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因为她们,那些不被看见的女性,才得以传唱

94 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全部的词曲创作都出自两位女士之手,作曲谷建芬女士,作词王健女士。

王健女士跟组三年,为剧中主要的三国人物都写了专属歌曲,比如属于刘、关、张三兄弟的《这一拜》,属于赤兔马的《烈火雄风》,属于刘备的《民得平安天下安》,属于赵云的《当阳常志此心丹》,属于关羽的《江上行》。

诸葛亮最受宠爱,王健女士为他写了两首歌,一首出山的《卧龙吟》,一首离世的《哭诸葛》。

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更不得了,王健女士三易其稿,改写六次,终于定下来。歌词写完,她自己很满意,但领导回复说,里面有一个词值得商榷,就是这句“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里的“鲜活”二字。而我们当然都知道,这两个字用在这里,实在妥帖极了。

《历史的天空》整首词写的大气爽朗,又如泣如诉,哀而不伤,将英气与悲悯融为一炉,仿佛一个经历了整段历史的人,独自回顾那段往事,才能有这般深沉深情。

王健女士与谷建芬女士说,《历史的天空》本是为貂蝉写的歌,三国是一部英雄们的群戏,最后男人们都死光了,太惨了,女人不能都死,要有人来讲述,这首歌就是从貂蝉的视角,回顾壮阔的历史和她个人的身世,如此才有这般如泣如诉的哀婉。

我记得小时候《三国演义》首播,大人们边看边争论:刘关张的演员像不像,曹操奸不奸,诸葛亮什么时候出场,众说纷纭,只有对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评价一致:太悲了,不合适。至于怎么个不合适,大人们也说不出来,他们只是觉得热热闹闹一个三国,怎么能唱的这么哀。

如今过去快20 年,王健女士已经去世,而《历史的天空》却浸透了岁月,变得越发好听入心。

有许多次我不看剧,只是单单把这十几首三国歌曲翻出来,反反复复听,时而上头,时而沉入。

  • 王健女士(站)与谷建芬女士合作时的场景

    这既归功于谷建芬女士曲子做的极好,也要归功于王健女士词写得入心,她在90 多岁高龄时,接受采访,说起跟组创作那三年,她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了写出每一个歌词主角的魂魄,她下足苦功,除了研读三国小说和历史,还涉猎相关的戏剧、连环画,并为主要三国人物都写了人物小传。

    听完她的创作访谈,回头再去听她写的歌曲,字字句句,果然没有一字虚言。

    我想三国剧组能有谷建芬与王健两位女士加入,实在是得了莫大的好处。但两位女士也憋足了一口气,要证明自己。作为一部 充满战斗和权谋的的男人戏,剧组领导想当然认为,写词作曲这两个活,最好找男的来,女人不合适。

    结果做得最好的偏偏是两位女士。谷建芬女士加入三国剧组之前,是一个儿歌作曲家,可是三国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对外招标,她与四个男作曲家匿名投标,偏是她独占鳌头,领导一听三国的作曲要任用的是《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作者,顿时急眼,但事实摆在眼前,谷建芬的作品最好,不用也得用。

    谷建芬开始招募创作团队,她拉来熟悉的合作伙伴王健女士,一个儿歌创作者,领导听了再次摇头,投资巨大的一个男人群像戏,最点燃精气神的音乐部分居然由两个女性儿歌作者操刀,这也太魔幻了。

    王健女士进入剧组,接的第一个活是写《这一拜》,这是三国故事的开场,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初遇,是三国这个剧的魂,责任重大,她潜心创作,为了让自己进入状态,不仅通过三国连环画之类揣摩三兄弟的音容笑貌和一言一行,甚至自己下拜找感觉,也不知拜了多少拜,感觉找准了,词也从胸中透出来了,“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拍桃园三结义这场戏时,刘、关、张三个演员穿着戏服聚到一起,白、红、黑三张脸一起懵逼,他们彼此还不太熟悉,却要一见面就结拜。导演就在片场反复放《这一拜》这首歌,三个演员从中找着感觉,慢慢就把戏拍成了。

  • 王健女士与谷建芬女士站在片场之外,兴奋的看,这也是她们加入三国联手立下的第一功。

    但我觉得,《这一拜》、《烈火雄风》、《民得平安天下安》、《当阳常志此心丹》、《江上行》这些歌,这些为三国英雄们写的歌,如果换做男性词曲作者来写,也能写出来,不一定写的这样好,但可能又会有新的角度。

    唯有《历史的天空》、《貂蝉已随清风去》、《淯水吟》、《子夜四时歌》这四首站在女性视角创作的歌,是王健女士与谷建芬女士身为女性,怀着对历史特有的悲悯,对历史中的女性命运特有的同情之理解,才能创作出来的作品,独一无二。

    是这两位女士的存在,给这个被血与火、背叛与杀戮浸透了的乱世争霸故事里,投入了一丝悲天悯人,注入了一股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不仅仅是女性,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

    是谷建芬女士与王健女士,将对普通人的关怀,从三国大丈夫们身上挪开,向不是大丈夫的那些人投去了一暼,却足以令全剧平添光彩。

    另一首歌曲《淯水吟》,讲邹夫人的悲剧故事,则出人意料。

    邹夫人在正史《三国志》里没有出现姓名,她被一笔带过。她的故事出自这段史料:“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这段话是说,曹操领大军屯扎淯水畔,与张绣大战,张绣自知不敌,率众投降。志得意满的曹操,霸占了张绣叔父张济的遗孀邹氏,在军营寻欢作乐,张绣气不过,被曹操察觉,准备杀掉他,张绣却先下手为强,率军偷袭,曹操大败,侥幸逃出一命,但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死于乱军中。

