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食人魔达莫》:再吃一只人血馒头

撰文:M. 伍德

瑞恩·墨菲和伊安·布瑞南的网飞新作《食人魔达莫》(DAHMER - 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光片名里就出现了两次达莫的名字。宣传中号称的“还原受害者的人生”,要在剧集过半后才姗姗来迟。

  • 《食人魔达莫》海报

    十集的长度,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前五集聚焦杰夫·达莫(Jeffery Dahmer)寻找自我、释放杀人天性的过程。后五集把焦点从杀手个体转移至直接及间接受害者,展示密尔沃基市警察系统和政治生态的顽疾,和美国大众对连环杀手永不熄灭的热情。

    拍到最后,似乎是为了弥补在荧幕上复活杰夫·达莫所投入的感情,生命临近尾声的狱中达莫忽然性情大变,从前忧郁、捉摸不定的杀手露出自大、凶残的表情,失去嗜杀的本性和角色一直以来的神秘感,彻底变为脸谱化的恶棍。这种费尽心思塑造一个角色,然后为了以示三观正确而拆毁,为他贴上天生邪恶的标签然后送入地狱的做法,更加剧了《达莫》的割裂感。

  • 《食人魔达莫》剧照

    前五集以缓慢、螺旋下降的方式讲述杰夫·达莫的成长过程。几个关键性的事件,使观众很容易和这个角色站在一起。对连环杀手、食人魔角色的塑造来讲,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杰夫·达莫在高中解剖课上表现很好,得到平时难得的同性认可。他兴致勃勃地邀请同学放学后跟他一起解剖小猪,被鄙夷地拒绝。达莫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试过以唐突的方式融入,拍优秀毕业生合影时他自说自话走进队列,被发现后头像从毕业册中涂黑。后来达莫的母亲带着弟弟离家出走。父亲不知情亦不关心,和女友在外鬼混三个月不回家。这段时期达莫开始酗酒,在空无一人的家里杀了第一个人。他被心怀愧疚的父亲送进大学,参军入伍,被部队开除后不断更换工作,在每个地方都无立锥之地。父亲和奶奶从未放弃他,始终相信“他是一个本性很好的孩子”。

    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诟病前半季的拖沓和重复。杰夫总是抵抗不了诱惑而把事情搞砸,一次、两次、三次……知道事情一定会变糟,还必须一遍遍跟他一起重复这个过程。然而观众在备受折磨的同时仍被吊住了胃口。瑞恩·墨菲的拍法,就是要让你不断猜测:这个杀人魔是否尚有人类情感的存在。

    就是这一线好奇心支撑我看完了前半季。如果不是杀戮行为,《食人魔达莫》几乎就是阴郁版的青春烦恼片。瑞恩·墨菲的御用演员艾文·彼得斯,气质游移在英俊青年和变态杀手之间。但由于出演了太多后者的角色,坦白讲就算他演得很好,再次出演一个连环杀手已经让观众失去新鲜感。“杰夫·达莫”和彼得斯演过的其他变态杀手们有何区别?

  • 《食人魔达莫》剧照

    彼得斯和真实的杰夫·达莫亦不相似。对比过彼得斯和达莫的照片就能发现,他们相近的只有外表。埃文斯文艺片男主角的忧郁,使他的开颜一笑深具魅力。每当他在迪厅施展魅力,总是濒临穿帮出戏。好像演员一时忘记自己正在演习,扭头对着工作伙伴露出友好、体谅和含有共谋意味的微笑。

    现实中的杰夫·达莫眼神凶狠,想必不会流露出脆弱的神色。艾文·彼得斯用自己的魅力使这个版本的杰夫·达莫屡屡让人抱有希望,期待他在每一次走到岔路口时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放过某一个受害者,或者保住一份工作。这种引起同情心泛滥的拍法,一定会让一些正直的人迁怒于创作团队,指责他们利用大众对连环杀人犯题材的偏好,挂羊头卖狗肉,让年轻俊美的受害者们众星拱月般衬托那个唯一的主角。埃文斯扮演的杰夫·达莫如果不杀人,又具备自嘲的勇气和毒舌幽默感,完全可以当一个惹人喜爱的电视剧主角。

    第六集开始,船头终于偏向了受害人群像。聋哑人托尼·休斯(罗德尼·布佛德饰)的出现,把吊胃口的技术发挥到极致。编剧先花15分钟讲述修斯31岁之前的生活。和达莫相遇后,二人擦出火花。达莫对修斯的情感一度接近正常,我们开始祈祷,就算甜蜜不能长久,至少让达莫放过修斯。就像在之前的剧情中,我们万分希望漂亮的14岁老挝男孩科纳拉克能够免于一死。编剧深谙我们对漂亮男孩偏爱的心理,给这两个最美的受害者逃生的机会,刻意避开他们的死亡过程,用一块肝脏或一只电钻作为死亡的象征。这种操控人心的手段,和艾文·彼得斯的笑容一样有效。

