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影评 -《断·桥》:反腐题材的悬疑化呈现与表达

《断桥》这部影片一开始就直奔标题,黄雀市大桥轰然垮塌。一时间,一片破败景象。宽阔的江面上,只剩下了几个光秃秃的桥墩。开篇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紧接着,从一个桥墩里发现了一具尸骸,叫人毛骨悚然。把观众的心更进一步紧紧地抓在了手中。

这就是悬疑片的经典套路,接下来的故事自然就是寻找真相了。

但是,它又不是普通的悬疑片。故事中的罪犯不是普普通通的犯罪分子,而是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为腐败,才造出了这么一座豆腐渣大桥,所以,它又是一部反腐片。

腐败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因而腐败分子也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所以,揪出腐败分子,将他们绳之以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希望的。因为这部影片表现了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所以它能受人欢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近几年来,以反腐为题材的影视剧大量涌现,这就很容易造成雷同。而要避免雷同,就必须另辟蹊径。把反腐和悬疑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种探索。

这部影片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既反腐,又悬疑,在悬疑中反腐。以反腐为内容,以悬疑为形式,把反腐和悬疑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就成了本片的一大特色。

为什么要用悬疑做形式呢?因为悬疑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故事性非常强。它一环套着一环,一个疑点连着一个疑点。旧的疑点解决了,新的疑点马上又来了,一个接着一个,从而紧紧地抓住观众一直看下去。可以说,这部影片在追求故事的曲折性上下足了功夫。

悬疑悬疑,重点在疑。疑者,让人不解也。也就是俗称的丢包袱,观众急于想知道这包袱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于是便穷追不舍地跟了下去。

影片开头就断桥,现出尸骸,引起社会的震惊和疑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会在桥墩里面?很快,第一个疑问揭开,尸骸是八年前失踪的建桥工程师闻亮。解开了第一个,还有第二个。马上,死者的女儿,正在大学念书的闻晓雨闯了进来。在她的意识里,父亲是跟着情人一起跑了的,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于是,闻晓雨便开始了追踪。她要寻找父亲为什么会在这里的真相。这有点像警察破案的故事,但又不是警察破案。按照常理,破案的主角应该是警察。警察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又拥有各种破案的高科技手段,但闻晓雨似乎不相信警察,她不依靠警察,而是靠自己。

闻晓雨靠着自己的直觉在猛打猛冲。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她基本上没有犯过什么错误,破案能力甚至超过了警察。这样一来,影片在突出她的同时,却又有意无意地把警察给压了下去。

一般来说,悬疑片到最后都会把影片中出现的疑问一个个解开,让观众带着观后的快感走出影院。但在这部影片中,却似乎还留下了几个疑点没有解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要让观众自己去解。大概,这就是影片的所谓留白吧;大概,也是影片的一个特色吧。

疑点一。闻晓雨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因为杀过人而隐姓埋名在工地上打工的年轻人孟超。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孟超目击了八年前的晚上发生在工地上的一幕,也就是闻晓雨的父亲与闻晓雨的养父朱方正以及菊怀义一起向工地上走去的情景。

为什么啊?

很有可能的解释是,警察参与了,这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多了。警察出去抓人,闻晓雨和孟超坐着等就行了。这孟超当然也不会死了。这影片的故事性也就大大地减弱了。

闻晓雨单刀赴会,利用到朱方正家里给他过生日的机会,一刀扎向了杀父仇人。虽然闻晓雨是个女孩,但在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一股愤怒在胸的情绪指使下,这一刀扎过去,朱方正不死也应该差不多了。可是,在紧接着的搏斗里,朱方正丝毫也没有受了伤的样子,他不但打败了闻晓雨,并且把她拖到了户外绑了起来想要毁尸灭迹。

疑点三。闻晓雨单刀赴会时,面对杀父仇人,尽管内心充满了愤怒,但她表面上还是虚与委蛇。这里可以说,非常充分地表现了演员精湛的演技。但是,影片里还有一个类似的情节,一个叫蓝莓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影片已有交代,是被害了。不管她母亲在出去之前是如何交代她的,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女孩,竟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悲伤、痛苦与思念,这也不能不叫人疑惑。你当着许多人的面不敢表露出来,但至少在夜里也会怀念妈妈的怀抱而流下伤心的泪水吧。

编|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