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徐天宇宙”上新,追剧俱《欢颜》

继《漫长的季节》之后,作为腾讯视频X剧场今年推出的第二部精品短剧,《欢颜》凭借浓郁的时代氛围、紧凑的剧情节奏、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引爆观众追剧热情。

  • 题材创作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该剧由徐兵编剧执导,集结董子健、张译、张鲁一、廖凡、佟丽娅、田雨、吴晓亮等组成“黄金阵容”,呈现一幅民国世情百态画卷。一口气追剧9集,许多观众感叹,从叙事到人物,这部剧集都做了各种创新,带来全新观剧体验。

    《欢颜》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长在南洋的热血青年徐天秉承父辈的信仰与嘱托,从南洋出发到广东,一路经福建、江西、浙江,最终抵达上海,成功将资助革命的物资送交组织手中,完成自我人生淬炼与使命送达的年代传奇故事。

    这部精心编织的护金传奇,跳脱传统年代剧的创作窠臼,融合多种类型剧的创作元素。一方面它有着公路冒险的特质,以徐天为主线串联起一路上不同的故事;另一方面,剧集融合大量黑色幽默元素,极致的革命浪漫主义叙事又让人情绪高燃、热血沸腾,让观众咂摸出《让子弹飞》那味儿。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唐金楠认为,《欢颜》的创作过程把力量放在故事节奏和人物上,呈现出来非常饱满的效果。多位顶尖演员尽情挥洒,爆发力实足,表演的密度极高,让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这种新的题材创作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 本剧在摄影风格上也融入导演自身特质,在一些情感和叙事上用道具来营造意境的情绪表达。如老孙的自行车,在旷野之中老孙中枪后骑单车的狂奔,是他生命最后的燃烧,而他和徐天的“父子情”始于“车”,终于“车”。徐天和俞舟的花落打赌,以花为赌,述爱情之苦。俞舟在漫天花雨中转身离去,带走他对柳如丝的那份执念。

    结合不同的角色人设,服装道具师也针对性地设计了服装,让人物与剧情更为贴合。比如徐天生长在南洋,以西服出场。深受传统儒学浸染的俞亦秀则始终穿着长马褂。仰止的纯白旗袍裙既是学生装,也表达了这一角色自始至终的纯净无暇,是支撑徐天一路北上的白月光。

  • 一路北上成长之旅,

    与观众共情

    随着单元段落逐一展开,电视剧以徐天的成长为故事主线,分阶段清晰地展现主人公徐天的一路心理变化以及成长。每个单元都有一位陪伴徐天成长的人,实力派演员狂飙演技,言传身教地将徐天心中的信仰火种点亮燃烧。

    首集中,徐天和老孙在火车上遭遇散兵,老孙中枪,金条暴露被抢走。两人在寻回金条的过程中,卷入赌徒、闽西大家族俞家、当地军阀等各派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老孙(廖凡 饰)对徐天来说,像父亲又像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导师。观众印象深刻,老成持重的老孙,不断告诫徐天:凡事想想后果,第一,先保住自己的性命。最终,老孙找到俞家“头人”想要寻回金条, 由此也引出第二位重要人物俞亦秀(张鲁一 饰)。

  • 俞亦秀是关在土楼里五年没有出门的家族“头人”,因为老孙死前的嘱托,他与徐天又踏上寻找金条之路。而这个角色身上对理想的极致追求和对承诺的遵守,让徐天开始勇于信守承诺、有了担当;遇见俞舟(吴晓亮 饰)之后,徐天眼里开始有了自信和坚定的信念,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与章加义(张译 饰)的偶遇与经历,徐天变得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到了上海,徐天从最初的懵懂,成长得冷静成熟,也更懂得如何保护别人。

    徐天他从南洋到上海遇到的这些人,他们在那个年代面临的选择,小到舍家弃子,大到流血牺牲,《欢颜》力图通过呈现这些“小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以小见大,展现出人物鲜活动人的形象。如徐天最后总结自己内心成长变化的一句话:“故乡广阔,南北西东九万里,人人可以成为一条潜入海底的鱼,消失不见,或者兴波翻浪,改天换地。故乡的人,来来又往往,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惊心动魄,红尘万丈。”

    董子健也曾表示,徐天是在北上之旅中,通过遇到一个个人,经历一件件事,才逐渐明晰了、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和现代人的成长并无二致。因此,自己以现代人的目光解读年代剧人物,希望观众看后能与年代中的人物产生共情。

  • 播撒理想的火种,

    不是一个人的“欢颜”

    《欢颜》由徐兵编剧执导,从《红色》到《新世界》,他创作的年代传奇总是风格鲜明,人物群像有血有肉,跌宕起伏的情节直击人心。富有意味的是,其中总有一个“徐天”。徐兵表示,这并非有意设计。“第一部戏主角叫徐天,没能顺利问世,于是第二部也沿用此名。没想到,后来两部作品都陆续播出,自己也对徐天这个名字有了情结,不愿再改。”

    《欢颜》为“徐天宇宙”带来丰富内涵和另类表达。此次徐天护送金条的一路艰辛,折射出上世纪30年代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心、人性,更在此过程中,见证了理想火种的播撒。正如徐天对赶车老农所说,“以后的好”就是“你的牛不会被别人牵走,人人有自己的田种;没有头人没有军阀;住在自己家里,不用担惊受怕;邻居相亲,相互尊重;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后代子孙都有学上,有书读;商人诚实,军人正直,农民勤恳,国家昌明兴旺”。

    剧名叫“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由杜甫诗歌,呈现出革命的理想主义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导演表示,“欢颜”不是一个人的欢颜,它是一个图景。“剧中人为了一个未来,而往美好的方向去。美好的方向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是一张欢乐的容颜,是每个人内心永存的美好。”

    《欢颜》将视角对焦于特定年代里的小人物们,为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增添血肉感、筋骨力,同时也让当下年轻观众更能从人物和故事中,深刻感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代精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