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中国人口大省前十名,20省份公布最新人口数据,中国人口格局出现这些变化

截至3月17日,全国至少有20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 广东、山东、河南人口总量前三位的格局没有变化。

去年,广东省新增常住人口60万人,其中外来2.81万人,接近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山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0.02,河南省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58万人。 同期,浙江省增加常住人口72万人,在已发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从疫情中恢复的湖北常住人口为55万人,实现了“恢复”。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地图正在发生变化。 受访者指出,外部环境变化、发展阶段规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月8日,贵州遵义农民工有序排队,乘坐高铁出行。 图/IC photo

广东总量仍第一,浙江一年增加72万人

虽然有些省没有公布2021年的人口数据,但是结合现在公布的状况和经年变化趋势,2021年的中国人口分布地图已经基本明确了。

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继续占据人口总量前五位。 其中,广东省以12684万人持续稳定在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山东省以10169.99万人紧随其后。 广东和山东仍然是只有两个人口突破一亿的省份。

中部人口大省河南以9883万人位居第三,总量未突破1亿大关,比去年(9941万人)减少58万人。

广东、山东、河南人口总量前三位的地区人口结构自2010年以来没有变化。

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去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浙江省,达到72万人。 此后,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 湖北常住人口55万人,居第三位。

除去人口流动的影响,仅从当地出生和死亡导致的自然增长来看,广东以4.52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名第一,增长超过57万人。 山东省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02,逼近“0”增长关口。

在广东省东莞市,工作人员穿着防静电服在工厂工作。 图/IC photo

在“大头”阵营中,已经跨越“0”增长关口、进入负增长的分别是江苏和暂时排名第六的河北。 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21年“由正转负”,江苏为-1.1,河北为-0.43。 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同时,青海省以594万人口总量在目前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最后。 虽然还没有公开数据,但是考虑到前一年的数据和全国平均人口增长,宁夏、青海、西藏继续排在最后三位,人口水平都在千万以下。

去年广东流入人口不足3万,不意味吸引力降低

考虑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时,有必要明确两个概念。 一是上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数量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第二个概念是常住人口的增长,既包括自然增长的人口,也包括从其他地方迁移流入的人口(机械增长),是两者的总和。

常住人口增量减去自然增量,得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移动流入的人口增量,即机器增量。 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的魅力。

截至2021年底,广东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去年增加60万人。 新京报记者在整理1978年以来该省的人口数据后发现,这一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60万人大部分来自自然增长。 2021年,广东出生率9.35,出生规模突破百万。 高出生率支撑着人口自然增长达到57.19万人的水平。

除去自然增加部分,60万人中只有2.81万人是移民流入的人口。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来看,这一增速略高于1983年的2.42万人。

分析历年数据,发现2019年发生了转折。 当时广东省的人口机械性地增加了48万6200人,比2018年的114万2400人减少了一半以上。 从之前的13年,也就是2006年开始,该省外部流入的人口在变动中下降,但规模始终保持在百万人以上。

关于“缩水”的原因,广东省政府还没有说明。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肖金成分析说,中美贸易冲突、当地产业变革是主要原因。

2021年12月27日,广东深圳,第2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与会者参观了展示的营养空间载体。 图/IC photo

肖金成解释说,当中美贸易冲突对沿海地区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企业订单减少,所需劳动力相应减少时,很多人会离开广东回到原处。

同时,广东省近年来持续“转型升级”,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从东南沿海转移,这对广东省人口吸纳有一定影响。

肖金成强调,人口流入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广东吸引力下降,而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表现,高精钢产业的发展对高端人才仍然具有吸引力。

“广东常住人口多数千万人。 这表明广东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吸纳劳动力。 ”肖金成说。

