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李兰颂:《自从〈艺术论〉和〈战争与和平〉问世》

【传媒故事类话题】

著名作家张曼菱经微信发给我电影故事片《战争与和平》第一部《安德烈》、第二部《娜塔莎》、第三部《1812年》、第四部《皮埃尔》。附注:编剧: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瓦西里·索洛维约夫 / 列夫·托尔斯泰;导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制片: 苏联;上映日期: 1966-03-14(苏联);片长: 401分钟(英国) / 414分钟(美国) / 422分钟(苏联) / 263分钟(意大利) / 453分钟(阿根廷) / 403分钟(加拿大)。

我立即回复张曼菱说,这个片子好,我十分喜欢。1982年我爸给我的最后两封信就是,一是让我写《丁玲访问记》,那年正月初十我去丁玲家谢她给《李又然散文集》写序;二是让我读《战争与和平》,他称罗曼·罗兰是伟大的安慰者,列夫·托尔斯泰曾为年轻的罗曼·罗兰答疑解惑,也是伟大的安慰者。随即我发给她当年我爸给我那封信的照片。她说,这信的笔迹很洒,收了!父亲写给儿子也是署名字。我父亲也是这样。

该片(即:电影故事片《战争与和平》)改编自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围绕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以贵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 Lyudmila Savelyeva饰)、贵族青年皮埃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Sergei Bondarchuk饰)和安德烈公爵(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Vyacheslav Tikhonov饰)三人的情感故事为线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这部1968年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耗时五年完成,耗资高达5.6亿美元,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剧情电影片,在苏联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片拍摄得到了苏联军方的大力协助,在世界电影史上,本片成为动用临时演员最多的影片之一。这部长达六个半小时的宏伟巨制,以其宏大的场面和史诗般的镜头语言,完美地呈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也极其忠实地再现了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

比较文学,既承认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还非要确认谁是第二名著;既然不可能有世界并列第一名著,又非要在某个文学成就为最高上花费心思?珠峰也是变量,无论南坡北坡;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做比较,文学成就高下要看不同参数——就又不可以列出伯仲,至少不可以绝对比较。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国疆域都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所谓代表着文学代表作占据专属第一位置,绝无可能成为所有语言文学第一名著。

很早就听说海明威青年在西班牙做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者,是一名开救护车的驾驶员;一次负伤落得腿部残疾,就当新闻记者,其间奋发读书,自认为当作家绝超越不过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排名世界第十四名倒有可能。近年听说高行健的创作经验是,他以前包括托尔斯泰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以单一人称写作,作者万能无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他创作,以你我他写,让人物自己说话,故获诺贝尔文学奖。

畅销书排行榜,只要是不作假,以码洋为基准,出版商最高兴。报告文学作家贾宏图序我那本《兰颂特写》时特别指出说:李兰颂的血管里毕竟流着李又然的血。在他和父亲分离的十三年间,父亲给他的“万金家书”即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就是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而这之后的四次见面,则是“面授”和“答辩”。恰在1982年吧,家严写给我的最后两封信,一是催我写《丁玲访问记》,一是催我读《战争与和平》。

一是催我写《丁玲访问记》一事好理解,我刚拜访过丁玲,以谢她为《李又然散文集》所作序言;一是催我读《战争与和平》一事不理解,且一连催两遍,“写了、读了,都写信告诉我”⋯⋯我没想到家严从此终结亲笔写信给众亲友,就此住进医院直到谢世;但他的绝笔写在了1983年7月31日的病榻——我于晨曦透进窗幔的柔光中速写了他双耸的肩头、高挺的鼻梁,额顶的一如胎毛一样的发丝。我儿子出生,也有这一幕。

轮回、轮回,我相信轮回,反对历史虚无;而书呢,何必以历史记录前世,何必以文学憧憬未来⋯⋯啊,伟大的安慰者,家严第一个这样称执师生礼的罗曼·罗兰先生,在怀念先生的文章大半部,写的却是先生的先生,列夫·托尔斯泰。“像守道院一样古朴的巴黎高等师范的教育,突然从远地来的长到三十八张纸的托尔斯泰的回信⋯⋯”(《雪底下的火山——迎接罗曼·罗兰》原载《涛声》1933年7月15日第2卷第27期)。

