妈,爱孩子,爱家庭,孝顺父母的父亲,他能够承担一个作为父亲的家庭责任,可以给家庭带来安全感。
最后一个好父亲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家中应该是有权威性的,应该是让全家人尊敬仰慕的一个地位,能够让孩子产生敬佩的心情,能够以父亲为榜样。
孩子对爸爸最大的渴求就是:爸爸能够带着他疯玩,爸爸还能给他讲天文地理历史英雄故事!这个爸爸最好不那么凶,并且有些逗,下班之后,可以有长长的时间陪伴他!能够上以上几点,这个爸爸就是孩子心中的好爸爸,也差不多是生活中的好爸爸,好丈夫了!
有一位爸爸留言:我看了您一段时间的文章,也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我觉得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已经很多了,可是在我眼里,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讨债鬼,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作业拖拉,盯着他做,越慢,不管他就真的不做了,恨不得天天打他,你说我这样陪着他有啥意思,还不如不在眼前省事,落得个清净。现在很迷茫,不懂怎么办?
谢谢一个有着忧患意识父亲的留言,或许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爸爸都没有耐心陪着孩子,偶尔有时间陪孩子,也会只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样一来情绪就更差了,对孩子的失望之情就会溢于言表,久而久之,彼此都会觉得是折磨,互相责怪成为常态,妻子责怪丈夫,丈夫责怪孩子,孩子责怪妈妈,如此循环,怎么会有好心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有一个极大的可能是大家把陪伴孩子仅仅当成和孩子在一起,而忽略了陪伴质量。仅仅是在一起,前面提到的这些场景也是在一起,但不是好的陪伴,甚至是很不好的陪伴,只会导致猜疑、责难、痛苦的情绪体验。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这里介绍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静心专注”
有的父母确实因为工作非常忙碌,难得有时间陪陪孩子,即使有了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思考打牌、搓麻将的活动,心不在焉,孩子也会感觉到这一点。
陪伴孩子的时候您就一定要放下手机,或者静音,专注静下心来,把心交给你的宝贝,全心投入地去和他一起活动。让孩子感觉你的注意力是完全在他身上的,没有失落感。哪怕只有30分钟或者一小时,也好过你心不在焉地陪他半天,他老是看你打游戏或者刷屏聊天,而你也看到他心不在焉不做作业,彼此都会难受。
所以第一个建议:爸爸要么不陪,陪起来就要静心、专注,陪着孩子玩他喜欢的游戏,最好带有身体运动的,例如跳绳、踢毽子、搭积木等等,边玩边和他聊一些话题,一定会很有效果。
第二个关键词——“ 精准目标”
很多家长只是单纯地带着孩子出去玩,其实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一趟玩下来,可能孩子除了过程中疯狂地开心了一下,没过多久就渐渐淡忘了。都是玩,区别就是有无预定的目标。比如你要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可以事先准备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先给孩子看,让他们去实地找一找图片上的那个景点在哪。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参与,更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此外家长也可以结合目的性活动。如配合“衣服”这一主题,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逛一次商场,让他们发现衣服在款式、面料、性别、年龄上的不同。回到家里再和孩子一起用报纸、塑料袋……制作一件衣服,让他们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跑来跑去,孩子一定很开心。这样的方法既巧妙地丰富了孩子相关的主题知识,又让他爱上了做手工。
第三个关键词——“随机生成”
上面提到的是有目的地陪护孩子,那么“随机教育”也是家长陪护孩子时不可忽视的又一关键词。“随机教育”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情景,就借助和利用这些情景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让他在此情景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家长要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间,变成愉快高效的价值时间,变成进行随机教育的有利时机。
当然随机教育也要看场合的、讲时机的。比如:家长可以在卧室里告诉孩子要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要讲卫生、饭前要洗手,吃饭的时候要讲文明,不出大声、不撒饭粒……有一种说法:“不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猴子的故事。”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画书上的猴子,肯定不如在动物园里讲效果更好。相反,在动物园里给孩子讲卧室里的秩序、饭桌上的规矩,也和当时的情景不符。
另外,有一些家长会带孩子去参加朋友的聚会,不过孩子在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关注的,或者不自觉地被大人排除在谈话之外。此时,家长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进来,或者让他去照顾比他小的同伴,或者让他去帮着和服务员沟通……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年轻父母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工作生活都非常繁忙,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是很不容易的。
孩子更需要的是朋友式的教育,而不是管理式的教育。假如家长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在边上的监视者,看到的都是不足之处,那么就把自己和孩子对立起来了。
深刻领会给您建议的这三个关键词,一定会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而不是仅仅坐在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