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尺度有多大?剧中台词细思极恐,字字珠玑

几个月前追休的新剧《县委大院》。我很失望,没有看到我想看的东西。24集之后连名字都不记得了,更别说剧情了。 几个月后,《县委大院》看不到的,居然在只有14集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看到了。精品剧中的台词真的敢说,尺度很大。 真的每句话都有道理的时候,就是一种启发。

1.公平是有代价的。 程仁清是诉讼律师。他曾经是一个意气风发,野心勃勃的少年,却因为被同事诬陷,成了诉讼律师,为了钱颠倒是非。 当帅佳莫和冯宝玉因为“屌丝案”触动范老等人的利益时,他为了钱站在了帅佳莫的对立面。 冯宝玉等人不明白,为什么只是要一个“公道”,而不愿意给他们。程人清解答了疑惑,因为“正义是有代价的”。 那时候要公平,就得付出,能付出多少钱就公平,就像现在很多时候的公平一样。 程仁清当初的所作所为,不像现在的无良律师。

2.我是流氓。我应该依靠它并保持警惕。如果我有点不确定,我就完了。 有志青年邓思齐,曾想为民请命,保护人民。但是当他真的当上了知县,才知道有多难。 他想出成绩,但是他手下的小官吏就没那么听话了,因为他只是个官,在这里干几年,过几年再调到外地。 但是小官呢?职位代代相传,关系盘根错节。很容易推翻他这个小小的知县。 看到踌躇满志的邓智贤终于在岁月中虚度了一生。我想问一下,谁看到了没有一句意外的感觉?

3.阴阳和谐,就是人人满意,人人不满意。最后大家都觉得只能这样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妥协的方式。 仔细想想,宋铜与帅加莫在狱中的判决是非常讽刺的。强调“阴阳调和”,无非是妥协。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我最终选择最有利于我的。 当初,宋仁知道自己只能通过处刑,而无法更进一步,所以在“前途”和“钱途”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是他“妥协”的方式。 不能说这种想法不好,但很多时候,这就是现实。

4.一瞥人尘,一气呵成翻案百年。现在,他虽然死了,但还是一个壮汉,一个侠客。 在帅加莫和冯宝玉即将被斩首的时候,旁边一个白发男子说了一句话。虽然是画外音,但却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尤其是声音微微颤抖的时候。这只是一个警钟。 这一段感觉看《觉醒年代》。 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都会有一群人,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被诽谤、中伤甚至丢了性命,也无怨无悔,只因为他们坚守正义,是心中的“道”。

5、每年生产的土地,下一年不能在李玟手里流转,下一年不能上缴帝国国库。都放大了你的囊虫病,毒种,癌症。长此以往,国家就不是国家了。 这是最后一部宫廷剧的高光时刻,一句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丝绸案”从来就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国家税收问题。不解决,国库就空了。 大明为什么没有?仅仅是清兵入关吗?不,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的官员中有许多像元泛、马文才和毛潘凤这样的人。 他们就像飞蛾扑火,啃食国库,欺压百姓,让百姓苦不堪言。

6.对这种级别的官员来说,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是程人庆把帅嘉模和冯宝玉从赐院救出来后,在狱中与帅嘉模的对话。虽然他邀请了李省长,但并不代表他们赢了。 程人清的话真是一语中的。在李士达这种级别的官员面前,道理对他真的没用,老百姓交多少税不在他关心的范围之内。 他在乎的是,在上级张寿福提倡变法的时候,他能不能以身作则,解决隐田问题,才能在上司面前拿第一。 没想到,这部剧里的官员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一开始真正为民请命的才是石像。

7.一个人想做的和他想做的不一样。 邓知府不愧为神童,说的话显然比别人更有文采,更有意味。帅加莫在同仁县被拘留时,他们有过深刻的讨论。邓知府吐露了许多话,其中最深刻的是他也很无奈。 他想做一个好官,但事实阻止了他。他赞同帅加莫的观点,知道自己是对的。但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他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加税对同事和人都没有好处。 想一想,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像这样的台词很多,这部剧真正验证了什么是“短小精悍”。编剧敢说,台词真的敢设计,拍摄真的很有启发,讽刺意味极重。 然后放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这真的是在影射很多社会现象,想想都极其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