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别把葛大爷的床垫当笑话 你敢保证你老了不上当?

春晚葛大爷的小品《儿子来了》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葛优到底还是老戏骨,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演技不得不服。这个小品的内容也很贴近生活,包括小品的主演葛优和潘长江都曾经是“保健床垫”的真实受害者,表演用的床垫也是葛优把以前上当的“真货”拿了出来。

很多文章都提醒老人们要以这个小品为鉴,让“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受骗上当。”但是我想老年人已经看了很多这样的“警言警句”了,但是每年仍然还有为数不少的老人在上当,而且还有那种越是聪明人越办糊涂事的迹象,葛优和潘长江就是现实的例子,两人作为演员社会阅历丰富,但是仍然是上当了,更遑论是普通人了。

另一个例子来自于我父亲真实的案例。作为从工地工人干到房企高层的人,用他的话来说什么人他没见过,什么事他没遇到过,双眼一扫就知道对方心里想什么。确实在父亲50岁之前,上当这两个字是与他绝缘的,然而有一天视力的突然下降让他终于感到了衰老的威力,经过医院检查父亲患上了糖尿病,眼睛是有了并发症所以导致视力下降。

虽然父亲嘴上说没事,但是从医院住院回来之后,和那些“病友”们一样开始关注起治疗糖尿病的各种保健品和药物,而这个时候广播和电视的“广告轰炸”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效果,父亲的保健品也是越买越多,尽管家里人都很明白这些保健品加在一起也没有那一针胰岛素有效,但我们也没有劝他,因为对并发症导致失明的恐惧让他不得不去这么做。而原本不理解的我也因为用眼过度导致的一只眼睛近视而理解了父亲的感受,对于一个长期双眼超过5.0人来说,哪怕仅仅是近视50度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是因糖尿病并发症看不清对面人的脸。

从疾病到痛苦再到恐惧,人的心理防线就是如此的脆弱。

后来专门欺骗老人的团伙来到了我们的小区,他们天天或清晨或晚上给老年人办“讲座”,讲解他们如何如何的好,有如何如何神奇的功效。很多人刚开始都是不信的,也本不想再来第二回,但是每次骗子都免费送些礼品,又是盆又是碗的,加上包装精美,老人们也乐意捧场,甚至还给骗子当起了义务宣传员,拉着其他老人来“占便宜”。

最后一天骗子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说大爷大妈们,这么多天我们也送了你们不少东西,也讲了不少知识。好歹我们相识一场,我们手里有些货卖不出去了,今天最后一天减价处理送你们了,也希望大爷大妈们赏脸帮帮我们,给我们点回家的路费钱。

老人们一看人家说的话也客气也挺可怜的,自己白拿人家手段,于情于理不买点东西都说不过去,于是众人也就“顺便”买点东西回家。还是因为便宜,所以老人们也都没少买,等我从公司出差回家一看,家里已经多出了几千块钱的锅碗瓢盆和电磁炉什么的。我不禁苦笑父亲这是又上当了,这次我和他说了,然而和小品的反应一样,父母不相信自己上当了。不过打脸的是,不到一周的时间,电视上就有了这种诈骗团伙被抓捕的新闻,手段一模一样,当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父母才沉默了。

现在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父母上当的原因除了好脸面之外,子女缺少对父母的陪伴也是原因之一,而骗子正是看准了这个空档。试想小品中的警察儿子如果能够多陪在父母身边,也许早就“破案”了。

看完《儿子来了》这个小品,我很难笑得出来,因为小品足够真实。而且正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年轻人很难理解老人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当年轻人嘲笑老人轻易上当的时候,他们忘了自己也有一天会变老。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还不自知,用“高高在上”的口吻来告诫老人们要警觉不要上当,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应该的。老人上当不仅仅是老人自身的问题,更是映射出现代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缺乏对老人的关怀,这才是小品真正凸显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