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涨知识了!张三李四竟是成语,喝西北风也是成语

现代快报讯(记者 侯天卉/文 施向辉 杜雪迎/摄)很多人认为“喝西北风”就是一句俗语,在8月23日晚播出的《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中,“学霸”主持人撒贝宁更是“扬言”,“‘喝西北风’要是成语,我把手卡吃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当场回应,“那你就得喝西北风了!”网友们纷纷喊话:小撒,啥时候表演吃手卡啊?

看看这些奇奇怪怪的成语

23日晚的节目一经播出,“喝西北风居然是成语”就冲上了在微博热搜榜单。除了喝西北风外,令人喷饭、张三李四、阿猫阿狗、加减乘除,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是成语。

节目中这些让小撒“吃手卡”的成语,都是出自哪里呢?现代快报记者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找到了答案。

  • △8月24日,在南京一家书店出售的各种词典。

    【喝西北风】

    “喝西北风”出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可吃,饿肚子,现在多用于口语。

  • 【张三李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来代指不愿意提及姓名的某人,但你知道,“张三李四”也是成语吗?

    宋代释普济在《五元灯会·栖贤澄湜禅师》里写道,“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禅师的意思是说,普通的“张三”或“李四”都是佛,在后人的使用中,“张三李四”就泛指某人或某些人了。

  • △8月24日,在南京一家书店出售的各种词典。

    【令人喷饭】

    在2019年7月25日的《新闻联播》中,主播使用了“令人喷饭”这一词语,让不少观众感叹,“央视也接地气了!”但其实,令人喷饭也是成语家族的一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吃饭时,看到好笑的事,忍不住把嘴里饭笑喷出来,自此,“令人喷饭”就有了十分可笑的意思。

    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第二回中也有提及,“最令人喷饭的,那小耗子又要舞,又怕猫,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

  • △8月24日,在南京一家书店出售的各种词典。

    【阿猫阿狗】

    在23日晚的节目中,当蒙曼教授指出“阿猫阿狗”也是成语时,小撒一时气到摔手卡。“阿猫阿狗”取自清代俞樾《缪悠词》,“梦姥亭边酒一杯,阿猫阿狗各投胎。”泛指一般的、平庸的人,含有轻蔑的意味。清人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〇回中也有提及,“那裁缝只得换写一张,胡乱改了个甚么阿猫阿狗的名字,他才又快活了。”

  • 【加减乘除】

    根据《新华成语大词典》对于“加减乘除”的解释,一是泛指计算或算计,出自于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一一回,“算学家说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无论你加减乘除,怎样变法,总出不了着‘正’‘负’两个字的范围。”

    另一种解释则是出自于明代王九思的《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中,“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留余庆》中说,“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有世事消长变化之意。

  • △8月24日,在南京一家书店出售的各种词典。

    【卿卿我我】

    人们常在形容夫妻、情侣亲昵表现时,使用“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惑溺》中,“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记录的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王戎和妻子的故事。

    后来,清代顾贞观也在词《浪淘沙·佩囊》中写道,“锦字佩囊盛,密意分明。任卿卿我我卿卿。只向人前须讳道,素昧平生。”

    专家:

    有些成语已失去使用语境,不必特别记忆

    其实,这样不像成语的“成语”并不少见,在翻阅成语词典过程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6月初曾引起网友热议的“博士买驴”“惨绿少年”“铁板一块”等词都被收录其中。《新华成语大词典》的收录标准是什么呢?(相关阅读:奇怪的知识增加了!这些“不像成语的成语”竟都来自南京)

    根据《汉语大辞典》对于“成语”的定义,一种是习用的古语,另一种则是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这一类大多由四字组成。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共收录成语26000余条,其中包含少量熟语。根据《前言》内容,该词典收录的“四字格”中,不仅有从古书中可以找到例证的词语,如胡思乱想、哄堂大笑,也包含一些产生于现代的新生词语,既没有古籍作佐证,也没有比喻义、引申义,被人认为是不入流的“四字格”。

    《前言》作者赵克勤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生成语必然会大量产生。从增强词典的实用性出发,将常见的、有实用价值的、但对其是不是成语存在争议的“四字格”作为成语加以收录,是完全应当的、可行的。

    “在汉语中,第二种类型是最为常见的,比如‘举一反三’,这些通常来源于《论语》或先秦典籍中的某一句话,在长期使用中被我们压缩成四字词语,也就形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长期从事宋代、清代文学与文献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浩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个人对于“成语”的定义把握各不相同,除了大部分大众公认的成语,耳熟能详的俗语是否是成语就见仁见智。

    在黄浩然看来,语言不是凝固不变的,有约定俗成、积非成是的特点,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有这样的特性。“有些‘成语’在刚出现时并非是现今的意义,但在长期使用下有了通用的理解,形成了新的词意,与此同时,另一些会出现意义消失的情况。”

    “以‘加减乘除’为例,这个词语最早应该是出现在通俗的散曲中,有事物变化消长的意思,但现在已经失去了使用这个意义的语境和机会,就不必特别记忆。”黄浩然表示。

    (编辑 吴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