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山海情》:任何一个配角拿出来,都比马得福有主角光环

扶贫剧《山海情》收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它的话题还在谈论之中,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取景、人物的形象都高度还原了故事所处的背景。只有短短的二十三集,是一部短小精悍的精品之作。

世界上没有无瑕的美玉,《山海情》这部电视剧也不例外,看完这部电视剧,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角色,是美丽善良的水花,是为了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白老师,是操着一口福建普通话的陈县长,是胆小怕事的大有叔……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瞬间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很少有人会说起这部剧的主角马得福。

我觉得任何一个配角的光环都超越了马得福,因为马得福是踩着别人的肩膀才成功的。

首先,从移民吊庄的事情说起。在大有叔的煽风点火下,移民吊庄的七户人家全部逃回涌泉村。这时候马得福刚从农机站调到吊庄移民办,看看他是怎么跟张县长说的:这事找我爸,我爸是村支书。

在移民吊庄这件事上,马得福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行动。他的父亲喊水和老支书帮了大忙。父亲喊水用他的威信把村民召集起来,真正让村民决定移民的不是马得福,不是张县长,而是老支书的几句发自肺腑,为后代着想的话语。

其次,没有水花主动移民,吊庄就通不上电,就留不住移民。在移民吊庄的途中,因为遭遇了一场沙尘暴,三户移民中途逃跑了。吊庄要住满60户才能通电,因为逃跑了三户人家,吊庄只有59户人家,差一户上级怎么也不给通电。

这时候马得福去求了一次供电站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批,马得福并没有回去动员第60户移民,而是消极等待。

后来,水花拉着残疾的丈夫、幼小的女儿主动移民,成为吊庄的第60户移民,让吊庄通上了电,让移民过上了光明的日子。

最后,他的弟弟马得宝对他的事业帮了大忙。陈县长号召村民种双孢菇,村民没钱种大棚,都打退堂鼓。这时候他的弟弟马得宝拿出自己打工攒下的5000多块钱,建了第一个蘑菇棚,让村民走上了致富的路。

在闽宁镇的建设过程中,马得宝的建筑公司在政府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下干了许多工程,而工程款到位后,身为闽宁镇镇长的马得福最后结算的才是弟弟马得宝的欠款。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马得福的主角光环,因为马得福的性格柔弱,缺少雷厉风行的果断,他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运气,他遇见了贵人张县长、陈县长,他遇见了坚韧的水花,他有一个愿意托举他的父亲,还有一个虽然表面上不服他,却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弟弟。

注:文章内容为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点击“关注”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