湖北人口一年“回流”60万,属阶段性波动

与广东省的情况相反,去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全部来自人口流入。 据湖北省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湖北省出生人口4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5万人,但常住人口总量增加55万人。 也就是说,湖北省去年通过流动人口超过了60万人。 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这一规模仅次于浙江省。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告诉新京报记者,湖北去年流动人口激增实际上是“回流”。 “2020年受疫情影响,湖北省带走了很多人。 2021年疫情对湖北的影响大幅下降,其他省份可能更为严重。 于是很多人选择留在湖北。 ”

肖金成持同样观点,去年湖北省经济复苏性提高,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生活在长江上游的人不再跨省南下打工,聚集在武汉,比如贵州等周边省份的人也会选择就近在湖北打工“去年流入人口的增加是阶段性的。 ”

他强调,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不能只与前一年相比。 因为年度间有变动,应该从当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化来持续判断倾向。

“后冠状病毒时代”,湖北流入人口的增长会一直持续吗?

肖金成等人在2020年发表的文章《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城镇化效应》中指出,根据其研究,我国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地区,2000-2010年人口流入重心向东北偏移,2010-2015年人口流入重心反而向西偏移。

从2010年开始,“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崛起,部分省际流动人口回流中西部地区”。

2月19日,湖北武汉,高中开学季将至,百万大学生陆续错峰返校。 图/IC photo

肖金成向新京报记者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当地基础设施改善,内需扩大,自然会带来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持续的。 “但是量不是很多,是逐步提高的,并不是一年就能变强。 ”

在湖北生活了很长时间,对这些变化有自己的观察,他意识到“制造业正在回归”。 解释说,中欧班列通行使出口加工企业在中部仍能生存,劳动力成本低于东南沿海。 电商制造业在中部的发展也更有利,“中部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湖北运输半径最高,仓储运输成本更低,湖北荆门很多服装厂都是从广东迁来的。 ”

他认为,随着中西部城市GDP的逐步扩大,企业数量将相应增加,吸纳更多劳动力。

2021年,湖北省GDP 50012.94亿元,同比增长12.9%。 两位数增长率的原因是去年基数极低(-5.0% ),但从总量来看,湖北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比疫情前的2019年超过450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新建一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创近年来新高。 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将帮助湖北留住和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

人口流动状态将趋于平稳,“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2017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中有10.89%来自湖北省,属于广东省流动人口来源地第三大省。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地图正在发生变化。

肖金成做了比喻。 水流动需要落差,落差越大流速越快,随着大致的平衡,落差变小,流速也变慢。

“从2020年到2030年,我们的落差还很大,”肖金成认为。 这包括地区间的成本落差、需求落差等。 但是,随着中西部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的扩大,在为产业转移提供“牵引力”的同时,沿海地区成本上升,为低附加值产业转移提供“推动力”,落差将逐渐缩小。

今后中西部市场也不会一味扩张,必须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低端产业主要有可能向海外转移。 届时,各区域之间的流向将比较稳定。

基于这样的判断,肖金成等人在《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城镇化效应》号中提出,我国各地区净流动概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渐降低,到2030年流动状态将趋于平稳。

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上海对年轻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图/IC photo

也许还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在《大国大城》一书中谈到的问题是,经济不会无限集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集聚度上升到一定阶段就会稳定下来。 这时,中心集聚区的生产要素价格太高,生产者都觉得不需要在大城市附近生产,一些人也觉得不一定要住在大城市。

我们认为,集聚带来的好处不够,劣势显现后,集聚的水平会相应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调节变量是生产要素的价格,集中体现在地价、房价、劳动力工资上。

还强调,增量“缩”并不意味着规模缩小,“经济和人口经过一段时间快速集聚后,集聚速度会减缓,但集聚程度不会下降。”

人口流动状态稳定下来后,人们该去哪里呢?

回答“聚集在城市群”的专家持相同看法。 肖金成分析说,城市群作为一个区域,区域内外存在很大差距,城市群外的人会聚集在城市群内。 我国城市群分布在不同地区,也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国大城》年,也表示“在集聚中取得平衡”。

北京新闻记者姜慧梓

陈静校对吴兴发

中国人口大省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