  • 这是一段很出名的故事,同时展示了很多人的风采。

    它展示了贾诩之智。张绣正是靠贾诩献计,才夜袭曹操,洗刷耻辱。之后趁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之际,又是贾诩献计让他二次降曹,保证曹操不仅不会加害,还会重赏重用。张绣依言而行,果然如此。

    它展示了典韦之勇。典韦是曹操麾下有名的猛将,肩负守卫曹操的责任,他被张绣遣人灌醉,又被偷走兵器,依旧勇猛抵抗到死,为曹操逃命争取到时间。

    它展示了曹丕复杂的兄弟观。曹昂是曹操长子,深得曹操喜欢,因为老父亲夺人妻子引来报仇,曹昂为保护老父逃命而死。曹操陷入深深的自责,但对二次投降的张绣一直恩赏不断。但曹丕不行,他明确对张绣说,你杀了我大哥,以为我会跟你善罢甘休吗?张绣听完,惊惧而死。如果曹昂不死,曹丕没有即位的机会,但他对大哥始终心怀情谊,却转过脸要求弟弟曹植七步成诗,也是个妙人。

    它展示了曹操的枭雄本色。曹操胜利后夺人妻子,可谓骄横无耻。被张绣夜袭兵败,先后两次祭拜典韦,说长子与侄子之死都不令他格外难过,唯有典韦之死,让他郁郁寡欢,显示了他对麾下人才的看重。等张绣二次来降,曹操正被袁绍压着打,张绣算是雪中送炭,曹操立刻不计前嫌,哪怕后来成了北方霸主,依旧没跟张绣秋后算账,展示了自己收揽人心的诚信。

    甚至这个故事还展示了一点点命运的无奈。曹昂自小由丁夫人带大,曹操因为夺人妻子,害死了亲儿子,丁夫人对他怀恨在心,强行与曹操离婚,两人至死再没见面。等曹操病重将死,他叹息说,我这一生没什么后悔,只是如果死后有灵,长子曹昂问起他的母亲在哪,我该怎么回答呢?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除了死去的几个人,似乎每个活着的角色,都能从中展示自己性格的丰富,历来为三国爱好者津津乐道。

    但很少有人会问一句,那个安安静静在家守寡,却突然就被曹操派兵拉走霸占的邹夫人,她后来怎样了?

  • 似乎大家都很容易带入贾诩之智,典韦之勇,曹丕之义,曹操的枭雄本色,却没办法设身处地去想,如果你是邹夫人,你被曹操胁迫,是死是从?等曹操逃走,面对侄子张绣领人来寻你,你心中何感,是欲死还是欲活?以及,更重要的,自觉被侮辱到的张绣,他想让自己的婶婶是死是活?

    没人问过这个问题。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喜欢把一个战前的对敌策略写满一页,但面对屠城与邹夫人这样受损害的人,寥寥几笔就结束了。

    只是王健女士没有忘记,她写出了《淯水吟》,站在邹夫人的立场,将毁掉她的整件事,娓娓唱出来。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灯昏昏,帐深深,

    君忘情,妾伤神。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邹夫人唱:“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她确实是飘零人,而且与貂蝉的故事多少能接上。邹夫人的丈夫张济是董卓手下的军官,董卓被貂蝉用计除掉,张济这些军官就起兵攻打长安,将天下彻底卷入乱世。后来张济战死,侄子张绣接管军队,守寡的邹夫人就随张绣的军队屯扎宛城,直至遭遇曹操。

    随后六句歌词,写邹夫人的哀苦:“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乱世当中,人命如草,汉朝的女性也远比宋明时代的女性观念开放,如果真的就此跟了曹操,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但问题在于,曹操只是烽烟作良辰,一时贪欢而已。

    等张绣带兵袭击过来,曹操逃命而去,两个人的联系也就彻底断了。曹昂与典韦一死,曹操不可能回头再来接她。邹夫人不能跟着曹操走,那么回头面对侄子张绣,该情何以堪?

    所以歌词点出了她的结局: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 这首歌一语双关,明写邹夫人,暗写典韦,历来为人称道。从屈原开始,步入仕途的读书人就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主与自己的关系,诗人们模拟女性写的闺怨诗,幽怨的都是被君王冷落的自己。所以这首歌同时讲述了邹夫人与典韦两人的命运,确实很巧妙。

    但王健老师这首歌一共有两段歌词,电视剧唱出来的是第一段,这段词将既说邹夫人又讲典韦的微妙感表达出来。但第二段歌词就是实写邹夫人了,写的清朗坦诚,很像古诗十九首这样东汉的五言诗:

    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

    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

    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愉悦,明朝隔远津。

    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

    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

    生死在一瞬,荣耀等浮云,

    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

    邹夫人并不心怀侥幸,她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等刀兵再起,生死一瞬,已经远走高飞的曹操,是否还能记起我: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

    而我们都知道,曹操后来又在淯水边祭拜了典韦,曹昂,曹安民,甚至还有自己逃命时中箭死去的马,唯独没有提过邹夫人。

    等张绣二次来降,曹操隆重欢迎,两个人把手言欢,都默契的不提过去,仿佛邹夫人这个大活人,从未存在过。

  • 官渡战场上,对阵的两军甲兵如山,杀气盈天,英雄豪杰与智谋之士们热血沸腾,此刻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至于那些萍水相逢的一时欢爱,都不过是烽烟误作了良辰。

  • 淯水河边的香魂,还需王健女士与谷建芬女士来替她唱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