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第2季《喜剧总动员》是否变成了《悲剧总动员》?

起初,《喜剧总动员》和《跨界喜剧王》差不多是同时诞生的。当时最先提出演员跨界这个概念的,是北京卫视。而《喜剧总动员》是模仿和跟风。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节目是同质化的,都是以明星大咖的喜剧跨界为主的节目。

但是,在跨界这一概念的诠释与执行上,两个节目做得都比较一般。可以说两个节目的初衷都是相当好的,但在执行环节上就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明星大咖们身上,因为他们的咖位太大,导演组支使不了他们。所以在喜剧跨界这一行动上,明星们做出的成绩也就参差不齐了,而且整体水平会更加难看。在难看这一点上,已经结束的《跨界喜剧王》的第2季早就做出典范了。本来这次指望着《喜剧总动员》能够不走北京卫视的老路呢,可实际情况却很让人失望。哪里失望?请跟小编往下分析。

一、郭涛团队的《爸爸的秘密》

如果说到喜剧效果上,《爸爸的秘密》就更加勉强了。很多时候开心麻花的作品不好笑,就是因为他们把心思都花在了搞笑以外的事情上了——只是按照“梁子”讲故事。至于其中的包袱等喜剧元素,他们常常会忽略掉。

所以说,这个作品还勉强能够说得过去,但你很难把它归类到好的那一范围里去。因为喜剧最关键的元素——包袱已经被他们给忽视掉了。计算一下,14分钟时长里,作品勉强只有15个包袱,而且好多包袱不是质量不行,就是老哏。换句话说,创作团队并没有把喜剧包袱放在喜剧创作的首要位置上。

二、张若昀、张小斐的《逆行人生》

但从整个作品的质量来看,这个《逆行人生》要好于《爸爸的秘密》。不论是故事的丰满程度,还是它的喜剧元素,《逆行人生》都要优于《爸爸的秘密》。尽管,《逆行人生》也是一个故事情节先行的作品,但是在对喜剧环节的把握上,团队则给予了更大的精力。特别是作品中那7处语言包袱和情节包袱的融合,更见编创及演出团队的集体努力与匠心。

三、江一燕、董勇的《子孙满堂》

作品时长为15分20秒;包袱数量少得可怜,只有区区的8个包袱。看来,这个作品是真把喜剧包袱当成十三香了,而且整个作品的煽情发力也太早了,这就相当于一个跳远运动员用5公里来助跑一样。在作品的第5分钟时,就开始煽情了。而到了第10分钟的时候,煽情已经相当厉害了。此时任何包袱都没用了,再好的包袱都已经无法阻挡一出正剧的诞生了。

他们这不是来演喜剧小品的,而是来给人添堵的。说心里话,当看到这里时,小编已经不怎么喜欢这部作品了。本来《喜剧总动员》就是一个明星向喜剧来跨界的节目。而看了这个小品,才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跨界,他们还在原地呆着呢。这是一种本色出演的偷懒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演员江一燕并没有完成喜剧跨界。整个作品除了开始时撒的那点儿喜剧胡椒面儿,其他的都是满场的悲伤和沉重。这么玩可真就没意思了。

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说下的一句话,说“喜剧的内核是悲”。这下可好了,这句话成了多数挂羊头卖狗肉行为的保护伞了。每当别人说他演的不是喜剧而是正剧时,他就会用这句话来给自己做遮掩。其实,“喜剧的内核是悲”这句话,并不适用大多数喜剧作品。喜剧的终极奥义还是以让人快乐为主,没有那么多的沉重与煽情。另外,如果大家都拿这句话来作为喜剧创作的行为圭臬,那才是喜剧界的灾难呢。

小编手札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而《喜剧总动员》和明星大咖之间的关系,也是店与客之间的关系。《跨界喜剧王》后来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难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作品不搞笑,不好看,更主要的还是跨界演员,不想真心跨界。根本原因还是节目组这个店太小了,镇不住那些跨界的大咖们。后果往往就是喜剧小品变悲剧或正剧。那么,《喜剧总动员》的节目组能够镇得住大咖们吗?看了这次节目,小编觉得不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