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导演不服,观众不忿,综艺里的影评人怎么老“招骂”?

才播两期,爱奇艺的导演创制真人秀《开拍吧》就已火药味十足。

听到这句评价后,导演易小星双眼望天,目露不解之色,还在采访环节中反击:“谁能规定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谁说小品就不能是电影,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电影…”并列举出一系列形式各异的影史经典。

点评环节过后,几位影评人给出分数,随即又改分,本就不算高的分数再度下降。

两档节目的共同之处是,导演还未选拔出来,但影评人已经被观众打上了“故作高深”“狂妄自大”“高高在上”的标签,完全抢走了导演的风头。

易小星在《开拍吧》播出前的路演中说:“以前还挺崇拜影评人,但通过参加这个节目,我以后不会再迷信影评人说的话了。”

何至于此?

相比之下,观众自然更愿意帮导演。

易小星的《谁拿了我的外卖》和沙漠的《刹车》风格截然不同,分别有自己的固定受众。既然导演都无法使所有人满意,那么影评人又怎能让所有观众听从自己的“引导”呢?

别看有多少人因为这两档节目为导演说话,真到了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标准甚至比所谓的专业影评人更加苛刻。

那么,问题来了:影评人有必要在这两档节目中存在吗?

往小了说,有必要。事实上,如果不带着对抗情绪看这两档节目,观众能从专业影评人处收获很多。

也有影评人点出它因为“重术轻道”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质,算是找出了症结所在。

同样,沙漠执导的《刹车》让很多人看得过瘾又投入,而影评人所指出的影片中那些容易被观众忽略的细节,让观众对作品的立意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评人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视角,能让观众在嗨过一遍后,进一步得到精神满足。

但往大了说,影评人的存在又可有可无。这就不得不提到两档节目的模式:《导演请指教》形成的是“制片人—导演—影评人—观众”的产业闭环,《开拍吧》也与之相似。

她认为,当电影的制作不再是为导演的艺术个性所引导的艺术创作过程,即便影评人有心,导演有意,在电影艺术的维度中讨论中国电影的未来恐怕都只是清谈。

况且,当下的影评人很难在行业现状下独立于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之外,形成独立品格,建立自己的信誉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