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著名演员梁波罗与胞弟梁义合照曝光,你知道其父曾为波罗取啥名吗

用心原创,敬请关注!

2月3日,@森森老电影画刊发文:“合影:梁波罗兄弟俩,梁波罗的原名是啥?”并比较罕见地曝光了两张兄弟俩的合照。还别说,从照片看,兄弟俩长得还是十分相像的,肯定是一奶同胞。

那么,对于博文中“梁波罗的原名是啥?”的问题,咱们来梳理一下。

作为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梁波罗1938年出生,1959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成为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后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电影演员。

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梁波罗塑造过许多经典形象,如《51号兵站》中的“小老大”梁洪、《蓝色档案》中的地下工作者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地下工作者吴坚、《沙漠驼铃》中的地质勘探队队员范志杰、《子夜》中的林佩瑶旧情人雷鸣等。尤其是他主演的《51号兵站》《蓝色档案》《小城春秋》三部电影,成为他的“地下工作者三部曲”,让人记忆犹新。

大家十分熟悉梁波罗,但对他的弟弟梁义却不了解。梁义,1943年出生,1960年入广州杂技团学艺,1962年开始演出魔术、滑稽杂耍等节目。从艺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改革魔术道具和表演方式,尤其是善于以声光舞美等综合手段增强魔术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画中人》《卫星球悬空》《电子柜出机器人》《电视机出人》等,近十几年来注重大型魔术的研究和演出,形成了中国现代魔术的一大流派,创作演出的《现代巨型魔术》包括《录音机变人》《激光截腰》《飞遁摩托车》《机器人的变幻》等,让人叹为观止,他曾被誉为“岭南魔王”。

几年前,梁波罗曾在“海上电影论坛”谈到过自己的名字。他说:自己的大名其实叫“梁仁”,与弟弟“粱义”的名字一起组成“仁义”之意。(图二为梁波罗与夫人刘君蓉、女儿梁南菁,和著名作家程乃珊夫妇在一起)

梁波罗出生后,由于长得胖乎乎得像个球一样,父母便喜欢用英文“ball(球)”称呼他。为了照顾他,父母雇了个保姆,但保姆不会说英文,读得跟“菠”似的,于是全家人干脆叫他“菠萝”。

等到弟弟出生,家人就叫兄弟俩一个“大菠萝”、一个“小菠萝”。不过,这只是乳名,父亲也为他们取了大名,即梁仁、梁义,取的是“仁义”二字。

等到上了学,“大菠萝”改成了“梁波罗”。不过,这个名字曾给他带来不少困扰,因为许多同学嘲笑他是“班里的水果”。梁波罗便要求学校给他改名“梁仁”,但教导主任认为小孩子没有改名的必要,于是,“梁波罗”成了他的学名。第一次改名,就这样失败了。

本来上了大学后,梁波罗仍有意改名,但由于颇为分神,这件事便耽搁了下来。直到《51号兵站》拍完后,他又一次想到了改名的事情。于是,他找到电影的制片主任,说我叫梁仁,我弟弟叫梁义,我想在电影字幕中改名字。让梁波罗没有想到的是,制片主任告诉他:“海报、电影片头全做好了,用的全是‘梁波罗’这个名字,重新换过,这笔损失你来出吗?”

随着因主演《51号兵站》一举成名,梁波罗才彻底断了“正名”的心思,乳名——学名——艺名,“波罗”这个名字再也改不了了。

从能够查到的资料看,梁波罗和弟弟粱义“互动”不多,不过,在《上海采风月刊》2014年第3期中,梁波罗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我的魔术师弟弟》的文章,他为弟弟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文章中,梁波罗介绍,当年弟弟刚出生时,一家人都担心他的手会不会有残疾,因为“手指不是伸展而是向内弯曲的,几乎粘连着手腕……”

不过,接着梁波罗自豪地说:“不曾想,这双被人担心会否残废的手,却是一双不同凡人、天赋异禀的手。日后,当他成为全国魔术界领军人物、被誉为‘岭南魔王’时,当他在舞台上叱咤风云、变幻声光雷电时,人们惊呼其出手之神速,我们才恍悟:这双手正是上天恩赐的礼物!”

祝福梁波罗、梁义兄弟安康幸福,艺术生命常青!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