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英雄式受难的哲学——以《人狼大战》为例

《人狼大战》

“任何时候人都要选择,好的还是坏的,什么才是他存在的证明。”——维克多·弗兰克尔

主角在阿拉斯加的一家石油公司当守护猎人,当他乘坐的飞机失事时,他和一群幸存者在严酷的荒野中被狼群追捕。

《人狼大战》

预告片暗示这是一部主打动作的电影,甚至其中包括一些最终成片中不曾出现的激烈动作戏,这也误导观众以为电影将是人狼版的《飓风营救》

同样由连姆·尼森主演的《飓风营救》

这部电影也因对犬科动物的错误呈现而受到指责,即使电影在叙事上也提供了一些为什么狼群比寻常更凶猛的原因。

但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想要讨论被狼群追逐,而是关于人在面临绝望时的意志,关于在苦难时寻找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很少有人像维克多·弗兰克尔那样对此感同身受

作为一位大屠杀的幸存者,他独创性的发现正如尼采所说:一个知道为何而活的人可以承受任何困难。

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也证实了他的很多想法,这后来也成了他意义疗法的基础

意义疗法(Logotherapy),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我们可以在很多生存电影中找到他理论的基础。

《人狼大战》

当维克多·弗兰克尔讨论寻找生命的意义时,他不太担心整体生命的意义,而是一个人在特定时期的生活意义。

他写到:最终,一个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是认识到这应该是他来回答的问题。

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在被生活所拷问,只有通过解读自己的生活来找到生命的真谛。

《人狼大战》

在许多生存电影中,这些就是鼓励主角渡过难关的东西。

《荒野猎人》

《荒岛余生》

《人狼大战》

《人狼大战》也展示了有目标去争取的重要性,每个幸存者都有他自己求生的原因,但他们动机的共同点都是外部的因素。

这些愿望远在未来,而不存在于幸存者们的苦难时刻。

但如果有人没有找到这样的意义呢?

《人狼大战》

在电影的最后,一位幸存者看不到生存的意义,于是直接放弃了,他的求生动力不再能抵抗他的痛苦。

有人会想为什么同样的遭遇没有击垮主角奥特维。

奥特维

电影开头介绍他的时候,他正在自杀的边缘,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这也正是《人狼大战》和其他生存电影不同的地方,它探索了一个没有什么生存目标的人的求生欲。

《人狼大战》

尽管维克多·弗兰克尔有许多让他要继续活着的东西,但他也在集中营里问过自己一个类似的问题。

认识到自己很可能不会活着出去之后,他不仅找到了经历如此遭遇带来的结果的意义,还找到了这番遭遇本身的意义。

因为对于弗兰克尔来说,将生活的意义决定于集中营里的一线生机,这不是值得过的一生。

《人狼大战》

所以他写道:

维克多·弗兰克尔

作为最后的几位幸存者,奥特维感受到了真正的绝望。

他向神请求帮助,或许也是请求解释。

当然,宇宙仍然寂静无声,强调着就像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的:我们必须自己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来回应这个问题。

《人狼大战》

总结奥特维的立场,他发现死亡在荒野中如影随形,而他一直游走于死亡边缘。

然后我们看到了人类将悲剧转变为胜利的能力,奥特维通过用勇气面对绝望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人狼大战》

尽管勇气是山穷水尽的最后一举,但对于维克多·弗兰克尔这已经足够展现。

尽管生活的意义经常改变,但它不会消失。

通过接受挑战,勇敢面对苦难,生活直至最后一刻都会有意义,甚至到生命的终点都是这样。——维克多·弗兰克尔

这就是英雄式受难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