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谢添:出演《马路天使》戏份被删,蝉联“百花奖”

谢添的电影《生死同心》(1936),也是他22岁时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

现在,才华横溢的演员少之又少。作为一名成熟的观众,我们的鉴赏力常常会迷失在演员们似是而非的空洞表演中。越是得奖,我们就越是迷茫。

但是,我们看过,看过那种才华横溢、令人赏心悦目、心满意足的表演。袁牧之(1909-1978)、郑君里(1911-1969)、石挥(1915年-1957)、蓝马(1915-1976)、赵丹(1915-1980)、刘琼(1913-2002)、陶金(1916-1986)、崔嵬(1912-1979)、姜文……当然还有谢添(1914-2003)。

1959年,谢添电影《林家铺子》

《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中的民主教授、《新儿女英雄传》(1951)中的张金龙、《六号门》中的马金龙(1953)、《无穷的潜力》中的孟长有(1954)、林老板(1959)、《洪湖赤卫队》(1961)中的张副官(张等等,都为我国电影画廊留下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林老板这个“豺狼如羊,羊如野狗”的人物林老板的表演而得入木三蜚声中外。

1959年,谢添电影《林家铺子》

近50年来,谢添在舞台、银幕上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被誉为“千面人”。他的表演风格纯真自然,准确而含蓄,演技精湛。

1986年春天,香港举办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十部杰作,唯一入选中国电影的《林家铺子》,与《公民凯恩CitizenKane》《公民凯恩CitizenKane》并列。

1959年,谢添电影《林家铺子》

这部电影诞生于1959年,被列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是新中国电影起步十年以来的最高成就。

谢添凭借精湛的演技,将林老板复杂矛盾的性格与心理状态融为一体,使得林老板的一举一动,一举一动,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特征和个性特征。

1959年,谢添电影《林家铺子》

谢添,本名谢洪坤,最初在影视圈中的名字是谢俊。

一九一四年六月十八日生于天津。那年,正是查理·卓别林(1889-1977)首次登上荧屏的那一年。

这位喜剧大师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谢添把查理·卓别林的传记拿在手里

谢添的父亲是一名普通铁路工人,读过两年私塾。父亲是个爱动的人,他一回到家,就拿起锯和刨子,做了一段木工,雕刻竹雕,吹笛子,画画。

父亲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对谢添以影响。在谢添五岁的时候,他就被电影吸引住了,每当他哭的时候,只要一提到要带他去看“卓别林”,他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那时候电影票很贵,经常带着小谢添去看“卓别林”,这对于铁路工人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为了让儿子开心,又不影响家庭生活,母亲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台缝纫机,在菜市场里加工肠衣。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谢添醒来,看见母亲在灯光下“轧轧轧”……正是这颗慈母的心,让他走上了人生的道路。

小谢添看的是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一般只有十分钟,长的二十分钟。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卓别林那滑稽可笑的形象,以及他举手投足的风趣动作。小谢添为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魅力所倾倒。

稍大一点的小谢添“登台表演”。

北京少年宫导演谢添

他把床单挂在院子里晾衣服的绳子上,当幕布,热心的妹妹拉幕布,负责收票——用烟盒里五颜六色的图片当“票”。

谢添走出“幕”,一出场,二十多名观众就“哗”的一声笑了出来。他穿着父亲的长裤,头上戴着一顶纸制的圆礼帽,手里拿着一根弯曲的树枝,嘴唇上画着一撮黑色的胡须,看起来和卓别林有几分相似。

左起:天安门赵丹,蓝马,谢添

小谢添甚至模仿卓别林的动作,让台下的年轻观众连连叫好。

这更激起了他的热情,使他沉醉于他的表演之中……不过,这也使他隐隐约约地感到艺术的魅力。

游戏在谢添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表演艺术的种子。

左起:于洋,周恩来,谢添

直到六十年后,我们再看卓别林时,仍然喜欢卓别林。卓别林是我生命中的咖啡、烤鸭、冰激凌、药。”

