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首位升任导演的武术指导,提携过惠英红等人,一生只拍一类电影

在中国影坛曾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洪拳正宗,也是黄飞鸿的嫡系传人,投身影圈之后参与过多达四百余部功夫电影的拍摄。

然而和一般功夫片导演和武指不同的是,他拍电影的目的始终都以发扬中国武术作为宗旨,正因如此,外界也将他誉为是功夫片里“最后的武学宗师”,他就是刘家良师傅。

刘家良1934年出生于广东广州,9岁起跟随开设武馆的父亲刘湛习武,而刘湛的师傅正是黄飞鸿的弟子林世荣,即“猪肉荣”。

15岁时,刘家良举家搬到香港居住,次年他便跟随父亲进入了电影界,最早曾参与过几十部关德兴版《黄飞鸿》的武师及特约演员工作。

六十年代初,刘家良受邀和打小便认识的唐佳组成拍档,一同为电影《南龙北凤》担任武打设计,几年后凭借《云海玉弓缘》中的威亚技术而一举成名。

此后他和唐佳一同获得邵氏公司重金礼聘并开始成为张彻导演的“左膀右臂”,像《边城三侠》、《大刺客》,《马永贞》、《独臂刀》、《刺马》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就是出自两人之手。

1975年,刘家良决定正式单飞并向导演界迈进,也因此成为影史首位升级为导演的武术指导,其首作《神打》凭借对“神打”功夫中看不中用的讽刺,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

之后,他又在正统功夫片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接连拍出了讲述少年黄飞鸿故事的《陆阿采与黄飞鸿》、《武馆》,以及描写洪文定为父报仇的《洪熙官》等多部叫座又叫好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武馆》还影响了后来的《醉拳》等一批以少年黄飞鸿为题的作品。

而诞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疯猴》《十八般武艺》《长辈》等等,更是一举奠定了刘家良在邵氏的“第一功夫片导演”的地位。

而《少林三十六房》以及《中华丈夫》,更成为刘家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前者通过大量篇幅展现了主角的练功过程,其精细程度无不令人叹服,后者则是刘家良本人最为满意的一部电影,不仅探讨了中日武学的差别,还为观众科普了大量的兵器武种,进而道出了“武术中比胜败更重要的是修养和精神”的主题,最后,这两部作品还分别夺得了亚洲电影节最佳动作效果奖和最佳国际功夫片奖。

1986年,刘家良拍完由李连杰主演的《南北少林》之后离开邵氏,后与新艺城影业签约开始转拍《老虎出更》、《老虎出更2》、《新最佳拍档》等时装动作片,但依然不改“功夫良”之本色。1994年,嘉禾促成他与成龙合作年度大戏《醉拳2》,尽管在拍摄途中两人产生意见分歧,但影片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刘家良的倾力指导,因此最后他也和成家班一同荣获金马奖以及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

新千年之后,刘家良为了试图重振传统功夫片的辉煌,于2003年再次上阵导演《醉马骝》,影片其实有一定的水准,可束手无措此时的功夫片已经走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进而导致该片最后反响平平。此后,刘家良急剧减产,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是徐克执导的《七剑》。

尽管如此,但刘家良对功夫片做出的贡献却无法磨灭,为了表彰刘家良,2010年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别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没想到3年之后的1月25号,他却因为患上血病离世,终年79岁。

纵观刘家良一生,他不仅将硬桥硬马的洪拳功夫片在当时带向了一个黄金时期,还提携过众多“弟子”,像义弟刘家辉、亲弟弟刘家荣、麦德罗、候耀宗、汪禹都是通过出演刘家良的电影而成名于影坛,更是将惠英红推上了金像影后的宝座。

而刘家良作品也有着贯穿始终的鲜明特色,一,其向来展现出的都是功夫学问与武德精神,并主张将功夫与生活融为一体;二,强调习武之人定要尊师重道,不可忤逆;三,坚持拍摄真功夫,大力弘扬岭南武学文化,并以此作为其作品的最主要核心。因此将他称为影坛“最后的武学宗师”,可谓实至名归。

虽然斯人已逝,但刘家良留下的功夫片,每一部都可以堪称是研究洪拳的教科书,亦会成为观众永远的光影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