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能复苏吗,挺过最困难时刻,2023年中国经济等待复苏
2023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复苏。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措施发力、低基数效应,2023年经济增速将明显反弹。
进入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如何起步,宏观政策工具箱如何使用,以提振社会各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加强年度政策协调衔接,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在2023年可持续释放
他还指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救助力度和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受疫情影响,2022年12月中国经济水平下跌超过预期,制造业PMI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公布的2022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47,比上个月下降1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不过,不少调查中的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暴发后,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些波折。 赵辰昕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这是一个前进中的问题。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充足,长期没有转化为好基本面。 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2月17日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2022年经济增长与年初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但许多其他指标实现得比较好。 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十分突出,预计2022年经济总量将超过120万亿元。
韩文秀分析,这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对经济复苏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从完整的过程看,优化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呈j曲线效应,这意味着短期内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干扰,但全年都是较大的利好。 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加速释放。
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 2022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的下一步必须继续,优化优化将在2023年继续显现政策效应。 2023年将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 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积极促进经济复苏发展。
三是基数效应。 2022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客观上当年经济基数将相对较低。 如果2023年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统计数据会很高。
12月24日,中央财政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公开表示,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我国经济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人流、物流将更加畅通,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加快复苏,经济活力有望有效释放。
扩大国内需求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连续第二年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由于外需低迷,2023年稳增长依靠内需。 相对于以往扩大内需多以投资为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扩大国内需求时,首次提出“必须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围绕11个方面出台38项措施,提出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方案,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把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实现供需更高水平
随后,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计划目标《纲要》,围绕制约扩大内需的因素,明确了实施“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赵辰昕表示,中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2023年,国家将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能消费、能消费。
赵辰昕表示,首先要增强消费能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大稳价工作力度。 其次,改善消费条件,加强停车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公路沿线、交通枢纽、居住区等充电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商圈等改造提升,推进多种消费业态融入商业机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
“还鼓励创新消费场景,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专业市场和平台企业合作,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拓展购物体验。 ”赵辰昕说。
疫情持续三年后,居民收入成为消费复苏的最大限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5.1%,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明显低于疫情发生前2013~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 2022年前三季度,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降至3.2%。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短期刺激消费取得部分成效的同时,也有可能通过后期消费。 中长期来看,提高居民消费,必须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着手,依靠改革政企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改革。
提振市场信心
针对近年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减弱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明确,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把“切实落实‘两个坚定不移’”作为一项任务和
中金研报认为,“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思路,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码,结构性政策提速,兼顾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了民营企业很多笔墨,“对于社会是否会坚持我们‘两个坚定不移’的不正确讨论,我们要明确表态,毫不含糊。” 业界认为,这是对舆论的有效纠正,也是对民营企业家担忧的有力回应。
韩文秀说,几年前出现过“民营经济退场论”,最近也出现过一些不正确的讨论,但党和政府“两个不动摇”的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我们坚定不移鼓励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韩文秀强调,要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从制度和法律层面降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平等对待要求,从政策和舆论层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增长。 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决难题,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要使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维护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期对全国2万家大中型中小企业进行2048/">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信心远低于2020年3月或4月,只有不到20%的企业有投资意愿,是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为了增强备受关注的民间投资信心,赵辰昕表示,要切实落实“两个坚定不移”,进一步规范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权限和方式,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细化实施工业、服务业减税降费等救灾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企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 与此同时,加大招商利用力度,落实好鼓励外国投资的新版产业目录,依法保护外国投资权益,在国内大循环中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对于民营经济比较集中的平台经济,政策层面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经历了对平台经济的透明监管、特殊改进之后,平台经济正在走向规范健康发展,同时在经济的多重压力下,市场信心变得比黄金更为宝贵。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平台企业要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这意味着平台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平台经济是前期监管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就业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