“伟大的俄罗斯老人无比的仁慈、恳切,详细说明他怎样看艺术。他说:'真的科学及真的艺术的产物,是牺牲的产物,而不是物质利益的产物。'他说:'把人们结合起来的才有价值;为信心而牺牲的艺术家才是可贵的艺术家。真理的呼声的先决条件绝不是爱艺术,却是爱人类。只有充满此种爱的人,才能希望他们永远作为艺术家去做一切值得做的事情。'”罗曼·罗兰写信向列夫·托尔斯泰求教,总得到这伟大的安慰者的安慰。

有作家在延安借阅《安娜·卡列尼娜》见书上为密密麻麻毛泽东批注;最近《博览群书》披露,据载贺子珍、许世友等人,曾将《红楼梦》视作儿女情长乃至“吊膀子”之类的情爱小说,受到过毛泽东的批评和纠正。毛泽东经常劝告干部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好好读《红楼梦》。他曾多次说过 :《三国》《水浒》看三遍尚可,而《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曾说自己“读过十几遍,有的地方还是没看懂”)⋯⋯

我现存《红楼梦》1974版、《水浒传》1975版,均由家严所赐;想必让我读《战争与和平》始出列宁语,他说:“俄国无产阶级要向群众阐明托尔斯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样做不是为了让群众局限于诅咒资本和金钱势力,而是让他们学会在自己的生活和斗争中处处依靠资本主义的技术成就和社会成就,把自己团结成一支社会主义战士的百万大军,去推翻资本主义,去创造一个人民不再贫困、人不再剥削人的新社会。”

后记:

就世界文学名著改编影视作品而言,《战争与和平》更为世界瞩目;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最容易被人与《战争与和平》端出来进行宏观以及微观的一对一比较,而这单纯攀比第一第二毫无实际意义。但,戏曲片除外,十年浩劫后,京剧电影《尤三姐》重映,越剧电影《红楼梦》解禁,那真看得泪人一般;再看丝丝拉拉老片《战争与和平》却不如读原著好。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何尝不是如此,原著的永恒的魅力无限!

《艺术论》及其他——纪念贝多芬诞生250周年时写

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集团‬诗刊‬社‬麾下‬中国‬诗歌‬网‬作者:李‬兰颂 2022年05月30日09:53 浏览:11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

我的父亲早年给他

只是写过七封信

致罗曼·罗兰

原件现存法兰西

国家图书馆手稿部

/

我的父亲晚年给我

最后写的两封信

都催促我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

/

罗曼·罗兰致信

列夫·托尔斯泰

关键在于复信

他称他是他的

伟大的安慰者

/

写《艺术论》及其他的人

严厉地批评一位失聪者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来自弗莱芒语(他的祖父

来自欧洲弗莱芒地区)

/

“他是一个第三流音乐家”

托尔斯泰批评贝多芬

“娱乐性会延误思想进程”

罗曼·罗兰就以法文写信

很快收到托尔斯泰回信

/

这如释重负是与伟大的安慰者邂逅

罗曼·罗兰开始写《贝多芬传》

《弥盖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约翰·克里斯朵夫》《欣悦的灵魂》

都应该是艺术思想史的化身

/

历经一战和二战

人道旗帜和理念

难得有完整图鉴

祖国与世界同步

跨越世纪与千年

/

有追随者终于在法兰西艰辛地找到

11个中国青年写给罗曼·罗兰120多封信

其中有多封信请求译《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复信牺牲在茫茫人海

伟大的安慰者及寄语已再难闻问

/

当下人类灾难史上

最大限度的全面禁足

学校停课不停学

出版社发书单

百家登云课堂讲坛

/

我整理书橱和书架以及父亲的文稿

看一个小提琴手复制的校长老师赠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附总谱)》

当年波恩大学哲学系的学生贝多芬

仍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疫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