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双修是什么意思啊,道家追求“性命双修”,它究竟是什么?常人也能用到

文段宏刚

中国道家思想中有“性命双修”的著名术语,属于道家“内丹修炼术”的修养理论和修行方法,也是道家区别于儒家和佛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道家的人通常用这种方法修身养性。

什么是“生命双重修理”?

一句话,对身心进行全面修炼,让身体和精神达到至高无上的完美境界。

多么完美的领域啊? 道家说,达到“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将自己升华为自然的一部分,天道与自我合一。

在道家眼中,世间万物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宇宙与人一气呵成,人通过自己的精气神沟通着与宇宙万物的联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指,我不是独立的“我”,“我”单枪匹马地活动全身,会影响“我”以外的其他东西。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命双修”中“性”和“命”的具体含义,实际上可以从它们造字的方式中看出。

“性”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由“心”和“生”两个单词组合而成。 之后,随着汉字的简化,左边的“心”字变成了“纵心横”,从此写法固定下来了。

在《说文解字》中,“性”字是这样解释的。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字根竖着“生”,表示人自然萌发或天生的欲望。

道家哲学借用“性”字的本义,加以补充,尤指人的心性、秉性、性格、思想、意识、精神、意志等抽象事物。

“命”字与《说文解字》相对应,甲骨文写法与“令”字相同,本义指的是发号施令、号令的抽象事物。 之后,进化成了“大命、天命”的意思。 也就是说,是上天向人类发出号令的命令。 后来,“天命”引出了“命运”的意义,而命运又引出了生命、寿命、身体、肉体、物质等的意义。

道家哲学借用“命”字派生的含义,尤指人的可见生命体。

“命双修”合为内外兼修,是修身养性相统一,完成形体与精气神的双重修炼,一动不动,“动”动,“静”神。 对某些生命体来说,“有气对人有益,不经意对尸体有益”。 所以,身体必须要有勇气。 没有意识的话离不开身体。 刚强则神强,神强则精,精炼精气,如此往复,便成了路的大境。

很多人对道家思想抱有偏见,认为道家人是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闲云野鹤般的人,其实不然。

道家哲学中有一句与“生命双修”相似的话:“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也就是说,在处世观上道家是出人头地和入世并行的。

养德,外在修德,是德的形成和涵养。 内功、内修,是心性的磨炼和升华。

重视个人“以德养德”和“内功”还不行,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才有完成修道的意义。

具体来说,修道者必须始终保持善心,将自己的善心用于实际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积德。 道家说,可以“积德成仙”。

在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功利心和执着心,在无心、无欲的状态下进行。 像“水利于万物而不争”一样进行,不求任何回报。 让善行成为习惯,每天做,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个人的内功和外功每天精益求精,达到修行的目的。

道家对“命”的看法,与某些学说思想完全相反。

有些学说思想认为,人的寿命都是由天定的,生死由命定,富贵在天。 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常见,古籍《西升经》载于《“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道家强调只要不断修炼,对于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不,要顺应自然,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最终达到大境界。

道家思想与其他宗教思想的最大区别,或最大优势,道家“乐生轻死”认为人生难得。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容易。 人活着是快乐的事,死亡给人带来痛苦。 要活出人生,就要追求全力以赴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人生,把身心健康、寿终正寝、长生不老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今生不将此身度,待将何日度此身”。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很多人,努力寻求长生不老。 他们既有道家的,也有平民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徽宗、明世宗、雍正等帝王将相。 因为活着的诱惑太大了,背叛生命是原罪。

将“生命双修”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现它对现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远远超出道家哲学的范畴,在中医、保健、养生、体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个人来说,“冒着生命危险”是促进个人心灵和身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真正成熟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饱满的精气,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在性格、思想、心性等方面都非常成熟,对一切事物都能娇惯、得到、得到,面对不利的环境,也只能勉强自己

双修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