    六集过后,达莫接近被捕,编剧试图展开更广泛的讨论。关于达莫杀人动机的讨论散落在各处。无论他本人、父母、牧师、心理医生、警察或是邻居,都有自己的解读。任何解读都不能让人满意。种种解读拼凑在一起,更使杀人动机成谜。不过这种做法至少诚实,没有自以为是地为达莫编造一个正确答案。

  • 《食人魔达莫》剧照

    《食人魔达莫》面面俱到的企图心,在最后的四集中蜻蜓点水,四处开花。剧本呈现出左右手互博的矛盾状态,一方面炫耀地吃着人血馒头,一方面指责这个做法的卑劣,通过鞭笞社会问题获得良心的安宁。

    多年来不断向警方报告隔壁邻居杰夫·达莫异状的黑人女性格兰达(南希·纳什饰),从头到尾都是被辜负的英雄。编剧把所有的连带伤害都施予她,因此特意挑选强壮刚毅的南希·纳什出演,指望她能承受住一切还可以昂首挺胸地生活下去。格兰达在科纳拉克葬礼上的伤心,让所有被不公正对待的人都感同身受。她与案发后因为恐惧而睡在公共走廊的牛津大楼住户们一起,构成受害者憋屈不振的群像。

    不管如何大声说话,他们都是声音不会被听见的人群。有一场戏很让人心酸,法庭上科纳拉克英语不好的第一代移民父亲用老挝语陈情。在英语环境中,他的语言显得怪异而拖沓,嗓门又过大。他用自己的习惯先从新移民的打拼史说起,由于缺乏演讲技巧而惹人反感。老法官不动声色地皱起眉头,打断了他的陈述。

    白人警员的渎职导致本已获救的科纳拉克最终死亡,他们却因为警察内部的保护而免于受罚。这两个人还有余兴不断给科纳拉克的父亲拨骚扰电话,白人至上主义比达莫更加使人不安。

    达莫在狱中收到的崇拜者书信,大众对他产生狂热的兴趣,种种怪相显示出这个国家慕强凌弱的倾向,包括被诟病已久的金钱至上。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抚慰伤痛,以平衡现代人在处理伤痛方面的失能。体面正直的人们,面对超出常理的恶时几乎无法应对。在缺乏体制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木楞楞地表达愤怒,像一小撮大众狂欢中不合时宜的人。受害者家属无处表达愤怒,于是想截断这对父子的所有收入来源均分,包括版税、采访税和粉丝的赠与。除此之外,他们根本无力对抗这种以消费残忍来取乐的集体行为。律师建议受害者打官司获得赔偿,数额见好就收,“做一个了结才能疗愈伤痛,继续生活。”拿到赔偿金的科纳拉克父亲,沉默着不发一词,没有向好心给他带来这只信封的人道谢。“古怪的亚洲人。”隔阂始终存在。

    达莫的亲生父母是剧中刻画最真实的两个角色。其父在儿子被捕后开始写自传,得意于自己“写书还挺有天赋”,并对书的盈利抱有很大的期待。母亲在自责、自怨自艾和指责前夫之间反复横跳,自欺欺人地在遗书中表达了对达莫的爱(其实根本没有)。

  • 《食人魔达莫》剧照

    剧的后半部分对这些社会和个人病症的表现虽然浮泛,总算意思到了。它指向另一种可能——达莫是社会的产物。属于特权阶层的达莫总是轻易得到原谅,一再在体制的庇护下杀死边缘人,并因为英俊的外表和行为的恐怖引发大众追捧。

    遵循只有强者才能杀死强者的传统价值观,最后杀死达莫的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黑帮大佬。官方拆除牛津大楼的速度和无意重建为纪念公园的行为,意图加速大众对食人魔记忆的遗忘过程。而从1994年达莫被杀死在狱中至今,显然他还没有被遗忘。

    在前期没有宣传的情况下,《食人魔达莫》获得了上映周网飞的最佳收视时长。一旦开始,人人都想看到他的结局(虽然结局早已知道)。在过去的一年,真实犯罪改编的美剧屡创收视佳绩——《黑鸟》(Black Bird)、《楼梯之下》(The Staircase)、《关于帕姆的那些事》(The Thing About Pam)……公园和纪念碑无法做到的,由大众媒介来完成。至于方式是否掺杂冷漠和邪恶,就交给观众自己来判断。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