1983年,侯宝林和谢添

【良师益友】

幼年时播下的种子,在后来的业余演出中萌发,最终影响了他走上银幕的,是沈浮导演(1905-1994)。

谢添在小学时一直是卓别林迷。中学时,他积极参加业余演出,登台演出,表演相声。

谢添(1956年)纪录片《春节大联欢》

父亲看了他的表演,发现他有演戏的天赋,便鼓励他,并指出他的缺点。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并不好,只有美术和体育两科都是双百分。但是他兴趣广泛,喜欢文学,喜欢课外读物,经常自己动手写作。

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中谢添的影像

有一次,他给天津的《国强报》写了一篇文章,写副刊的沈浮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内容,写得很活泼,就给他写了一个笔名叫谢静波的副刊《鲜货摊》。

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中谢添的影像

他在《国强报》的副刊上写了一篇儿稿,认识了沈浮。渐渐地,他成了沈浮家的贵客。

谢添(1954年)电影《无穷的潜力》

1959年,谢添电影《林家铺子》

因为沈浮是上海的朋友,沈浮又是电影演员,他决定去上海“闯生活”。

到上海的时候,正好赶上联华电影公司不景气,一时半会儿进不去。沈浮便约塞克去看谢添表演.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谢添的影像

塞克看了一眼,说:“这不是低级幽默。”他把谢介绍进了业余狮吼社,开始在舞台上谋生。

谢添曾在剧团演出过《名优之死》,《贫非罪》和《群鬼》。

电影《生死同心》中谢添的影像

【偶然拍电影】

在那个时候,话剧演员是电影的后备力量。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添终于实现了对电影的追求。

谢添兴冲冲地走进摄影棚。

电影《生死同心》中谢添的影像

水银灯打在脸上,比舞台上的灯光要强烈得多,再加上第一次面对镜头,让他有些紧张,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也有人等着看笑话。导演李萍倩是一位善于发现和利用新人的人,他给谢添讲了几句台词后,谢添很快就投入到了角色中,紧张的情绪一扫而空,他就像一个花心大萝卜一样,将一个花花公子演得惟妙惟肖。

电影《生死同心》中谢添与陈波儿的影像

在这部电影里,谢添以艺名“谢俊”。谢俊的名字在影坛上引起了轰动。

从此,谢添走上银幕之路。

1936年,在夏衍和袁牧之领导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事业。

1937电影《社会之花》剧照,谢添与白杨

两三年间,他先后参与拍摄应云卫导演的《生死同心》(1936)、欧阳予倩《清明时节》(1936)、洪深编《社会之花》(1937)、《四千金》(1937)、徐卓呆(1881-1958)《母亲的秘密》(1937)、赵丹、白杨(1920-1996)、舒绣文(1515-1969),与赵丹结为挚友。

电影《马路天使》(1937)中,艺名为谢俊的谢添,却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删掉《马路天使》的戏份】

谢添在影坛打出名气,但是生活依然清苦,常常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夜会》拍完了,他觉得囊中羞涩,只好把那四套属于自已的“花花公子”的西装当掉了,勉强糊口。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收入,他继续在舞台上表演。

电影《压岁钱》(1937)的片名中也有谢添的艺名谢俊,但看完这部电影后却不见踪影

《谢添口述:我的悲喜人生》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1937电影《马路天使》剧照,赵慧深与谢添——可惜只有几张剧照,没能看到他在片中的表演。

在《马路天使》中,我扮演了一个弱不禁风的“落难公子”。这部电影里的戏份不多,和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妓女、歌妓、报童、鼓手、剃头、失业的人一样,可以说是一种悲惨生活的象征。我演得很投入,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不多,但他的心理变化却是完整的,人物也很有特点。这部戏拍完了,我对自己非常满意,同事们看后也都表示很满意。当年《明星半月刊》刊发了一组照片《“马路天使”演出的十一位大艺人》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落难公子醉醺。

