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路遥亲自续写《人生》……
正在播出的年代剧《人生之路》,热度和口碑出现明显背离。不少观众在观剧时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这还是路遥的《人生》故事吗?答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说它“是”,是因为在这部剧的前20集里,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大体上来自小说《人生》。说它“不是”,是因为从21集起,也就是高加林丢失工作和爱情后,几位主要人物都还在,但故事情节已经是全新续写的了,所以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标明“部分素材来自路遥《人生》”。
续写经典从来都是件挺难的事。不要说别人“狗尾续貂”有难度,即便是本人续写自己的旧作也有很大压力。路遥生前对《人生》就留下了“并非结局”的活口,他本人也曾动过亲自续写的念头,但并未付诸实施。除了小说故事在年代上已与作者相距太近不大好继续铺展,原作的巨大成功以及相对独立、完整的结构,肯定会让包括原作者在内的续写者三思。路遥自己不续写原作,不意味着后人也必须那样做。
回头看,小说《人生》面世已有40年时间。这40年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了后人以巨大的想象和再创作空间。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全新演绎能受到相当程度的热捧,说明了原作的非凡魅力未因岁月流转而消减,也说明人们对“高加林”们当年的痛苦和迷茫仍然感同身受,对黄土高原上这群年轻人的命运仍然念兹在兹。这也说明,续写《人生》并非一无是处。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人生之路》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综合起来看,这其中既有某些故事情节改编有欠合理的因素,也有个别主要演员的表演不尽符合观众预期的因素。但这些还都是技术细节上的争论,实践中也可以加以改进。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人出于对经典之作的崇敬、爱护,不赞成剧本对高加林等人在“后《人生》时期”作出全新的命运安排。这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值得商榷。
高加林那一代年轻人,有想法、肯上进,具有走出大山、飞得更高的强烈进取心。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离开家乡去追求美好生活将是大概率的事情。而在中国近40年的发展变迁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两翼齐飞,为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本人和家庭的命运。换句话说,变动的时代为“高加林们 ”提供了人生发展的诸多可能,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一生固守家园、对外部世界无动于衷。电视剧为“高加林们 ”的人生之路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不是唯一的可能。
如果路遥现在还活着,由他亲自续写《人生》会怎样?相信他也会基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来设置情节、布局人物,而不可能脱离现实进行纯粹的文学想象。路遥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除了《人生》,他还写有另一部现实主义名作《平凡的世界》。有意思的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结尾同样留有悬念,有读者至今还在讨论孙少平的爱情天平究竟会倒向何人。如果今天有人续写《平凡的世界》,那也只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进行二次创作。
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对那些基于现实主义土壤的合理想象、严谨改编,我们不妨报以鼓励和期待。经典之作不仅可以续写,也应该允许不完美的尝试、不成功的探索。我们没有必要让“高加林们 ”的命运永远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但愿随着《人生之路》剧情进入“下半场”,观众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多一些宽容、少一点纠结。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 左中甫
编辑:李璞
️将我设为“星标”,获取第一手江苏资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