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评剧”再现《花为媒》《良宵》月底开演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我是张不开嘴我是跟不上溜,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1995年 小品《如此包装》
还记得1995年央视春晚上赵丽蓉的小品《如此包装》吗?小品中的这个唱段其实出自经典评剧《花为媒》,赵丽蓉就这样穿着前卫的铆钉黑马甲,把评剧以Rap说唱的形式介绍给亿万电视观众。
《刘巧儿》《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中赵丽蓉角色
新凤霞、赵丽蓉合作经典评剧《花为媒》
作为中国评剧院的前辈艺术家,赵丽蓉从解放初期就开始了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长期合作,一辈子甘当绿叶,是新凤霞最要好的闺蜜。赵丽蓉虽已去世22年之久,但她的音容笑貌以及她留下的经典艺术形象仍旧留在观众们的心中。
9月22日,中国评剧院将携《花为媒》全剧来汉,亮相 湖北戏曲艺术中心(首义剧场) ,为江城观众再现当年新凤霞和赵丽蓉合作的经典画面;23日则上演根据经典名剧《马寡妇开店》整理改编的《良宵》,让喜欢评剧的观众一饱眼福。
此次来汉,《花为媒》中张五可的扮演者王丽京说,“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好的作品,一定是在演出中成长、在演出中打磨、在演出中经受观众的检验的,无论是《花为媒》还是《良宵》,之所以成为经典,无外乎这几点——好故事,好音乐,好演员,好唱腔。戏中的人物接地气,观众就像是在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亲切感,才会如此受欢迎。”
敬请期待,9月22日-23日,中国评剧院的艺术家们给我们带来的经典好戏。
《花为媒》是评剧创始人成兆先生根据《聊斋》故事改编而成,因其一夫二妻的结局使得该剧多年辍演,后经重新加工整理,增添了贾俊英这位新角色,最后两对佳偶如愿以偿,这一关键性的改变救活了这出传统好戏。
剧情简介
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上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生爱慕之心,李月娥去后,王思念表姐而得病。俊卿之母托媒人阮妈去李家说亲。但月娥之父受血统之说的影响,坚持姑表不能结亲。俊卿病势沉重,王母爱子心切,托阮妈另说别家之女。张家有女名五可,才貌双全,阮妈前往说亲,一说即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李月娥,不允张家亲事。王母急于娶媳冲喜,与阮妈设计去张家花园相亲,王俊卿坚决不去。无奈,乃请俊卿的表兄贾俊英去张家花园代替相亲。亲事己成,定期迎娶。李月娥闻知王俊卿将娶张家之女,甚是悲痛,欲死不生。李母疼爱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用了二大妈冒名送女之计,抢先送李月娥至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张五可花轿到门,闯入洞房质问。阮妈正在为难,一眼看见贾俊英,乃将俊英扯入洞房,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演员表
王丽京 饰 张五可
李妮 饰 阮妈
卞苓玉 饰 李月娥
张国强 饰 贾俊英
郑祥振 饰 王俊卿
杜志刚 饰 李茂林
陈 欣 饰 王 氏
齐天一 饰 二大娘
沈金伟 饰 王少安
马 月 饰 张翠娥
逯安斌 饰 张 鹏
高思佳 饰 孙 氏
姚 斌 饰 青 春
《良宵》是中国评剧院对白派经典名剧《马寡妇开店》的深度挖掘和整理,虽脱胎于《马寡妇开店》,却并不是简单地“旧瓶装新酒”,而是一次立足传统的再创造。该剧文本上删繁就简,将原先跨度近二十年的戏压缩在一个夜晚,充分展示男女主人公由四目相视、怦然心动到心意相通,两情缱绻,为爱情不顾名利、相爱相携的情感转变过程。
剧情简介
李秀茹青春丧偶,以开店维持生计。她的生活是灰色的,心也是灰色的。
青年士子狄仁杰进京赶考,入住店中。朗朗的读书声像一缕春风,染绿了李秀茹死灰的心境。她进而发现这个青年士子竟与自己的丈夫有几分相像。她热情地送去饭菜。老仆人则视她为祸水,千方百计把她请出了房间。
李秀茹回到往常寂寞的生活里,发现她对狄仁杰好感渐生。她惧怕这种感觉,希望丈夫的亡魂能像往常一样帮她克服寂寞。结果亡魂未至,狄仁杰却闯入她的梦中。爱情一下子燃烧起来,李秀茹勇敢地去向她心爱的人表白感情。不想狄仁杰却劝说她遵从封建伦理。两个人分开了。狄仁杰却又在梦中见到了这个美丽的寡妇,他发现他爱上了她。这让毫无恋爱经验的青年人惊慌失措,他不辞而别,逃出了旅店。但分离有时候反倒更能让人辩明真相。李秀茹在痛苦的思辨中,明确了自己感情的正当性,同时也看清了狄仁杰的真心。坚信狄仁杰一定会回来。而逃跑途中的狄仁杰则从双飞的雎鸠得到启发,他服从心灵的召唤,在大雨中返回旅店。
于是这场偶然的邂逅,让爱情化为洪水滔滔,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演员表
王 平 饰 李秀茹
郑祥振 饰 狄仁杰
杜志刚 饰 段 伯
涂振龙 饰 店小二
姚 斌 饰 雎 鸠
中国评剧院
中国评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建院以来,剧院曾拥有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小白玉霜、新凤霞、马泰、谷文月等,演出了《秦香莲》《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等剧目。中国评剧院成立于1955年,是文化部领导下的艺术团体。她的前身是1953年组建的隶属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评剧团。中国评剧院建院方针为:“以演现代戏为主的示范性剧院,同时上演新编历史剧和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戏”。1958年中国评剧院划归北京市。
五十年来,在建院方针的指导下,中国评剧院恢复整理和创作了300多出优秀现代戏及传统剧目,其中有20多部剧目和80多位演职员先后获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多个奖项。《杨三姐告状》《 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金沙江畔》《高山下的花环》《评剧皇后》《黑头与四大名旦》等剧深受观众喜爱。造就了一代优秀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花月仙、李忆兰、魏荣元、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陈少舫、赵丽蓉、张少华等。形成一支以胡沙、贺飞、张玮、苏丹、张尧(张垚)为代表的创作能力极强的艺术创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