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在《沉默的羔羊》这部经典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值得令人深入欣赏与思考。在此,我将对男女主角的第一次交流,做一个简单的镜头语言分析。
第一次交流,是他们的初见。史达琳受命向汉尼拔进行问卷调查。在进入监狱后,电影以一个270°的旋转镜头,给观众提供了周围的环境。而在旋转中,镜头在升降中起伏,最后升高到一个仰视的镜头,镜头则定格在监狱人员的脸上,他的目光直视镜头,仿佛打破了“第四面墙”,与观众直接交流。而镜头的角度其实是史达琳的目光投向,镜头的移动表示史达琳目光的移动。随后,史达琳走入牢房外的通道,镜头开始在她与牢房之间转换。她走过三间囚室。前两间囚室里面的囚犯是“静”的,拍摄时导演也运用了一个甩镜头,在短暂停留后,镜头急闪摇转90°,最后落到前方的走道上。而在第三间囚室,里面的囚犯却是“动”的,拍摄时也并未运用甩镜头,而是在微晃中停留数秒,然后闪回道路。这其中囚犯与镜头的对比,其实已经暗示了观众,后续会有这第三位囚犯的戏份。最后,史达琳见到了汉尼拔。在这第四间囚室的拍摄中,导演巧妙运用了一种人物和色彩的对比,将三个囚室的昏暗和囚徒的邋遢,和汉尼拔囚室的白亮及其本人的优雅作对比,突出了汉尼拔外表上的文质彬彬。同时,在音响的处理上,史达琳从走近监狱,经过三间牢房,背景音都是阴森的,令人心感不安。但当她见到汉尼拔后,背景音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二人的交谈声。压抑感消失了,镜头中光照更明亮了,无形中便让观众放松了起来,开始认真聆听男女主角的对话。而在结构上,也寓意着一个事情发展阶段的转变。
在短暂的自我介绍后,双方开始了两人间的第一次交流。导演在此过程中,大量运用正反打的手法,详细表现男女主角的神色变化和语言争锋。
第一次话术的争锋。汉尼拔连续发问,并要求史达琳走近一点,让他看清史达琳的证件。在这一接近的过程中,对人物的镜头由中景到近景再到特写,与实际上二人的实际距离相对应,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二人之间的话锋争斗更加激烈。同时,在这个接近的过程中,人物的背景逐渐模糊,只余下更清晰的人物镜头,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在这一剧情的主体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汉尼拔所在囚室的监狱门是玻璃制成的。而这样的一座玻璃门,从视觉上看上去,是透明的,仿佛是不存在的。而这样一道仿佛不存在的门,在汉尼拔与史达琳的交流中,消除了二人之间的障碍,给观众的感觉仿佛是两人是内心的交流与争锋。这道玻璃门的设计是出乎意料,却又在人意料之中的。其他的囚徒是普通的囚犯,所以他们囚室的门是普通的门。而汉尼拔是不同一般的罪犯,用玻璃门则更突显出他的不一般。而玻璃的材质,又更好地为镜头的构图、人物关系的烘托与暗示,做了一个极好的推动。
随后,二人的话术争锋结束,汉尼拔让史达琳坐下,而汉尼拔本人仍站着。这样,在构图上形成了一种高度差,在暗示人物关系和强弱势上,都显出一定的喻示。在这个镜头上,汉尼拔站着,处在高处;史达琳坐下,处在低处。在构图上,这暗示着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汉尼拔上风,强势,而史达琳下风,弱势。而在此之间,两人都站着,镜头中未显出高度差,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没有谁是在强势,也没有谁是在弱势的在这种人物的强弱势定下之后,汉尼拔在谈话中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他的面容一直是平静的,无论说出的话是疯狂还是讽刺。而史达琳在被询问,在回答,在被讽刺时,她的脸色是变化的,声音也是有所颤抖、不平定的,眼神更是飘忽不定。
如图,史达琳的表情已经是尬笑了。她想用笑缓解自己的不适与紧张,但她的笑容更显出她的不自信与弱势。当然,史达琳也是试图反击的。在汉尼拔说他自己并未保留他作案的受害者的物品时,史达琳还击说:“不,你吃了他们。”导演通过对汉尼拔表情的特写,明显表现出汉尼拔的神色有所惊怔。随后,导演给予了一个运动的跟镜头。镜头跟随史达琳的身影,从她站起,再到坐下。这个“动”的镜头,与其他大多数时候的只是正反打的“静”的镜头无形中形成对比,加强了自身的张力,同时也突显了这个镜头的运动感。在这一镜头中,描述的不仅是两个人物之间短暂的动态交互,从人物关系上,更表现出一种强弱势的起伏。在镜头中,通过史达琳地站起与再坐下,表现出她在对话中的地位,由弱势变为平等,但随即又返回弱势。之后,镜头中的色彩亮度也成为构图关系的反映。汉尼拔背后是白亮的,史达琳身后显得灰暗,而人物与色彩的分割,都是通过下图中间的这根竖杆进行的。这根竖杆的存在,分隔开了男女主角。在观感上,更容易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对抗气氛。随后,导演给予了汉尼拔一个前推的镜头。镜头中的汉尼拔,由近景前推成特写。而他则用诗歌般的咏叹调,说着恶毒的话语。这一个人物的特写,深度刻画出汉尼拔疯狂、冷酷的形象。最后,两人谈话结束,以史达琳的失败告终。汉尼拔负手反身走回,镜头中的人物由近景的正面到中景的背面。人物距离的拉远与起初的拉近遥相照应,表示谈话的结束。而在构图上,监狱门的竖杆,背对的汉尼拔与墙面,形成了空间上的多重深度,极大地拓展了空间的纵深。在台词上,汉尼拔最后转身走回,口中说“你,飞回学校吧。飞吧,飞吧……”飞翔的鸟儿象征自由,虽然是说史达琳,但无疑,汉尼拔心中也是有着对自由的渴望的。飞翔的鸟儿,则构建成了一重想象的空间。这重想象空间,与构图的三重纵深相结合,在结束的关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留白”,使得镜头更富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