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续前行》:所谓的同情心,不过是上流社会的假意虚情
评价费里尼的时候,如果抛开他所指导的电影时候的先锋技法而仅仅沉浸在某些镜头之中,那肯定是顾此失彼的。费里尼作为欧洲电影新浪潮导演,他不仅仅代表的是某一种电影技法上的革新,同时代表着电影内容上的侧重。费里尼兼具了新浪潮导演的先锋性,同时具备普遍的人文关怀。他将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不断地发掘出来小人物的悲喜离合以及这种情感的基础(大时代背景)。能很好地将这种情感展现给观众,这才是费里尼完整的形象。
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它是评价费里尼的时候,绕不开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并不局限于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来源于作品的呈现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故事,如何讲故事。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之下,本片呈现给我们的多是知道了如何讲故事的费里尼,带着观众如何进入到自己的世界。这是本片除了内容展现之外,另一个闪光点,也正是因为这个闪光点,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才能被更多的人奉为经典。
《船续前行》的表意就是船继续开,我们所能理解的表意之下,一定是有什么事情阻止了这条船的前行,等到这件事情结束后,船才会继续前行。这其实就是本片的主旨。一战前期,欧洲的一群贵族为了护送一位女歌唱家的骨灰回乡,他们乘坐一条邮轮开始了航行。而一位记者,化身旁白,带着观众一起参观了这条邮轮,且为观众全方位展现了这条邮轮。
但是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邮轮航行到了海上却遇见了一群难民,在大家将难民救上来之后,却不得不面对追击他们的军舰的对峙。危急时刻,两条船达成了协议,难民得以获救,然而最终却因为难民与军舰的新一轮的冲突,邮轮最后沉没。故事也适时的结束了。
费里尼的这部电影展现的内容依旧是上流社会的人的虚伪,这种虚伪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且面对比自己低级的阶层时候的所展现出来的表面上的同情心。然而当真正的危险到来的时候,这种同情心就会不复存在。费里尼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虚伪刺穿,然后展现给大家看。
《船续前行》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往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多用的是第三人称,也可以称为是上帝视角,在这个视角之下,电影中的故事仿佛是一个可以被自己全方位操控的沙盘。而我们自己的视角因为是全方位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没有参与感。
好一点的电影人可以通过视听语言来拉近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将这种参与感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交还给观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能设身处地的感觉一下电影中的大环境,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电影中人们的心理活动或者是电影主题。而费里尼在本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手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定律。
费里尼用一种旁白和第一人称视角来增强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本片的主人公,记者的视角来身临其境的看一看船上的各色人种,且通过这种观看,一定意义上能快速地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而费里尼的视角调整并不仅仅是第一人称,他用记者的视角慢慢地将这种第一人称全部投射在记者这个角色身上,然后跟随着剧情的发展,让这种融合逐渐的越来越深,最后,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又成功地将这种融合慢慢的恢复到之前的形态。
费里尼的这种手法总结起来就是,融合,体验,分离。他通过这种融合,体验,分离的手法,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到影片的所有情景当中,然后跟随着当事人充分的体验影片的主题,等到了电影结束的时候,又成功地将观众与电影本身分离开来。从而达到了让观众充分地感受电影本身的魅力,但却能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完整地抽身出来。这一点才是本片之所以经典的核心。
时至今日,我们在对待一部电影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将目中集中在了故事这一永恒的主题之上,讲好一个故事,似乎成为了电影的第一要素,然而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它却不仅仅是故事的集合体,讲好故事固然重要,但要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你所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是你所讲的故事,这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费里尼的这种融合方式,让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失,且在影片结束之后,这种距离感又会重新回来,这样的带者观众欣赏一部电影的方法毫无疑问是创新的。费里尼之所以是费里尼,因为他做了一些之前没人做过的事情,并给出了正确的途径。想来,这种开创性确实难以让人折服。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