1937电影《马路天使》剧照,左起:赵丹、沈骏、钱千里、裘元元、魏鹤龄

这部电影原本有十三部,导演袁牧之去找了导演沈西苓(1904-1940),沈西苓建议将十三部电影剪成九部。

群星合照,谢添在赵丹右边

【“四大名丑”,话剧界】

抗战前夕,“八·一三”上海人民抗日情绪空前高涨,谢添积极参加进步话剧《保卫芦沟桥》。

不久,他加入了上海影人巡回演出团,与陈白尘、沈浮、白杨等人一起,离开风雨飘摇的上海,来到大后方成都,参加演出反映抗日的话剧《流民三千万》等。

一九四二年,吴茵(坐在前排)、谢添(右后)在话剧《金玉满堂》中亮相。

舞台上谢添的形象

后来,当他准备拍摄《峨嵋春晓》时,由于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电影被迫停拍。此后,谢添一直活跃于话剧舞台。

他在重庆参加了由沈浮创作的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演出了一位乐观自满的老演员康泰。这出戏演了两个月,座无虚席。

左三是谢添

之后,谢添又出演了《金玉满堂》里的地主孙子胡家宝。在这位纨绔子弟面前,他表现得非常出色——叼着烟嘴,眉毛和肩膀高高扬起,经常一只手撩起长袍,把手插进西装口袋里,活脱脱就是个乡巴佬。

电影《追》剧照谢添与黄宗英(1947)

由于他在电影和戏剧方面的成功演出,影界把他与蓝马,沈扬(1917-1964)和黄宗江并列,被誉为“四大名丑”。

【影坛新篇章】

谢添1950影片《民主青年进行曲》中的影像

现实生活的黑暗使他深感当时当权者的腐败和昏倒,于是他提笔写了两部电影剧本,表达了对光明与进步的向往。

在此期间,曾参与拍摄《追》、1947、1948、1948《满庭芳》、《十三号凶宅》等影片。

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中谢添的影像

谢添在解放后受邀到北影工作。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新的篇章。在华北联大学习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谢添(1954年)电影《无穷的潜力》

谢添(1954年)电影《无穷的潜力》

下了火车,农民们误以为谢添是工业劳模,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谢添(1954年)电影《无穷的潜力》

解放前,《六号门》里的马金龙是封建首领。谢添可是亲眼见过那些人的黑暗生活的。

电影《六号门》中谢添的影像

当然,谢添扮演马金龙这个角色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凶残暴戾表现出来,而是以人物为切入点来分析:马金龙是个剥削人家的少爷。从小家境殷实,养了一群打手,马金龙也学过一些功夫。

但是成年之后,他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慢慢地把自己的身体掏空,只剩下一个空壳。

电影《六号门》中谢添的影像

谢添将封建首领的色厉内茬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是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五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之一。

【“百花奖”蝉联两届。】

谢添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导演。1956年,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训练班。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谢添的影像

其中,《水上春秋》(1959),《洪湖赤卫队》(1961),《锦上添花》(1962),《甜蜜的事业》(1979),《七品芝麻官》(1980),《茶馆》(1982)。

他所导演的电影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包括体育片、音乐片、戏曲片、杂技片、儿童片等。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谢添的影像

渊博的学识、深厚的造诣、乐观的性格,使他在喜剧电影创作中表现出超凡的艺术天赋,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电影《甜蜜的事业》因其幽默、流畅的节奏感、清新的生活气息而赢得观众的赞赏。

1979年,李秀明电影《甜蜜的事业》

谢添的喜剧电影创作深刻地反映出他坚持追求的美学理想: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使人们在健康的笑声中得到陶冶和教益。

这一点在戏曲片《七品芝麻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牛得草在1980年的戏剧影片《七品芝麻官》中的影像

谢晋与谢添于1981年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

【喜欢高级动物】

谢添晚年与妻子杨雪明

谢添与四个孩子在家中合照

谢添、杨雪明夫妇与长子谢钢合影留念

曾经,北京电视台的《东芝动物乐园》节目邀请了谢添作为嘉宾,王刚问他平时喜欢什么动物?

谢添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