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暑期大片,需要搭配他们“食用”

  • 暑期大片二三部

    SUMMER MOVIES

    “食用”指南

  • 炎炎夏日,热的可不止天气,还有精彩纷呈的暑期档电影,小伙伴们都看了哪些电影呢?小图看了其中两部,意犹未尽地找来了他们的相关书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一解光影意吧~

    01

    长安三万里

  • 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该片以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波澜壮阔的生平经历,以及彼此的情谊为剧情脉络;同时,众多历史中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艺术家及爱国将领也在本片中出场,共同构画出一幅充满史诗感的大唐群像画卷。

    “谪仙人”与“高壮士”相遇在鲜衣怒马少年时,而后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在历史洪流中 伏,不偏不倚,在最好的年华成为盛唐诗坛的两颗明星。

  • 李白

    《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

    詹福瑞 著,2021年三联书店

    电影上映后,有人认为李白形象崩塌,实则才气纵横、放浪不羁是李白,失意潦倒、落魄颓唐亦是李白。

    人们熟知李白的怀才不遇及其浪漫豪放的风格,但鲜有人察觉到,藏在这些标签背后的,正是李白对生命的理解。可以说,李白的生命经验,支撑起了他的风骨形神。本书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解读李白诗文,理解其中的精髓与真谛。

  • 高适

    《高适研究》

    佘正松 著,2008年中华书局

    大器晚成、达成唐朝唯一军功封侯的诗人成就的高适,以其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性格受到观众的喜爱。

    本书对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又身兼“戎帅”的高适,作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包括其生平思想、军政活动、诗歌艺术、文赋创作、地位影响等,对其中若干悬疑及争议问题,作者勾稽史料,独抒己见,决疑解惑,识断精审。

  • 长安

    《弃长安: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

    张明扬 著,2021年天地出版社

    长安是盛世怒放之都,是乱世离散之城,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猝不及防。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02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 商王殷寿勾结狐妖妲己,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风云变幻端倪初显。

    乌尔善导演十年磨一剑,以更丰富的 人物动机和性格重新刻画了家喻户晓的诸多原著人物,以气象恢弘的东方美学呈现神话史诗的视觉盛宴,带我们走进绚烂神奇的“封神宇宙”。

  • 《<封神演义>考论》

    李亦辉 著,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以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冲突融合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了殷商之际的历史及其在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中的不同表现,《武王伐纣平话》的民间叙事特征及其成因,《列国志传》卷一由民间叙事向正统叙事嬗变的过渡性叙事特征,《封神演义》故事的由来、成书、版本、编者问题以及其整体文化特征与政治伦理观等。对《封神演义》做了由源及流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著,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书共二十八篇,书后附有《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对中国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鲁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比较方法,对小说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对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各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做出了概括和总结。

  • 《中国神话学》

    潜明兹 著,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篇重在描述晚清以来百年间中国神话学的发展历程,以主要的神话学家为线索,分别对鲁迅、茅盾、闻一多、顾颉刚、钟敬文、袁珂等神话研究大家的神话学研究成果作了评述。下篇以专题的形式尝试性地构建了中国神话学的体系

    你对这些电影都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小图哦~

    END

    光影魅力

    图片来自官方微博、豆瓣读书

    责编:丛霄逸

    审核:穆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