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李安《饮食男女》:用西方观念,讲述中国式家庭的矛盾与和解

豆瓣上有人评价说这是李安最好的作品,调遣得宜,全无废句。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温文尔雅的气质融入在烟火岁月之中,通过老中青三代的矛盾冲突与和解,写实性的呈现了现代中国式家庭的温馨与微妙。

《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从焉。”台面上讲的是吃,台面下讲的是隶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

影片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魅力,包罗万象,和而不同,保持文化内在的魅力与自信不变主动去适应社会的变迁,包容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

似乎是李安这部片子的灵魂与精神内核所在

一顿饭中蕴含的东方哲学

李安是在好莱坞混得最风生水起的华人导演,他从小生长在东方,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将中国式的儒家思维方式了解的极为深刻而透彻。而同时他又受过西方的教育,成年时期生长在西方,对西方的新思潮与现代观念,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

所以在李安的电影中,我们能清晰而直观的感受到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影子,极为深刻的凸显出新旧交替时代西方观念与东方伦理的碰撞,他的代表作品家庭伦理三部曲都或多或少的带着这样的感觉,尤其是他1994年指导拍摄的《饮食男女》更是把这种感觉发挥到了极致。

《饮食男女》围绕着吃饭和情感两个元素展开,影片一开始就是郎雄扮演的老朱做饭的画面,食物的香气仿佛能透过影片飘出来,甚至有些吃货观众们会觉得看电影看饿了。

电影的主人公老朱是台菜的大厨师,他退休之后和三个女儿同时住在一所老宅子里,他每周花大量的时间做出丰盛无比的饭菜,中国式的家庭盛宴,不免让许多人看得有些心酸。

导演前期使用了大量的镜头和细节,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在家里的地位,然后在慢慢的将故事平铺直叙的推出来,所面临的压力与抉择渐渐的开始爆发,以内敛的方式来抒发矛盾,巧妙的将故事推出来,这是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技巧。

电影最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中国哲学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概念蕴含在一顿饭之中,用烟火的气息代替纯粹的说理或者抒情,用卓越的叙述手法,表现出一个家庭中纵横交错的关系与影响力,用纯现代的方式讲述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下的家庭故事。

老朱烧菜的段落拍摄的尤为流畅精彩,用传统的中国古典音乐作为本段视频的背景音乐,让人深刻的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无法否认老朱的深情,但这种深情总是以严肃和压抑为外壳的,他与女儿们隔着的不仅仅是一顿饭的距离,他想用一次豪华晚餐来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却因为思想的不同收获满心的惆怅与孤独。

父女关系的冲突,挣扎与和解

老朱的大女儿家珍是个大龄剩女,她从小主动的承担起照顾家务的担子,为此也错失了都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她一方面是从与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的,可是另一方面又心有不甘,换句话说,她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符合传统儒家伦理观念的牺牲的。

她在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之后,会奋不顾身的与传统观念相对抗,拼尽全力突破传统伦理道德留在她身上的束缚与桎梏。

二女儿家倩却与姐姐最开始的保守与乖巧不同,她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张,虽然喜欢厨房喜欢做饭,但是她的父亲不同意,她从小就没有接触厨房的机会,长大之后进入了一家航空公司,她是第1个在家宴上提出要买房子搬出去住的女孩,她倔强而有能力,是主动对抗传统观念的现代女性。

但她也是最先回到家中与父亲和解的女孩,她的反抗与和解都先于姐姐与妹妹发生,虽然传统的东西都得已经进入衰落的时期,但是这种事物发展本身的悲剧,被亲情的温馨与美食的温暖所融化,让悲剧增添了一点人文的色彩。

三女儿家宁是一个乖巧可爱的角色存在的,她似乎表现的很听话,但这种听话是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前提下对传统观念的臣服与顺从,但是她带给这个传统家庭的冲击不亚于大姐和二姐,甚至在她的身上带着一点我们不喜欢的因素。

有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绿茶这个词,家宁似乎就是这样的孩子,她表面上乖巧听话,劝自己的闺蜜和男朋友分手,自己却要在背地里和闺蜜的男朋友谈恋爱,甚至还怀着孕离家出走。

从三人的表现和转变看,越是早期时尚懂事的孩子,最后反叛起来越加彻底。大女儿和小女儿的反抗都是被迫的,她们从小就知道家庭的不易,所以表现的懂事乖巧,但是这种懂事乖巧又带着一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气质,她们的反叛是一种长期压抑之下的反叛,是对长期伦理道德的对抗,其实也是对自己曾经的对抗,她们抗拒传统,却又留存着传统,她们融入现实却又不安于现实。

二女儿的反抗却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抗,她是现代社会标准的女强人,自小就有对传统观念的反抗意识,但内心里却她却是最懂事的一个,他在父亲无力主持家宴的时候,主动承担起了家宴的重任,这里体现了一种传统观念之中的传承和一种现代思潮与传统思潮的和解。现代观念本就脱胎于传统观念,两者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多难解难分的矛盾,他们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必然。

和解,重塑,家庭是不需要对抗的地方

老朱其实也是一个悲情人物,为了女儿们,他辛辛苦苦的奉献了一生,原本渴望的温馨家庭,却在女儿们的反抗之中分崩离析,他独自一人对着满桌的美食佳肴,内心想必也是悲凉的。

或许老朱的心中也是有些不甘的,毕竟欲望是人性本身就带着的东西,或许他也渴望过自由,但肩上的责任不允许他去拥有自由,他的一生从来不是自己,而是女儿们的父亲。他用传统的伦理道德束缚着女儿们,也束缚着自己。最后与其说是他妥协给了现在社会的思潮,不如说是他放过了自己。

从第一场家宴上压抑的反抗到电影结束时家宴上温馨美好的氛围,似乎是表达了一种观念,那就是传统伦理道德正在向现代社会的观念过渡和转变,电影从家宴开始到家宴结束,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好像什么都变了。

李安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电影虽然叫做《饮食男女》,但是却并不仅仅只讲美食,讲的是家庭,是承接在家庭之上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冲突,重塑和和解,在淡淡的东方人文主义色彩上,加注了西方传统观念与现代美学的意味。

这个电影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其实是电影里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共同的东西,李安似乎就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用纯西方的叙述去表达东方式的美学与人文概念,这是李安之所以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关键。

电影留给我们对于传统社会和当代社会冲撞之下的深思的同时,在悲叹文化转变时期的悲凉的同时还告诉着我们:常回家看看,不要觉得厌烦,听听父母的絮絮叨叨,家庭本来就是需要相互包容与理解的,与其反抗不如和解,毕竟家庭从来是一个不需要反抗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