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这“真事儿”改编的恐怖片可真邪乎

在小嗨观看过的恐怖片中有这样一部神奇的存在:

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原版故事可以说是香港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都市传说之一。

它的彩蛋比正片还要高能,很多人没被正片吓到,反而被彩蛋吓得不轻。

最重要的是,它的恐怖形象全程没有具象化出现过,时至今日依然是个谜。

没错,它就是

在电台的允许之下,他们得以全程拍摄一档灵异节目的直播情况。

某天晚上,一个名叫Chris的男人来电,讲述了关于大头怪婴的亲身经历。

他声称那是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球场踢球时,无意中从附近的山洞里发现的。

当时就连信奉伊斯兰教的校长也被吓得不轻。

直到第二天晚上节目直播时,Chris再次来电,一系列恐怖诡异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相信每个地区、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都市传说。

这类怪力乱神、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本就具有莫名的吸引力。

再加上添油加醋的口口相传,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单说香港。

油麻地少女跳轨事件、港中大辫子女鬼传说、铜锣湾狐仙杀人事件……

这些故事在电台和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下流传得越来越广,版本也越来越多。

所谓的“大头怪婴”事件也是如此。

据他所说,从那以后,他和同学遭遇了许多怪事。

不但原本的心漏病突然康复,而且记忆力大幅增强,甚至能做到过目不忘。

怪是怪,不过好像没什么可怕之处,可信度似乎也有点儿低。

直到2015年,Jeffery主动公开身份,还在网络节目上重新讲述了一遍当年的事情。

只是在节目中,他连“大头怪婴”四个字都不敢提,害怕再次惹祸上身。

名字都不能提是不是过分了?

到底是什么鬼?

说完都市传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本片。

流传广泛的都市传说固然给予了它几分看点和噱头,但如果艺术加工处理得不到位,那也是无济于事。

毕竟打着都市传说、真实事件的旗号吸人眼球,到头来沦为烂片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客观来说,本片的剧情故事并非一流。

这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亚洲恐怖片非常常用的故事模式,没什么特别之处。

制造恐怖的方法和手段也略显俗套。

无非就是死人来电、阴冷笑声、血腥死亡、房间里莫名多出一个人来,诸如此类。

但有一点本片处理得相当巧妙,巧妙到以上这些缺陷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就是作为整个故事重中之重的大头怪婴从始至终也没具象化出现过,哪怕一次。

这一点,直接可以将它送入另类经典的行列。

因为大多数恐怖片,就是凭借以恐怖形象为中心的视觉冲击和一惊一乍制造恐怖。

你连出现都不让它出现,怎么吓唬人?

本片则反其道行之,不依靠具体形象让你恐惧,而是通过模糊的暗示勾起你心底里对于恐惧的记忆。

换言之,你越想看,我越偏不让你看。

每每轮到大头怪婴出场时,镜头就会切换到它的主观视角。

我们只能听到它魔性的笑声,也只能通过片中其他人只言片语的描述和看到它时的反应来脑补其真容。

比如影片开头那个见到大头怪婴的青年。

颤抖,尖叫,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大,下一秒直接吓傻。

再比如当年那个捡球时发现大头怪婴的男孩。

面如死灰,一头冷汗,蜷缩在楼梯角,不停念叨着:好大的头,有好多只眼睛......

还有Mavis找到大头怪婴出生的医院时,当年的亲历者都已去世,只剩一位护士。

她的记忆里,有女人的尖叫,有惊慌的医生,还有大头怪婴被警察带走的笼子以及留在地上的血迹。

编导简直将这种看不见的恐怖玩到了极致。

所有描述都只是只言片语,所有人的反应都在告诉我们大头怪婴有多可怕,但其真容就是不得见。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

编导不让我们看到大头怪婴的真容,还有另一方面的寓意。

即大头怪婴代表着某种不可直视的禁忌。

为什么只有那个护士依然存活于世?

因为当年她并没有直接看到大头怪婴,只是从别人的表情上间接感受到了恐怖。

这一点其实影片早就有所暗示。

那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校长被反复提及,手里的经书也有多个特写镜头。

在伊斯兰教里,真主安拉是禁止立像的。

暗示着大头怪婴代表恐惧的同时,也代表着某种神圣。

Mavis等人如果不是非要追查到底,如果不是太想拍下来证明给大众,最后也不会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

如此看来,大头怪婴也是在告诫人们一个道理:

面对未知,应该存有敬畏之心。

对了,我没有忘记“彩蛋比正片高能”这件事。

但是我不剧透,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