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乡村爱情12》刘能要给兰娜改姓,赵四:孩子坚决不能跟妈妈姓!

《乡村爱情12》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同时也让人感到十分心酸的情节。

刘能只生了一个女儿刘英,刘英嫁给玉田之后,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随着岁月的变迁,两个老人越来越感觉孤独,你瞅我我瞅你,生活始终少了一点生气。

为了排遣晚年生活的孤独,刘能开动“小诸葛”的头脑,在刘英面前大演苦情戏,提出要从赵四家抱回外孙女兰娜。

后来赵四遇到诈骗,被两个骗子骗走了5000块钱。因为这事,赵四郁郁不可终日,瘫在炕上以为大限将至,还把家里人一一喊过来交代后事。

后来有一天,赵四老婆告诉赵四:“咱家丢人了”——刘英偷去户口本,刘能把“赵兰娜”改成了“刘兰娜”。

听闻此话,“瘫痪在炕”的赵四翻身下炕,穿着一身寿衣气急败坏地直奔刘能家。到了刘能家之后,才知晓一切都是刘能的计策,既治好自己因被骗而得的心病,又顺水推舟改了兰娜的姓。

虽然这是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故事,但内中折射的,却是很现实很无奈的东西。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女儿出嫁之后,父母晚年不得不面对的孤独;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姓氏问题。

姓其实是一个人属性,是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的标志和符号,代表着家庭伦理和社会关系。古人用“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来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足见姓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汉族姓氏,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已经成为中国人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改变。

人类社会在最初的时代,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农耕生产中“异军突起”,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了“父系氏族制”,并流传至今。

孩子跟谁姓,看起来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话题,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子随父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男女平等思想的崛起,孩子跟谁姓,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问题。

这种问题,在二胎时代全面到来的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突出,甚至带来了很多家庭矛盾。2018年初,有一位年轻妈妈要求孩子跟自己姓,遭到丈夫的强烈反对,两人为此闹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要求孩子跟妈妈姓,说到底是追求男女平等的表现。在很多人看来,结婚不再是女性嫁入男性家里,不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是在平等的前提下,与男人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既然平等,孩子自然有权利跟女方姓。

但扎根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子随父姓”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时至今日,甚至还是有很多女性结婚后要冠以丈夫的姓,比如前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

虽然社会在进步,家庭结构和夫妻关系都在发生质的变化,但新的社会关系和家庭伦理的成熟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有重新建立适合现代家庭的伦理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姓氏的问题。

01.先说断,后不乱

婚前,两个人应该充分沟通交流,就婚后孩子跟谁姓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孩子出生后出现不可调和的纷争,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稳定。

这种情况下,终有一方需要妥协。如果都不愿妥协,也不能勉强结婚。

如果女方对孩子跟谁姓比较在意,一定要在婚前明确提出来,因为就目前约定俗成的观念里,默认孩子跟爸爸姓,你不提说,没人知道。如果婚后生下孩子才提出这样的要求,男方一定很难接受。

02.既随父姓,也随母姓

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出现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女儿一旦出嫁后,空巢父母免不了孤独落寞和压抑沮丧。

尤其是深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他们甚至觉得断了自家香火。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跟妈妈姓的外孙子(女)继承香火,无疑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宽慰和希冀。

全面二胎时代已经来临,一个孩子随父姓,一个孩子随母姓,是关于孩子跟谁姓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另外,也可以在孩子的姓名中同时冠以夫妻二人的姓,比如爸爸姓赵,妈妈姓刘,孩子可以叫做赵刘兰娜。

03.择“优”而姓

很显然,用这些姓氏取名字,很难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如果爸爸遇见这些姓,建议以妈妈的姓氏为准,择“优”而姓。

另外,一些大姓比如张、王、刘、李、陈等,取名字的时候很难取出新意,很容易重名,如果妈妈的姓更好听更小众,比如苏、安、黎、慕容、上官等,建议使用妈妈的姓。

在孩子跟谁姓的问题上,永远不会存在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夫妻和双方家庭达成一致意见,谋求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同时,也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因为“姓甚名谁”的争议,毁坏了夫妻感情和家庭和睦。如果一味追求“子随母姓”,则是反男权、伸女权,那又是另外一种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